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_企业竞争力论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正处在核心竞争力研究和实践的兴起阶段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自1990年提出以后,(注: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具有标志性的文章,引入“核心竞争力”概念。)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正不断深入。我国正处在核心竞争力研究和实践的兴起阶段。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集团化战略的推进,一些大公司、大集团都把战略的重点放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企业改革与发展正面临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选择。为了全面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过程,准确把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正确指导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实践,在此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

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视角

核心竞争力的提出是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继续和深入。企业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力研究和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在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业务单位层面”,着重分析业务单位(即直接意义的企业)的技能和竞争力,探讨企业的独特竞争力如何才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二是“公司层面”,用竞争力的分析方法来理解,公司是“作为竞争力或资源的集合而不是作为业务单位的组合”(注:参见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9、18、11、98、100、14、71页。)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公司不是具体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内在资源的有效组合。用这一方法思考公司层面的战略问题。

在不同层面的研究中还包括不同角度的理解,由此形成关于企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看法和理论,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这样几种论点:

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能力系统

1.能力论。侧重于从企业能力分工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力。认为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能力体系;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产品和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能力储备决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尤其是多元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能力的差异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能力理论强调主要从企业的资源出发而不是从市场位势出发来理解企业的竞争位势。”(注:尼古莱·J·福斯等:《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43页。)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是从对企业能力或竞争力的研究开始的,最初的研究把竞争力等同于能力,“竞争力或技能是所有成功行为的核心”。“能力是一个公司比其他公司做得更出色的一系列活动。能力可出现在特定的业务职能中。”(注:戴维·贝赞可等:《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86页。)后来的研究又进一步提出了“独特竞争力”和“核心能力”,并强调“公司的竞争力来自于其独特竞争力或公司做得最好的地方。公司的战略目标是通过独特竞争获得机会,并由此取得竞争优势。”(注:参见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9、18、11、98、100、14、71页。)20世纪70年代以后,关于独特竞争力或公司实力的研究停滞不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者和咨询专家的注意力转向对市场环境的研究,这也正是企业能力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评价:从总体看,能力论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研究,比较接近竞争力的内涵。但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结构的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这一理论缺少应有的动态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企业能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还没有尝试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和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系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注:尼古莱·J·福斯等:《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42页。)

行业吸引力是企业盈利的主要决定因素

2.市场结构论。这种观点侧重于从企业外部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市场结构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起重要作用;行业吸引力是企业盈利的主要决定因素;进入障碍决定企业是否拥有持久竞争优势;企业要在现有市场结构和自身条件下选择进入市场的产品战略,而不是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与能力。(以波特为代表)

市场结构论又称环境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学派提出对业务层次和公司层次战略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如帮助经理人员理解外部机会和竞争威胁的五种力量分析方法。战略专家运用这种方法分析产业吸引力和市场机会,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战略。在公司层次,还提出了资产组合规划法,帮助公司经理们按照竞争地位和产业吸引力分析公司资产组合中迥然不同的业务。这些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几乎主宰了管理学理论。

评价:这一理论把竞争力的研究从企业内部转向外部市场,强调市场环境与市场结构的变化对企业竞争优势或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克服了能力论的某些缺陷,使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宽。但是,这一理论是在假设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中各种因素的变动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能够自动地对企业产生现实的影响,而对市场不完全的现实和市场的多变性考虑不足,对市场条件与企业内部因素的联系也分析得不够。

企业间存在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积累的知识的差异,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3.资源论。侧重于从资源的差异性来分析企业的优势。认为企业间存在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积累的知识的差异,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具有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的特殊资源以及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取资源的优势。所以“成功的关键因素应当是这些资源”。(注:尼古莱·J·福斯等:《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96页。)这一理论的扩展性观点还包括:把协调和整合的学识视为主要资源;把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视为资源;将社会资本纳入资源体系当中,共同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以沃纳菲尔特和潘罗斯为代表)

