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胆红素血症与多因素影响的分析论文_吴小梅

吴小梅

(中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胆红素血症与多因素影响进行相关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116例重症监护室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听力高危因素进行分组,包括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合并早产/低出生体重组、合并肺炎组、合并窒息组、合并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组。与此同时,选取了150新生儿为正常组,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低于正常组,且在合并多因素上则会进一步降低通过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损失风险较多,且随着高危因素的增加而概率上升。因此,需要针对该疾病患者进行复查随访调查,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听力损失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09-02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hyperbilirubinemia and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 Wu Xiaomei.

Zhongji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Deyang 618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hyperbilirubinemia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Methods 116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high risk factors of hearing, including simple hyperbilirubinemia group. Preterm birth / low birth weight group, pneumonia group, asphyxia group, and more than two high risk factors group. At the same time, 150 newborns were selected as normal group, hearing screening and automatic hearing were performed by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instrument. Brainstem response screening. Results The pass rate of hearing screening in children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pass rate would be further decreased in complicated multiple factor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risk of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is higher and the probabil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igh risk factor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and follow up the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Keywords】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Hyperbilirubinemia; High risk factors; Hearing loss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会影响到患儿的听力、智力和其他神经异常情况,是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昏睡、昏迷、拒奶、抽出以及呼吸暂停。与此同时,由于多数家长对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较少,对其危害性尚不明确,治疗压力较大。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116例重症监护室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高胆红素血症以及多种合并症情况对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影响,从而提高诊断率,及早的进行治疗干预,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116例重症监护室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听力高危因素进行分组,包括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76例、合并早产/低出生体重组7例、合并肺炎组11例、合并窒息组8例、合并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组14例。与此同时,选取了150新生儿为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与此同时,排除了患儿有先天性耳聋史的特殊情况。所有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检查方法

本次实验将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其中,通过标准为:伪迹率<20%,刺激稳定率>80%[1]。在具体的筛查过程中,正常组新生儿出生后的48~72小时之间进行,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则需在病情稳定后的2~28天内进行检查,需保持耳塞的干净、清洁。对于未通过初筛的患儿,可以42天后进行复查。而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无论检查结果是否通过初筛均需要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的复查,防止漏诊。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并在婴儿安静或熟睡时由专业人员进行听力筛查。

与此同时,将采用AABR加强测试,即在隔音室内进行,需患儿进入自然睡眠状态,或给予镇静剂。随后通过电极放置,参考相关数值,记录脑干对声音刺激出现的脑电波,其中,参数值≤40dB为正常,轻度则在40~60dB之间,中度在61~80dB之间,重度则>90dB。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的高危听力损伤的新生儿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高胆红素血症;其二,早产或低体重婴儿,即胎龄低于37周或体重低于2500g;其三,肺部疾病;其四,窒息。在高胆红素血症的判断上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首先,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其次,足月婴儿血清胆红素超过221μmol/L,早产儿则超过257μmol/L;此外,足月婴儿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最后,则是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2]。

1.4 统计方法

本实验将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力求做到全面性,准确性。与此同时,将使用专业软件SPSS19.0计数,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数学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低于正常组,且在合并多因素上则会进一步降低通过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我们对新生儿进行了Apgar的评价,正常组健康新生儿和所有患儿的得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即分别为(7.16±2.45)分、(7.28±2.09)分。

3.讨论

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健全,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于新生儿而言,胆红素过多,继而容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即黄疸。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昏睡、昏迷、拒奶、抽出以及呼吸暂停。现阶段,我们对胆红素引起的神经中毒机制未完全明确,且据相关实验表示,听觉神经是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最为敏感的部位,当胆红素达到一定的高值时,则会引起患儿脑干听觉中枢受损,耳蜗受到伤害。这与游离的胆红素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到脑组织的过程有着直接的关联[3]。该神经毒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即聚合、结合和沉淀,其中,聚合和结合对神经元的损伤具有可逆性,而沉淀则不可逆。本次实验也是针对该问题进行的一次回顾式分析。继而对患儿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血气分析、血培养等。

在我国,多数家长对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较少,对其危害性尚不明确。在本次实验中,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的首次通过率明显低于健康的婴儿,即我们认为高胆红素对患儿听力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第二次复查的过程中,多数患儿可被检测处理,继而说明近期的损害具有可逆性。但是,在随访调查中,我们也得知高胆红素血症也会影响到患儿进行性听力减退。从理论上讲,胆红素的浓度高,持续时间也会较长,对患儿的听力损害也会越加的严重。据相关实验说明,生理性的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3天逐渐显现,且在10~14天开始消退,在病理上,则表现为血清胆红素值浓度的升高[4]。且由于患儿年龄小,血-脑脊液屏障的发育尚未健全,因此胆红素的进入更为快捷。与此同时,早期发现该疾病,积极的对症治疗,是可以降低对患儿听力造成的损害的,即处于可逆阶段。

现阶段,在新生儿听力问题的筛查上主要依赖于耳声发射测试技术,具有安全,快速、无创等优势。该检测方式能够将音频能力通过声波传入内耳的内过程来反映耳蜗功能,但是不能对蜗后病变进行反馈。因此,我们也将采用AABR进行二次实验,进一步加强听觉传导通路的神经电位活动,继而了解耳蜗与脑干之间的结构与功能情况,降低漏诊率。从患病原因上分析,新生儿溶血症、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败血症等均可引起胆红素的升高[5],而其中的神经毒性则可对神经元突触的传递功能造成影响。

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低于正常组的健康新生儿,且由于合并多因素,通过率也会随之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听力损伤的重度高红素血脂的新生儿,在初次诊断后的一个月进行复查时发现,多数轻度听力障碍的患儿已恢复正常,中度听力障碍患而在康复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因此,我们认为早发现、早治疗对患儿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这也说明了黄疸在新生儿时期造成的损伤具有可变现,其中听神经和中枢神经正处于发育阶段,内耳、脑干尚未成熟,对声音刺激反应的不同步也会导致听力检查的异常。但随着婴儿的成长,听力则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故而,患者家属应该重视该疾病的治疗,减少心理压力,通过科学诊断和日常生活观察做出综合性分析。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损失风险较多,且随着高危因素的增加而概率上升。因此,需要针对该疾病患儿进行复查随访调查,提高诊断率,进一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防止听力障碍对日后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平,唐安洲,孙华,等.ABR和DPOAE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6(30):112-113.

[2]徐发林,庄方莉,白琼丹,等.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2,3(15)258-259.

[3]胡书君,郑锦,陈丽丽,等.18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结果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4(15):441-442.

[4]何霞,张洪,徐群,等.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胆红素血症与多因素影响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4,10(10):211-214.

[5]黄玉梅,梁园,薛晓冬,等.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5(15):306-308.

论文作者:吴小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胆红素血症与多因素影响的分析论文_吴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