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怎么推迟了第二个战场的开始?_温斯顿·丘吉尔论文

温斯顿怎么推迟了第二个战场的开始?_温斯顿·丘吉尔论文

丘吉尔是怎样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丘吉尔论文,是怎样论文,开辟论文,战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境不利时,斯大林迫切要求英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国,减轻苏联的压力。丘吉尔先是以种种借口拒绝,继而又千方百计进行拖延。其拖延手法,一是迅速制定英国的战略计划,把战略重点放在中东北非;二是在美国参战后,想方设法把美国兵力吸引到西北非洲,不让它为苏联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三是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后,极力主张开辟巴尔干战场,继续阻挠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结果,开辟第二战场一事被拖了近三年。

〔关键词〕 第二战场 中东战略 体操家计划 巴尔干方案 霸王计划

苏德战争爆发不久,斯大林便要求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国部分兵力,减轻苏联承受的强大军事压力。但丘吉尔出于英国利益至上的自私目的和对共产主义的防范心理,一直拒绝采取行动,甚至千方百计进行反对,致使第二战场迟迟不能开辟。本文拟就丘吉尔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种种想法和做法,作一粗略探讨。

迅速制订世界战略计划,确定英国战略重点,是丘吉尔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的最初手法,而且是在苏联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后进行的。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攻势迅猛,长驱直进,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苏联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斯大林于7月18日和9月3日连续致电丘吉尔,要求英国尽快于1941年内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作为战时盟国,苏联的要求是合理的,但却遭到丘吉尔的拒绝。1941年7月21日和26日,丘吉尔复电斯大林:由于英国受“地理位置”和“资源”的“限制”,以及德国在法国北部海岸设有“强大的防御工事”,因此,“美国没有任何可能在西线采取行动以迫使德国在冬季以前把军队从东线调走”。[1]这就表明,丘吉尔完全拒绝在1941年为苏联开辟第二战场。

丘吉尔之所以拒绝,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对在法国北部登陆作战缺乏取胜信心,因为他对上一年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的惨败仍感心有余悸。第二,丘吉尔或多或少存有报复思想,他说:“苏联政府在遭到希特勒袭击以前,似乎除了自己而外不关心任何人,……他们无动于衷地看着1940年法国战线的的崩溃,看着1941年我们为开辟巴尔干战线而徒然付出的努力”,“避而不去开辟一个有效的第二战场”;“现在,他们自己也处于德国熠熠发光的利剑之下了,……就大声疾呼地要求英国派兵在欧洲登陆,开辟第二战场”,[2]“斯大林不过是自食其果罢了。”[3]第三,当时丘吉尔的战略计划重点,不在欧洲大陆,而在中东北非地区,这是他拒绝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重要的原因。

苏德战争爆发前,英国孤军作战达一年之久,英国本土遭到德国海、空军的猛烈轰炸,自身生存尚且难保,因而无法制订一套战胜法西斯的世界战略计划。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国主攻方向已转到苏联,德军主力三分之二以上用在苏德战场,英伦三岛遭受德国入侵的危险已大大减缓,这时丘吉尔才有可能制订自己的世界战略计划。1941年7~8月间(即斯大林要求英国开辟第二战场之时),丘吉尔便迅速制订了1941年英国的战略安排,其先后次序为:第一,保卫不列颠群岛;第二,保卫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第三,向苏联运送军用物资;第四,抵抗日本对亚太地区英国殖民地的可能进攻。[4]

