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创造户外空间_户外运动论文

为儿童创造户外空间_户外运动论文

为孩子营造户外活动的空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户外活动论文,孩子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一位知名教授,在暑假里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匿名电话”。

电话里传来一个孩子稚嫩的、吞吞吐吐的声音:“……老伯伯……我想……想跟你说说话……好吗?”

原来,电话是一个被关在家里的一年级小学生,放假以来一个人呆在家里,万般寂寞无聊之时,胡乱拨通打进来的。

教授开始与这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对话,回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满足一个孩子仅仅需要找个人“说说话”的最低要求。

这样,就有了一条持续了十几天的“儿童心理咨询热线”。

孩子在电话里透露了不少“小秘密”:期末考试是全班第一;很想出来玩,但爸爸妈妈不同意,是不能出来的;白天只能做功课,或与电视为伴……

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由于周末实行“步行街”,没有了平常车水马龙般的喧闹,只有熙熙攘攘的行人和游客。

忽然间,行人开始骚动起来。人们发现,几个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脚蹬溜冰鞋,将南京路当作天然的溜冰场,在人群中穿梭滑行。

碰巧有一位记者路经此处,他拦下了其中的一位女孩,询问她为何在南京路上溜旱冰。

小女孩的回答既天真又直率:我们不能只是呆在家里呀,总得有地方给我们玩玩吧,但是我们又能到哪里去玩呢?

记者对孩子在南京路上溜旱冰的现象作了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是呀,如今的孩子,究竟是不是需要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对孩子而言究竟有什么好处?家长、社会应该如何为孩子提供户外活动的空间?作为家长,这些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支撑孩子身心发展的两种活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活动是孩子的爱好,这是支撑孩子成长与发展的“主旋律”。可以粗略将孩子们的活动分成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两大类。

独生子女家庭,一般而言,孩子的室内活动以独自一人玩玩具、游戏机、绘画,看电视,或与成人的游戏与交往为主。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为孩子配备一架钢琴,弹琴成了孩子每天的主要活动内容,在目前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做法。在家长的视野里,弹琴这种高雅的活动方式,对孩子的发展自然是最有益处的。

户外活动则是以阳光和新鲜空气为伴,以个体或群体方式,动用全身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方式。与小朋友一起拍皮球、溜旱冰、“造房子”、跳橡皮筋、玩水玩沙,既满足了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又增加了他们与大自然的亲近感。所以,我们说,户外活动不仅是孩子们亲近阳光与空气、走近大自然的最佳途径,也是锤炼他们健康体魄、乐观人生态度的有效手段。

令人遗憾的是,在生存空间日渐缩小的今天,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也在被蚕食。许许多多的独生子女,每天不得不以室内活动来取代户外活动。

孩子之所以觉得户外活动太少,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客观原因——

△在一些大都市,建筑群星罗密布,人们的生存空间极为有限,自然造成孩子的户外活动空间不足。

普遍存在的学业紧张与学业压力,也使当代独生子女的自由活动时间大不如前。

我们切不可忽视存在于父母头脑中的主观原因——

在一些调查中发现,父母对独生子女与多个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方式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当面临独生子女时,父母会对他的成长予以更多的关注,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会顾虑重重。所以,不难理解为何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要限制孩子的户外活动,那是他们内心焦虑的自然流露:怕孩子受累、生病,怕孩子遭到危险与伤害。

正因为孩子所喜闻乐见的户外活动受到了种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以至于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父母说:如今的孩子呀,真是幸福——要什么有什么。

孩子说:什么呀,想做的事情不许做,不想做的事情非让你做,要多没劲就有多没劲!

户外活动不可缺

户外活动满足了孩子自由、好动与探究的本性。户外活动的不足,对孩子造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户外活动不足,造成孩子阳光与新鲜空气的纳入不足,这无疑有损于孩子的体格发育。这些生理方面的负面影响,我们在此不作过多的讨论。

那么,户外活动的欠缺究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第一,对孩子的操作智力发展不利。

关心子女的智力发展,注重智力投资,是当今父母的一种普遍心态。然而,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也需要找准方向。心理学家通常认为,智力蕴含着两大方面的内容——

●与言语有关的智力,主要涉及概念、理解、记忆、计算、言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与操作有关的智力,主要涉及动手、解决问题、创造性、想象力、空间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这两方面的协同发展,孩子才会表现出较佳的智能水平。

习惯上,人们似乎觉得以动用躯体为主的户外活动与以动脑为主的智力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而实际上,二者并不是割裂的。在从事室内活动时,孩子多半是接受成人的引导与影响,要不就是与电视里的动画角色为伴,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是被动的受体;与此同时,室内活动培养和开发的主要是与孩子的言语智力有关的能力。与此相反,在户外活动中,孩子所受到的制约大大减少了,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主动的参与者,能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无疑有助于孩子操作性智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影响了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和与同伴交往。

相比较而言,户外活动往往是与小朋友一起展开的,因而具有更多的同伴交往。心理学家认为,个体要从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儿童就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并且掌握为人处世的种种准则与规范的。

看似简单的游戏活动,其实也有不少规则。如几个小朋友一起滑滑梯,就有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一起搭积木或踢球,就有合作与配合的问题。可以认为,户外活动为孩子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积累为人处世规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孩子往往会将从游戏中积累的经验迁移到将来的日常生活中去。

我们还注意到,为什么如今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观察与思考问题,缺乏一种移情体验呢?分析起来,除了年龄因素以外,根本的一点还是在于缺乏户外与小朋友的活动、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因为移情体验大多是通过上述途径而取得的。

钢琴不可能家家都有,音乐细胞并非人人都具备;而一个小小的皮球,却是家家都买得起,孩子个个都爱玩的户外活动工具。父母与其逼着孩子呆在家,“痛苦地”弹奏高雅的钢琴,还不如让他走出家门,去“快乐地”拍普通的皮球。因为就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眼手协调能力而言,二者并无太大的差别(当然就掌握音乐技能而言,弹钢琴自有其作用);而就孩子的内心体验而言,自由自在地玩皮球远比呆在家里迫不得已“痛苦”地弹琴要快乐得多,也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有人说,拍皮球比弹钢琴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道理或许就在于此。

标签:;  

为儿童创造户外空间_户外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