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家校沟通的症候与消解论文

自媒体时代家校沟通的症候与消解论文

自媒体时代家校沟通的症候与消解

朱俊增

家校关系是学校日常管理需要处理的核心关系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自媒体时代到来,特别是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家校关系、家校沟通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新的沟通方式也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扰,家校网络沟通矛盾常常见诸报端。比如家长和老师在微信群中意见不合,家长被请出微信群;家长因为孩子作业多,半夜12点在微信群里质问老师;等等。那么自媒体时代的家校关系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3.4.3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对机体血管功能的长期损害,继发影响正常的颅脑血液供给,从而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笔者认为,自媒体时代家校沟通矛盾不断,首先是家校之间网络使用和沟通方式问题;深层次分析,则是因为家校之间教育观念存在差异。

自媒体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终端的使用,为家校沟通带来了巨大便利。与此同时,这种便捷本身存在着诸多隐忧:第一,沟通的碎片化。家校之间的网络沟通以文字、语音交流为主,这种只言片语的沟通很容易消解面对面沟通的语气、表情、身体姿势等,若语言表述不清楚,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各种学习软件、App的使用,如“掌通家园”“智慧树”“作业盒子”“贝聊”等,也使学生学习呈现碎片化、分裂化的形态。第二,沟通的全时空性。这种沟通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无论是非教学时间或是休息时间,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对私人生活时空进行了无形的控制与霸占,给家长或者教师带来了负担和工作焦虑。第三,沟通内容的非正式性。家校沟通在内容上应指向学生学习、生活,而现实却是涉及了大量的人情、面子、私人利益等非正式的私人关系。比如福建某家长联系老师时,罗列自己家中多名公职人员的职务信息,并注明行政级别,以期教师关照孩子,甚至有家长在微信群中给教师发红包,这都超出了纯粹的家校沟通范畴,致使家长和教师的正式关系在无形中被消解。

从本质上看来,家校沟通矛盾是由于二者的教育观念存在冲突。在传统家校关系中,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自身知识水平有限,通常不会质疑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师拥有绝对的教育话语权。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中,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方式给予了无条件的支持,比如家长支持教师采用体罚的教育方式,“不听话就打”是在传统家校关系中使用较多的一句话;家校之间更是一种类亲情关系,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表述。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普及,80后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家长理性自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如果家长不认可教师的教育方式,会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对教师进行干预。尤其是受到竞争性升学压力影响,家长评价学校教育的好坏时普遍持一种功利化态度,将孩子上学作为一种投资,如果孩子成绩未达到预期效果,便会认为投资不值,从而对教师的行为提出质疑。自媒体时代家校冲突便集中表现为网上的互相抱怨与指责。

首先,提升家长和教师的媒介素养、公共道德。网络空间是公共交往空间,家长和教师进行网络沟通要遵循相应的公共道德。目前,家长和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比如教师在微信群批评家长没有检查孩子作业,家长半夜12点发消息质疑教师,这都没有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缺乏公共精神和公共道德。《环球时报》记者报道英国家校关系,家长和教师在网络群聊中绝不讨论学生的学习,他们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私人事情,不适合拿到公共场合讨论。当然,家长在群里公开讨论教师的教育行为也是不合适的,应该给教师留有自己的教育空间;如果确实有问题,可以打电话或者直接到学校核实并沟通。另外,公共道德培养还要有制度的在场,制定网络沟通规则,不仅可以培养家长和教师的公共理性,也能让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受到有效规约。比如内蒙古某中学制定了《家校微信群管理办法》,对教师和家长发言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什么话题可以讨论、什么话题不能讨论、什么时间讨论等,让家校微信群发挥其应有的沟通功能。

那么当下家校关系的症候,应该如何治理?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培养教师和家长的媒介素养、公共道德,制定相关制度加以约束和保障家长、教师行为;理性看待和使用自媒体软件,加强线下沟通与合作;家校同向而行,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其次,正本清源,理性看待和使用自媒体软件。自媒体的普及确实带来了很多便捷,但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只会让这种便捷变成负担。各种学习软件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不是将点赞、打卡签到、线上作业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须知大部分小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网络作业的,那么这种家长替代式的协助有多少作用就值得怀疑。如果一切围绕着自媒体软件展开,只会让学校教育失去本真的内涵。家校之间需要明确,当面沟通依然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家长进行有效的线下沟通与当面交流,比如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好家长会、家访、家长日等活动。在美国有家长教师协会PTA(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旨在强化家校沟通,促进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健康成长,这类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Si—O—CH3键容易水解生成Si—OH,结合图3(b)中红外谱图中硅氧烷链节增加,Si—O—Si峰变宽,而在 3 689 cm-1处未出现归属为Si—OH的峰,说明Si—O—CH3已经有以Si—O—Si形式存在。结合图5(b)中Si—CH2中3峰和8峰的位移的变化和图5(b)中2和7的峰面积比值可判断除两个端侧的环氧基存在,仍有环氧基存在[17-18],故证明,合成产物符合ESESO结构要求。

最后,家校同向而行,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就提到,“最完备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他还在帕夫雷什中学创办“家长学校”,并传授“父母教育学”等,这些在教育发展史上熠熠生辉的教育理念至今任具有启发意义。笔者认为,家校共育是教育的大趋势,家长和教师都要努力克服现有问题,为家校有效合作提供保障。二者要致力于构建一种平等、有效的沟通方式,任何一方霸占话语主导权都不可取,传统的教师绝对权威和当下家长任意干涉学校教育工作都是畸形的家校关系表现。在自媒体沟通中,家长不要阿谀奉承教师,教师也要坚守学校教育底线,不能丢失应有的教育权和管理权。家校沟通与合作需要重回正轨,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同向而行、通力协作,构建和谐的家校共同体,共同推进学生教育。并且,教育的价值并非是一元的,在当下多元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更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更多的尊重、包容、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了透镜的成像光路图。对于凸透镜,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朱俊增,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谷 月

读者热线:010-62027510

投稿邮箱:zgdy_guancha@163.com

标签:;  ;  ;  ;  ;  ;  

自媒体时代家校沟通的症候与消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