丘吉尔的这个世界战略计划,虽然把“保卫不列颠”放在第一位,但并不是他的战略重点,因为他十分清楚,当时德军主力绝大部分已投入到苏德战场,英伦三岛的安全问题已不必过于担心;而排在第四位的“日本的可能进攻”,他又认为那是“既遥远而又未必成为事实”的“意外事件”,即使日本真的发动进攻,他亦指望美国去对付它。[5]显然,“抵抗日本”也不是他的战略重点。剩下的自然就是“保卫中东和地中海”了,这正是丘吉尔当时的战略重点。因为中东和地中海地区是英国传统的势力范围,特别是地处北非的埃及和苏伊士运河,一向被视为大英帝国的“生命线”,而当时这个地区正受到德意联军的猛烈进攻,如果这个地区失守,英国本土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就会被切断,它的整个殖民利益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丘吉尔决心誓死保住这条“生命线”,他说:“英国的生存和荣誉有赖于埃及保卫战的成功”,[6]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军用物资运往埃及、保卫埃及。[7]可见,保卫埃及和苏伊士运河,是丘吉尔当时整个战略计划的核心,并成为不容变更的战略重点。当时,英国参谋总长约翰·迪尔提出“新加坡比开罗重要”,应该是英国主要战略重点,丘吉尔十分恼火,宣称:“我不能容忍放弃为埃及而斗争的想法”。[8]

正当苏联强烈要求英国开辟第二战场之时,丘吉尔把其战略重点定在保卫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地区,恰好表明他的整个战略思想是把维护大英帝国的殖民利益放在首位,这就决定了他对开辟第二战场的冷漠态度。在他看来,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是为苏联作战,而保卫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则完全是为自身利益而战,因此,他绝不肯为支援苏联作出流血牺牲,更不愿为开辟第二战场而影响其保卫中东的战略计划,他明确表示:无论出现什么“意外事件”,“英国政府都将一如既往地增援中东”。[9]他还直言不讳地告诉斯大林:“我们希望在今年年底以前把我们中东的军队扩充到75万人,到1942年夏季再扩充到100万人”。[10]由此可见,丘吉尔为了实施其保卫中东的战略计划,保住大英帝国的“海上生命线”,别说在1941年内,就是到1942年,他亦无意为苏联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的保卫中东计划,成了他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的一面盾牌。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这对于早就渴望美国参战的丘吉尔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反法西斯阵营又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国,所以他喜不自禁地说:“上帝终于把他们送到我们手里了。”[11]但与此同时,美国参战也使丘吉尔平添了一层新的担心,即担心美国积极介入第二战场问题,从而打乱其精心制定的中东战略计划。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善于随机应变的丘吉尔,竟然采取种种手段,来影响美苏两国的战略决策,以求达到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目的。

首先,他采用先入为主的手法,向美国提出英美联合在西北非洲登陆的“体操家”计划,企图把美国的军事行动纳入其“中东战略”的轨道,从而阻止美国为苏联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美国刚刚参战,丘吉尔就迫不及待地率领英国军政要员访问美国。在1941年12月14日出发访美的八天航行途中,他日夜冥思苦想,终于拟出了“体操家”计划。22日甫抵华盛顿,他就迅即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推销这个计划,此后三个多星期的英美会议中,他又反复提出该计划,极力主张英美两国军队联合登陆西北非洲,作为“收缩对德包围圈”的战略步骤,并希望美国立即付诸实施。[12]丘吉尔的这个“体操家”计划,虽是匆忙拟订出来的,但亦不失为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计划,如果美国同意,他就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既可以“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13]又可以阻止美国在1942年为苏联开辟第二战场。尽管罗斯福个人对“体操家”有一定的兴趣,但美国军方认为:“体操家”计划“只对英帝国有利,而无助于打败希特勒”,[14]因而拒绝了丘吉尔的主张。结果,“体操家”计划被无限期地推迟了。然而,丘吉尔并没有灰心,只要有机会他就不厌其烦地向美国朋友推销他的“体操家”。

第二,调整英国军政要员班子,以保证政府和军队战略思想一致(即坚持“体操家”计划,拒绝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用一个声音同美苏对话。丘吉尔把曾经主张“新加坡比开罗重要”的总参谋长约翰·迪尔和积极主张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以致有时使得丘吉尔都感到为难”的军需部长比弗布鲁克,[15]作为英国军政代表派驻华盛顿,分别参加名叫“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和“盟军弹药分配委员会”的联合机构的工作。丘吉尔此举,无非是要排除战略思想上的“异已”、保持英国战略思想的高度一致,以加强同美苏商讨战略安排时的有利地位。这一点,在后来英美举行军事会谈时是起了作用的。

