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浅述论文_张靖

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浅述论文_张靖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四川省 618200

摘要: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好,农村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全面富裕与文明进步而提出的一个课题。建设好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绿色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引言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可靠保障。“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挑战

生态文明到底有多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称之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可以说,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问题。从历史看,我国早有“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然而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使其陷于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农村的生态文明构建起步难,转型慢的问题层出不穷。

1.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重价值

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类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生存的家园,但人类在利用土地创造物质财富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极大地损害了生态系统平衡,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

(1)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人类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类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但在农村地区人类对森林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耕地退化、土地开垦、石漠化严重、机械化以及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不合理方式耕地结构发生质变;工业的发展又使水土资源紧缺,大量工业废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气候日益暖化也是自然灾害和疾病频繁发生的促进因素之一。(2)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亟需大量鲜活力量,农村大量的优秀青年涌入城市,反之的是城市又将这些人视为局外人;农民得不到根本的保障,农民自然成为弱式群体,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使农民处在最下层;现代化的趋势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农村社会不再是传统封闭、稳定性的社会,“空心化”的村庄更是黯然失色,导致部分农村地区为城市的附庸、原材料产地和垃圾倾倒地。(3)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城市和农村地区在收入水平的差距,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涌向城市,进城务工成为主流,造成农村地区大量的空巢老人,这个问题是影响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的潜在因素;同时城市的魅力吸引着农村人,造成了农村人进城就不想回农村的思想,但与城市社会又难以相容,这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这种社会变化使人感情逐渐疏远,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4)人与自我关系层面上贫富、地位的差距,导致部分村民心里落差大,近年来,我国的物质极大丰富,同时人们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人们从最初单纯解决温饱问题上升到难以满足的物质精神生活上,导致农村人口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形成了反文化情绪,导致道德滑坡,精神缺失,极端态度等等。昔日的农村富庶民安景象已不见姿色,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全面推动农村生态文明提出对策建议:

2.1依据绿色发展理念,从战略层面切实重视水土资源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与基础地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新思考、新跨越,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绿色发展、“两山”思想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从战略上重视水土资源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与基础地位。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战略中,应把水土资源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因为水土资源质量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基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精神,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最根本的目的应该是为13亿多中国人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这是破解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水土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问题,更是关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的重大战略问题。第一,通过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同时,全面提升耕地土壤质量。首先,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以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为目标,严格划定、特殊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这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基本的保障。其次,在耕地资源的监督检查方面,应从部委的耕地保护专项检查制度,上升到中央层面的耕地保护督察机制,提高督察的权威性与震慑力;同时,加大对地方违规占用耕地、基本农田红线划定造假等方面的问责力度。最后,采取综合生态技术,通过相应的生物工程,对污染耕地土壤进行修复,进而改善与提升耕地土壤质量;与此同时,通过减少农业生产中化学投入品的施用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减少面源污染对耕地土壤造成的影响。

2.2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态福祉

习近平指出,生态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国家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为此,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基于镇、村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不同人居环境的现状,按照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的原则,确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明确生态治理的路线图、时间表,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统筹安排生产性基础设施。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十三五”期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加大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在投入机制上需要完善,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取消配套资金的硬性规定。另外,在投入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同时,应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及管护的资金需求。

结语

现如今很多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还只是初步阶段,借鉴优秀国的内外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建设生态文明依靠的不仅仅是规划,更是要落实到实处的方法。每个村庄的今昔都是不同的,但主旋律同是生态,共同追求的是蓝天碧水,青山绿地,主色调是绿色。农村的文化特色与自然环境优势一样,是稀缺资源,因此,要打造农村独特的韵味,转变村民的传统思想必然成为建设现阶段农村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要向我们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更迈一步。

参考文献:

[1]徐玉明.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2018(2).

[2]王素斋.“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下的农村生态文明研究[J].社科纵横,2017(1).

[3]杜受祜、丁一.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2).

论文作者:张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浅述论文_张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