资源论或称资源依赖学派,是当前研究企业竞争力的主流学派。针对能力论和市场结构论的缺陷,前者侧重于企业内部的分析,后者专注于市场结构的影响。资源论从资源、能力与市场结合的角度,提出广义的资源观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包括企业用来开发、生产和分销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的所有财力、物力、人力和组织资源。”(注:参见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9、18、11、98、100、14、71页。)其中财力资源包括债务、权益、留存收益等。物力资源包括企业经营中所用的机器、生产设施、建筑物。人力资源包括与企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判断、风险承担倾向和个人智慧。组织资源包括历史、关系、信用和组织文化,是与企业相关的个人所在群体的属性,它们与企业的正式报告系统、显性管理控制系统及补偿政策结合在一起。

同时,从业务层次和公司层次对资源做进一步的分析,区分了不同层次的资源意义。在业务层次,“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的特有资源和能力,而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或购得它们”。在公司层次,则是“资源的集合”和“使资源与市场机会相匹配”。(注:参见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9、18、11、98、100、14、71页。)关键在于内外部因素的结合。当然,从本质上看,“资源依赖学派理论家们把内部特征和能力看做比反复无常的市场上可变的需求更稳定的靠山。这与早期的关注企业优势的理论家和关注竞争力与能力的著作有点类似”。(注:参见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9、18、11、98、100、14、71页。)正因为如此,也有人把这一理论称为“新能力理论”。(注:尼古莱·J·福斯等:《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79页。)

评价:广义地理解资源和不同层次的分析,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使我们能够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更全面的理解。但资源论既没有摆脱能力论的影响,也没有把企业内部资源与市场要素有机结合,这限制了这一理论的进一步深入。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由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多重意义的理解,所以,必然要给出不同的定义。而这些定义所强调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核心竞争力定义的主要观点基本内容规定 主要代表

1.强调独特性。这是核心竞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开发独 普拉哈拉德

争力最初意义上的定义,以 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 、哈默尔

区别于企业核心能力。

 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注:参见鲁开垠等:《核

 心竞争力:企业永续制胜之

 路》,《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第68页。)

2.强调持续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 彭丽红《企

 支撑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 业竞争力》

 核心能力”。(注:参见鲁

 开垠等:《核心竞争力:企

 业永续制胜之路》,《经济

 日报》出版社出版,第69页。)

 其着眼点放在持续竞争优势

 上。

3.强调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 麦肯锡公司

 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 (英国经济

 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学家情报社

 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 、安达信咨

 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 询公司在《

 ”。展望2010年:设计未来的组织》的

 报告中指出:“本报告研究表明,大多数

接受这一概念的经理,都把核心竞争力

 作为影响竞争的特定技能或活动。”

(注:经济学家情报社等:《展望2010年:设

 计未来的组织》,新华出版社出版,第36页。)

4.强调能力。单纯从能力的 “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市 国内有关报

角度来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 场竞争能力”。“企业竞争 刊,参见《

,这是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在 力就是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 企业竞争力》

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时 ”。“企业竞争力是夺取市

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

 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企业有

 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

 “企业竞争力是基于企业自

 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

 过去和现在的市场中表现优

 良业绩的内部支撑力”。(

 注:参见彭丽红:《企业竞

 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第16

 -17页。)

5.强调综合性。突出强调了 “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 国家经贸委

多种资源形成的综合优势, 核心资源基础上,企业的智 研究室

并且要在市场上加以体现。 力、技术、产品、管理、文

 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

 映”。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综上可见,在这些不同定义中,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给出的定义也就不完全一样。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既不能过于宽泛,更不能以偏盖全。认真分析上述定义,其中有三个基本共识:资源的结合、独具性和持续发展优势。这是核心竞争力定义的主体内容,也是我们提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据此我们提出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我们给出这一定义的主要基点是:

第一,强调资源与能力的转换。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既不能只强调资源,也不能只强调能力,而应当把二者结合起来考虑。我们提出资源与能力转换的观点,也就是强调资源向能力的转换。在核心竞争力定义的构成中,企业的资源是基础性的,没有资源就失去了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但企业仅有资源优势还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还要把资源优势转换成能力优势。

第二,独具性与持续性的结合。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资源的独具性,这是多数定义中都强调的近乎于共识的看法,没有独具性就没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可言。但仅有独具性也是不够的,或仅有独具性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持续优势。因为任何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独具性,包括有的亏损企业,独具性也很明显。我们强调企业的这种独具性必须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只有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独具性才是核心竞争力所要求的。