第三,口是心非,诓骗盟国。美国参战并与英国举行华盛顿会谈后,对二战形势作了战略分析,确认德国是轴心国的主要成员,是同盟国的主要敌人,打垮德国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它也看到,当时德国对苏联的攻势十分猛烈,苏联还没有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如果苏联被打败,将会大大增加夺取最后胜利的困难。因此,美国军方认为:“头等重要的主要打击目标应该是德国,必须从西欧向它进攻”,以便给俄国战场以最大的支持。[16]1942年3月底,美国陆军参谋部拟订了一份在北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草案(代号“围捕”),准备于1943年春夏期间由英美联军组织大规模的北法登陆行动;为了取得渡海登陆作战的经验,为了建立“桥头堡”,同时也为了应付苏德战场可能出现的新局面,又准备在1942年9月先进行一次规模有限的北法登陆行动(代号“大铁锤”)。罗斯福总统当即批准了上述计划,并致电丘吉尔,希望他赞同这个计划,还特派霍普金斯、马歇尔等高级军政要员前往伦敦,同英方就此项计划举行会谈,以取得共识。从4月8日开始的几天会谈中,双方参谋人员分歧严重,争论激烈,“几乎跟吵架相差无几”[17],一时无法达成共识。丘吉尔知道,英国在许多方面要仰赖美国的支持和帮助,所以他不敢正面反对美国的计划,而是采取阳奉阴违的两面派手法,虚与委蛇:在口头上,他向霍普金斯保证:“英国政府和人民将对这项创举(笔者按:指美国计划中的北法登陆)作出全面和毫无保留的贡献”;[18]但在心里,他却拿定主意:“把我们的右手放在法属西北非洲,而把我们的左手放在北角(笔者按:指挪威北部),等待一年,不要冒险硬攻德国在英伦海峡对岸的设防阵线”。[19]这就表明,丘吉尔仍然坚持他的“体操家”计划,而反对在北法开辟第二战场——他口惠而实不至地欺骗了美国朋友。

丘吉尔不仅欺骗美国人,也欺骗苏联人。1942年5~6月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应邀访问美国,途经伦敦,同丘吉尔举行了会谈,关于第二战场问题,丘吉尔开始时甚至连听都不想听,后来也只是表示,待莫洛托夫访美后再作商议。可是,在莫洛托夫抵达华盛顿的前夕,丘吉尔却抢先致电罗斯福总统,特别提醒说:“我们决不能忽略‘体操家’作战计划。如有必要,一切其他准备都要对此项计划给予帮助”。[20]这显然是向罗斯福表明,他丘吉尔对开辟第二战场的“大铁锤”计划不感兴趣,他要的是尽快实行“体操家”计划,一切准备都要为这项计划服务。但美国方面没有理睬地,而同莫洛托夫签署了“美苏联合公报”,声明“双方对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紧急任务达成了充分的谅解”,[21]罗斯福还特意致电丘吉尔,希望他也能让莫洛托夫把此行的“真正成果”带回莫斯科,“很好地向斯大林汇报”。[22]当莫洛托夫离美返国再次经过伦敦时,丘吉尔又一次拒绝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建议,莫洛托夫只好把罗斯福签字的文件拿给他看,丘吉尔顿时惊得连雪茄烟都掉了,要求给他一天时间考虑。第二天,即6月10日,丘吉尔出于无奈,不得不仿照“美苏公报”的形式,同莫洛托夫签署了“苏英联合公报”,但他同时又交给莫洛托夫一份“备忘录”,声称他对能否在1942年秋实行北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不能许下任何诺言”。[23]这关键的一句话,实际上就把“公报”的精神全给否定了!丘吉尔又“精心地欺骗了自己的俄国朋友。”[24]

第四,丘吉尔以“不合作”相威胁,逼美国放弃“大铁锤”计划,支持英国在北非和西北非的作战计划。丘吉尔虽然先后巧妙地欺骗了美苏两国朋友,但他仍然担心,两个“公报”发布后,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会变成现实行动,因此他又于6月18日紧急率团访美,并随身带去修改后的“体操家”(改称为“超级体操家”计划),企图说服美国放弃“大铁锤”,重新研究西北非联合登陆的可能性。但遭到美方的拒绝。恰好这时传来北非英军惨败、丢失军事重镇托卜鲁克的坏消息,英国国内又因此而怨声鼎沸,丘吉尔不得不中断会谈,提前于6月25日回国,他临走时仍然挤出时间,“对‘大铁锤’计划发表了一些激烈反对的意见”。[25]回到国内,他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因而他确信:要维持自己的首相职位,完全取决于北非战场的军事胜利。于是,他于7月8日和14日连续致电罗斯福,强烈要求美国放弃“大铁锤”,实行“体操家”,并通过其驻华盛顿的军事代表约翰·迪尔元帅,向美国发出威胁:“如果总统决定不采取‘体操家’计划,那就算了,……1942年两国将按兵不动,一切力量集中在1943年进行‘围捕’战役吧!”[26]

罗斯福面对丘吉尔的政治困境和北非英军的惨败,不得不把“思路从法国西北部转到地中海”,[27]由于“政治上的考虑占了上风”,同时考虑到“大铁锤”计划得不到英国的合作亦难于实施,因此他只好于1942年7月24日作出让步性的最后决定:“赞成在1942年发动北非作战行动。”[28]

这样,丘吉尔终于用“体操家”取代了“大铁锤”,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被搁下了。1942年11月8日,代号改称为“火炬”计划的英美联军西北非登陆作战行动正式开始。

随着英美联军“火炬”登陆行动的成功,关于北非战场胜利后盟军将在何时何地展开对德作战的问题,又提上了议事日程,苏美英三国都在思考这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美英商定在1943年1月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并邀请斯大林出席。斯大林由于战事繁忙而不能与会,但在会前和会后,他都致电罗斯福和丘吉尔,特别敦促他们遵守诺言,尽早在1943年春天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29]会前,美国方面也提出必须做好1943年春在北法登陆的准备工作。惟有丘吉尔另有打算,他要在巴尔干地区开辟一个新战场,以取代西欧第二战场。

还在1942年11月下旬和12月初,丘吉尔就提出了两份“备忘录”,具体提出:北非战役胜利后,盟军的首要进攻目标是西西里和意大利,第二个进攻目标是地中海东部,利用土耳其来开辟巴尔干新战场。[30]此后,他就一步一步朝着开辟巴尔干战场走去。在1943年1月14至24日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丘吉尔针对美国方面提出的1943年春在法国北部布勒斯特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主张,明确声称:“既然能够转地中海这个鳄鱼的下腹部进攻,为什么又要在布勒斯特把脑袋送进鳄鱼的嘴里?”[31]因此他坚决主张,北非战役结束后,应该乘胜进攻西西里。尽管美国方面有人激烈反对,但由于其本身意见不尽一致(美方有人因不满丘吉尔固执己见,便主张美国作战重点转向太平洋战场),而英国方面却高度一致,结果会议作出了进攻西西里的决定,而回避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这样,丘吉尔朝开辟巴尔干战场迈进了第一步。

1943年5月12至25日,英美举行华盛顿会议,丘吉尔提交了一份“备忘录”,主张“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消灭意大利”。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对卡萨布兰卡会议没有解决第二战场问题的强烈不满,因而坚持主张要做好北法登陆的准备工作。结果,会议作出了一个折衷性决定:(一)1944年5月1日前做好北法登陆的准备(代号改称“霸王”);(二)进攻西西里,消灭意大利。这后一点表明,丘吉尔又朝开辟巴尔干战场迈出了第二步。