第三,强调资源的有效整合。核心竞争力是以资源为条件的,但资源不是散在的,而是有效整合起来的,没有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协调,无论企业的先天条件多么好,其优势都难以真正发挥,更难以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一句空话。“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更优越的资源和组织能力。资源是其他公司轻易不能获得的公司专用性资产。组织能力指公司比竞争对手做得特别出色的一系列活动”。(注:戴维·贝赞可等:《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415页。)资源的有效整合既强调核心竞争力是“一系列复杂技能的集合”,也强调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职能互动的基础上。”(注:参见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9、18、11、98、100、14、71页。)这其中组织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核心竞争力中蕴含的组织因素多少也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和可保护性。只包括少数几种组织因素的核心竞争力容易效仿,而包含了各种各样因素微妙组合的核心竞争力效仿起来就难得多”。(注:《亦真亦幻核心竞争力》第25页。)

为此,我们主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要完整地包括这三层意思,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核心竞争力的真实内涵。

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与特点

1.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有学者从人力资源、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信息系统、价值观五个方面作了概述。也有的学者从内部资源、内部能力、外部环境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我们根据自己的定义做出了不同的概括:

(1)技术创新。这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包括研发能力、技术改造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保护能力、应变能力等。

(2)资源优势,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3)环境条件,包括市场竞争条件、宏观经济与政治条件、社会自然条件,是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4)管理协调,反映资源组织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直接体现,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5)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核心理念、观念、道德、团队精神和员工的默契度等,是核心竞争力日显重要的要素。

2.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学术界对此有宽窄之分,前者从有价值性、稀缺性、持续性、超群性、独特性、整体性、内在主导性七个方面进行概括;后者则从用户价值、延展性、独特性、动态性四个方面做了说明。根据研究,我们倾向于从价值性、延展性、独特性和组织性四个方面来概括。

(1)价值性。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必须是有用户价值的,也就是能够用来满足市场需求,否则,资源与能力不仅不能成为优势,相反还会成为负资源和负能力。

(2)延展性。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注:参见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9、18、11、98、100、14、71页。)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当具备这样的主导力和带动力。

(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独具的,而且是不可模仿和难以替代的。“它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并能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注:参见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9、18、11、98、100、14、71页。)

(4)组织性。有效的组织是“倍增能力”,也是“保持核心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注:尼古莱·J·福斯等:《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96页。)组织性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点之一,因为“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注:尼古莱·J·福斯等:《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89页。)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界说

1.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把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国际竞争力。“竞争力不是永恒不变的”,(注:《未来组织设计》第45、37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我们研究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路程是: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它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成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也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这样才能实现核心竞争力的跃升。有学者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无竞争力阶段、一般竞争力阶段、初级核心竞争力阶段、成熟核心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弱化阶段、核心竞争力新生阶段。反映了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成长过程。

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要经历两个重要成长过程,一是从核心能力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二是从核心竞争力发展为国际竞争力的过程。前一个过程,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性跃升;后一个过程,是竞争力的进一步扩大和增强。这里,我们强调要把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国际竞争力的观点。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仅仅反映了企业的比较优势,要把这一优势发展成为国际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全面地反映出来。

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的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

2.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一般能力的区别。第一,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性功能,是企业的相对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如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研发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对企业而言,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任何企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注:参见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9、18、11、98、100、14、71页。)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具有独特优势和领先优势,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难以超越的竞争力。因此,不能把竞争力简单地等同于核心竞争力,二者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第二,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多种竞争能力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依托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竞争能力。核心能力体现一个企业的特殊优势和能力,是一个企业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核心竞争力是核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核心竞争力具有持续性和不可替代性。核心能力存在于一般优势企业并成为企业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存在于竞争优势企业并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第三,综合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综合竞争优势是企业多种资源“集合”而形成的整体竞争实力和能力,反映企业资源的总体优势和“集合”特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不仅在于拥有多少资金、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等资源,更加重要的是这些资源是否集中于关键环节和领域;核心竞争力不仅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或者企业的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是各种能力的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是来自一种产品或技术量的方面,而是来自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具有很高的可保持性。