华盛顿会议期间,即5月15日,北非战役已取得彻底胜利,德意联军被赶出非洲,进攻西西里和意大利已经提上了日程。7~9月间,英美联军攻占了西西里岛,并攻进了意大利南部。丘吉尔抓住这个时机,在英美魁北克会议上(1943年8月14至24日),进一步明确主张:盟军应该沿地中海北部和东北部推进,开辟巴尔干战场。这是丘吉尔朝开辟巴尔干战场迈出的第三步。但这次遭到美国的正面否定,连一向采取超然态度的罗斯福总统,也忍不住表示:“本人反对在巴尔干采取任何行动。”[32]

然而,丘吉尔并不罢休,会后他宣称:即使美国不同意,英国也要采取“单独行动”。[33]9月3日,意大利巴多里奥新政府(1943年7月25日推翻墨索里尼后组织的政府)向盟军投降。此事进一步刺激了丘吉尔开辟巴尔干战场的欲望,他立即授权英国参谋长委员会拟订了一份“巴尔干作战方案”,其基本精神是:由于苏联红军的成就、意大利的投降、土耳其可能参战等各种重要因素的出现,必须改变把西欧作为第二战场的决定,应在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沿岸建立前沿阵地,粉碎德军在巴尔干地区的反抗;即使巴尔干战场的军事行动会拖延“霸王”行动所需军队和物资向英国调运,也应该这样做。[34]由此可见,丘吉尔要不顾一切地开辟巴尔干战场了。1943年9月下旬,丘吉尔派英军在爱琴海的勒罗斯岛等几个岛屿登陆,还想占领罗得岛,直接进军巴尔干。这次行动不久受挫,他便于10月7日致电罗斯福,请求他派美军支援,企图拖美国下水。丘吉尔没有想到,他的这次蛮干行动触怒了罗斯福。10月8日,罗斯福致电丘吉尔,严厉指出:英国“如此调动兵力、装备,定将危及所订计划中的‘霸王’战役之实施,实属不能容许!”[35]并拒绝派军支援。丘吉尔的蛮干行动以失败告终。

巴尔干是多山地区,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大规模作战,且远离德国本土,难于达到早日摧毁德国法西斯的目的。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巴尔干作战方案”并不可取。丘吉尔为何如此热衷于开辟巴尔干战场呢?从丘吉尔一贯坚持英国利益至上和顽固敌视共产主义的立场来看,显然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政治战略超过军事战略。特别是随着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苏联已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丘吉尔的政略意图就愈益明显。概括起来,他的政略意图有三:第一,扩大英国势力范围,进一步巩固它在北非和地中海一带的利益和地位;第二,先于苏联进入巴尔干,乘势向中欧地区推进,阻止苏联红军进入这些地区,可以防止“巴尔干共产化,或者还有意大利共产化”;[36]第三,为战后安排欧洲问题造成有利地位。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西方已经认识到:“俄国在欧洲的战后地位将是一个占优势的地位。德国战败后,欧洲将没有力量可与它的巨大军事力量相抗衡。”[37]因此,丘吉尔极力要在巴尔干地区造成一个与苏联对峙的局面,以便英国在战后欧洲的均势中得到好处。正如艾森豪威尔指出:丘吉尔的出发点是,“对于建立战后的持久和平来说,西方盟国在巴尔干有强大兵力,比俄国军队占领这个地区更加有利”。[38]正因丘吉尔有如此重大的政略意图,他才极力主张开辟巴尔干战场,而反对开辟西欧第二战场。

丘吉尔为了实现其政略意图,确实也是煞费苦心的。他除了从正面一步一步提出自己的主张,企图将英美军队的主攻方向引向巴尔干地区,并别有用心地把巴尔干战场说成是第二战场外,还用危言耸听的手法,力劝美国放弃“霸王”行动,企图取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他一再强调,英吉利海峡是“难对付的水域”,“我们必须慎重,不要让美英两国青年的鲜血染红海水,或者让他们的尸体阻塞海滨!”[39]直到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前夕,英美双方在开罗会晤时,丘吉尔还唠唠叨叨地对美国人说:“霸王”作战行动,“不应当成为‘暴君’,以致把地中海的一切其他行动都加以排斥。”[40]很显然,他仍然死抱着“巴尔干方案”不放。但是,在苏美英三国首脑德兰黑会议上,由于斯大林毫不客气地指责丘吉尔对“霸王”行动缺乏诚意,罗斯福又明确表示:必须“把‘霸王’行动的事宜一劳永逸地加以解决”,[41]丘吉尔才无可奈何地表示:“英国将竭尽一切力量渡过海峡歼灭德国人。”[42]德黑兰会议最终确定:盟军将在1944年5月1日实施“霸王”计划,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尽管丘吉尔的“巴尔干方案”没能实现,他想取消“霸王”计划的图谋也没有得逞,但由于他极力坚持并实行了进攻西西里和意大利的主张,仍然拖延了“围捕”(后改称“霸王”)计划的如期实施,致使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又被整整推迟了一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丘吉尔是拖延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的关键人物。

How Churchill Delayed Opening the Second Front

Wan Bolian

Abstract When the war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Germanybroke out and the Soviet Union was under a disadvantageoussituation,Stalin pressed Britain to open a second frontinWest Europe in order to check Germany and ease thepressuresupon the Soviet Union.This idea was at first refused and thendelayed by Churchill in various ways.Churchill'stacticsincluded the following steps:The first step was toquicklydraft Britain's strategic plans,which would focus on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The second step was,aftertheUnited States'involvement in the war,to attract the U.S.forces to North-west Africa so that they could not be usedfor opening the second front.The third step was ,as soonas thevictories in North Africa were gained,to advocateopening aBalkan front rather than a West European front.Allthesetactics resulted in the delay of the opening of thesecondfront for almost three years.

注释:

[1][29] 《1941年~1945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10~22页;第2卷,第44页,第1卷,第95页。

[2][4][5][7][8][10][19][20][23][26][33]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卷,第575~576、711;887、887、372、643~644、691、第4卷,第475、499、501、645~646页;第5卷,第55页。

[3] 〔法〕亨利·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1页。

[6] 巴特勒尔:《大战略》,莫斯科1959年俄文版,第529页。

[9][15][18][21][22][28][37][40][41][42] 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上册,第429页、417页;下册,第124、173、163、212、388、420~421、437、436页。

[11] 〔法〕安德烈·莫鲁瓦:《美国史——从威尔逊到肯尼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83页。

[12] 参见约翰·艾森豪威尔:《从珍珠港到诺曼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431页。

[13][14][17][27] 约翰·艾森豪威尔:同上书,第17、26、73、112页。

[16][31] 科瓦尔:《他们想窃取我们的胜利果实》,基辅1964年俄文版,第116、243页。

[24] 特鲁汉诺夫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对外政策》,莫斯科1965年俄文版,第309页。

[25] 威豪·麦克尼尔:《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和冲突》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293页。

[30] 参见〔苏〕戈尼昂斯基:《外交史》第4卷,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388页;丘吉尔:上引书,第4卷,第1033页。

[32] 莫·梅特洛夫:《从卡萨布兰卡到“霸王”战役》,莫斯科1964年俄文版,第278页。

[34] 约翰·厄曼:《伟大的战略》,莫斯科1958年俄文版,第138~140页。

[35] 戈尼昂斯基:上引书,第412页。

[36][38] 特鲁汉诺夫斯基:《丘吉尔的一生》,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360、360~361页。

[39]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远征欧陆》,三联书店1975年版,第218页。

标签:;  ;  ;  ;  ;  ;  ;  

温斯顿怎么推迟了第二个战场的开始?_温斯顿·丘吉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