第四,国际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先于核心竞争力提出并加以研究,其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国际竞争力由变革因素、变革过程、环境、企业自信心、工业序位结构等五个因素决定;由企业内部效率、国内环境或经济体制状况、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状况、部门环境或行业环境等四个层次体现。从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到,国际竞争力比核心竞争力在内涵上要宽泛得多,其侧重点是企业能力与国际环境条件的结合,而非企业自身能力的体现。国际竞争力强调的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注:参见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第12页。)核心竞争力则更多地是企业间的比较,尽管这一比较也可能是与世界一流企业的比较,但终究是企业层面的。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应用

“如果不是因为全球化,核心竞争力已随着管理层的衰败而消失”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与实践之所以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是与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分不开的。“如果不是因为全球化,核心竞争力已随着管理层的衰败而消失”。(注:《未来组织设计》第45、37页。)经济全球化推进了全球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使竞争进一步向广度化和深度化方向发展。而现代企业竞争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根本的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能赢得持续的领先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快确立“核心竞争力导向型战略”,(注:《亦真亦幻核心竞争力》第21页。)以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长期制胜之本。

当然,中国企业加快推进“核心竞争力导向型战略”,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之外,还有要应对加入WTO而进行的战略准备的原因;也有为落实“十五”计划纲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建立30-50家大公司、大集团,实现把企业做优做强的目标的原因。

目前,我国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对46个国家企业管理竞争力的评价,在1995年至1999年的5年中,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管理竞争力平均排名仅为33.4,竞争力处于较低的水平。在1999年企业总体竞争力排序中,中国大型企业总体竞争力得分仅为25.72,处于46个国家的第38位,说明中国大型企业总体竞争力水平是很低的。而在企业内在竞争力(企业掌握的资源、表现出的能力是企业内在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方面)评价中,中国大型企业内在竞争力居第33位,仍处在较低水平。大企业竞争力的低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在IMD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在47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排序中列31位,比上年下降2位。由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0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共评估59个经济体的竞争力,中国列第41位。

可见中国企业面临提高核心竞争力形势之严峻、任务之迫切。值得称道的是,这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政府方面,国家经贸委已就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同时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内容:技术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开拓能力强,有健全的营销网络,拥有持续的市场占有率;经营管理能力强,有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优秀管理层和人才队伍,现代化管理手段,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规模经济效益好,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这对企业推进核心竞争力战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从企业方面来看,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和制定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着眼于竞争力的提高,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着眼于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并将这一思想贯彻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

要确实把核心竞争力战略深入到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个积极的势头,要创造条件,推进发展。同时,也要加强指导,规范运作。要确实把核心竞争力战略深入到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当前,推进核心竞争力战略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要把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与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赖于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便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和机制条件。特别是国有企业没有制度创新就根本谈不上核心竞争力问题。而事实上,核心竞争力本身就包含制度创新能力。所以国有企业必须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治理结构,健全运行机制。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是要把严格规范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核心竞争力是着眼于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提出的要求,也是世界一流企业必备的条件。核心竞争力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必须的规范,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不能搞另外标准,不能“因企而宜”,不能“人为”制造核心竞争力。但是,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制定也要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一是企业制度条件,如部分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实际;二是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如国有企业处在体制不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和市场不健全(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的环境之中;三是企业自身的类型差别,如生产商与经营商。这些都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现实的影响,也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界定提出不同的要求。核心竞争力存在于具体的企业当中,是在企业的发展中提炼出来的,因此不能脱离开企业的实际。不能把核心竞争力搞得玄而又玄,让企业可望而不可及。

三是要把现实和发展结合起来。在一定意义上,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能力的反映,是一个发现和识别的过程。因此正像有人指出的,“通常是用‘马后炮’的方式来识别它”。(注:《亦真亦幻核心竞争力》第21页。)而企业的发展更在于未来,可以肯定,现在的核心竞争力是未来企业竞争的优势所在,但这一优势只有不断提升才能转化为未来的竞争能力。所以要从发展的意义上认识核心竞争力,不能满足于现状。既有的核心竞争力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发展意义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注:参见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9、18、11、98、100、14、71页。)同样核心竞争力标准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为“世界级的竞争要求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标准”。(注:《未来组织设计》第45、37页。)所以,我们既要关注现实的核心竞争力,更要关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_企业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