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补虚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方美灵

扶正补虚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方美灵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1701)

【摘 要】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的扶正补虚治则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医;扶正补虚;肿瘤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01-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生活精神压力增加,肿瘤成为了一种常见疾病,恶性肿瘤更是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目前,国内很多医生主张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其中,运用中医的扶正补虚治则,不仅在对肿瘤的综合性治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对一些不能接受手术 放疗或化疗的晚期肿瘤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力低下,中医的扶正补虚治则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抗突变,对细胞内的核酸,蛋白质合成有影响,防止复发转移,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素问•刺法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了正气对疾病的发生和防御的重要意义。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积聚篇》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早在宋元期间成书的《卫生宝鉴•卷十四》云:“养正积自除,……令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景岳全书》亦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可见肿瘤的发生,是在人体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的作用下,出现气滞、痰凝、血瘀、毒蕴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正虚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恶性肿瘤发病迅猛,邪毒嚣张,症情险恶,病人多具有进行性消瘦乃至恶病质的特点,并出现阴、阳、气、血偏虚的见证。

扶正补虚就是指扶助人体的正气,调节阴阳、气血的不平衡,它可以提高患者抵御肿瘤的能力,控制肿瘤的发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注意祛邪中不忘扶正,扶正与祛邪结合。扶正补虚法的运用,必须仔细分辨体内阴、阳、气、血的孰盛孰衰,要把扶正与法邪辨证地统一起来,扶正是为祛邪创造必要条件,要以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与方法来权衡扶正与祛邪之间的轻重缓急。《内经》着重指出“谨察阴阳,以平为期”,强调了辨证的重要性。

肿瘤的形成与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客邪留滞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互相搏结,蕴育于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正气虚弱主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须辩证论治。气虚是指机体活动能力的不足,常见脾气虚或肺气虚。脾气虚患者常见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脘腹虚胀,神疲乏力,甚至浮肿、脱肛等;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动则气喘乏力,易出虚汗。益气常用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灵芝等。阳虚诸症往往与肾阳不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肾阳虚患者常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白带清稀、夜尿增多、脉沉迟、苔白等。此外,肾阳衰微,不能温运脾胃,可以引起腹泻;肾阳不足,不能纳气,可以出现喘促。温肾壮阳常用药物有刺五加、鹿茸、附子、淫羊霍、枸杞子、巴戟天、仙茅、肉苁蓉等。血虚患者常见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经闭等。补血常用药物有当归、熟地、阿胶、鸡血藤等。阴虚证最常见的有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肺阴虚患者常见干咳少痰、咳血、虚热、口干舌燥等症;胃阴虚多见舌绛、苔剥、咽干、口渴不欲饮,或不知饥饿,或胃中嘈杂不适,或大便秘结等症;肝阴虚多见两目干涩昏花、眩晕等症;肾阴虚多见腰膝酸痛、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遗精,或潮热盗汗等症。养阴生津常用药物有西洋参、天门冬、麦冬、女贞子、元参、玉竹、知母、生地、百合、沙参等。

扶正补虚治法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参芪扶正注射液是采用传统补气药物党参、黄芪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扶正固本、补益正气的功效。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党参能活化T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能调整机体细胞代谢,具有抗氧化作用,一定程度地抑制化疗药物的骨髓毒性反应[1]。现在临床上肿瘤患者中广泛使用。杨波等[2] 对58例乳腺癌术前患者采用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 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同时以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治疗,结果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指标,还可以促使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使淋巴细胞获得自我保护能力,对抗化疗药诱导的凋亡,同时还可以通过某种机制增强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吕立国等[3]对142例前列腺癌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扶正中药(基本方:生黄芪、西洋参、龟板、全蝎、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白术、茯苓、甘草)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临床观察,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骨转移指标方面,该方的应用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过程中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及同位素治疗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达到“祛邪”的目的。潘明继[ 4 ] 主张乳腺癌术后最好的辅助治疗手段是及时配合中医中药的扶正和抗癌。扶正中药能保护或增强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能力,再佐以能抑癌又不伤机体的中药,就能促进手术创伤早日恢复,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抑制残留的癌细胞。张莉等[5] 观察3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服用扶正消瘤汤(西洋参、生黄芪、灵芝、白花蛇舌草、山慈姑、三棱、莪术等)的临床效果,其治疗后生理状况、乳腺癌特异条目、生存质量评价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CD4、CD8、CD4 /CD8 也有显著提高, 说明扶正消瘤汤可以改善乳腺癌术患者的生存质量, 并可通过促进免疫调节来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

放化疗是目前西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两种疗法对骨髓造血、心、肾、胃肠等功能都可造成严重损伤,中医认为患者接受放化疗法后易耗气伤阴,损伤正气,此时结合扶正补虚治则有保护、缓解和中和毒副作用之功。主要表现在以下5方面:(1)保护粒细胞,增加白细胞,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化疗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环节抑制DNA 分裂增殖能力,在杀死代谢活跃的癌细胞同时,无可避免也杀死代谢同样活跃的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尤其对粒细胞(白细胞)杀伤更大。而各种放射线不仅可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也可直接杀死白(粒)细胞,或引起染色体改变。中医扶正培本可以保护白细胞,有升白之功。(2)保护肝功能:放化疗均可引起肝损害,它是射线及化疗毒性代谢所导致的肝脏炎性反应,包括引起肝细胞坏死、纤维化、脂肪性变、肉芽肿形成等。化疗药引起的严重肝损伤甚至可表现为腹腔积液、出血、肝昏迷,以至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扶正培本药物具有保肝作用,如灵芝、五味子、白术、地黄、茯苓等。(3)保护心功能:常用的化疗药大都有心脏毒。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脉结代等,心电图见期前收缩、ST-T 改变,严重的可见进行性心力衰竭。扶正培本可改善化疗引起的心肌损害 临床观察表明,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服用以灵芝为主的制剂,在减少化疗药的心脏毒性损伤方面有明显效果。(4)保护肾功能 放化疗药物可引起肾损伤,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局灶性坏死、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引起肾功能衰竭。扶正培本药物可以保护肾功能。如肾损害引起的水肿可用参苓白术散、真武汤加减;肾损害以蛋白尿为主,可脾肾双补。(5)和胃养胃,保护消化功能 化疗造成病人自我感觉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消化道症状,轻则纳呆、厌食、呃逆频作,重则呕吐不止。此时运用扶正培本治则和胃护胃,能修复胃粘膜,减轻患者的痛苦。常用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大枣、山药等,重在调整胃纳脾运,开其胃口,“有一分胃气则有一分生机。”赵远红等[6 ] 认为化疗药物的毒性易损伤脏腑经络,致中虚内伤、运化失职、中焦气机失和、其病机关键为阳明胃虚、气逆于上,故治疗以益气扶正降逆为原则。应用于45例肿瘤化疗期消化道反应的患者, 其总有效率为88. 89% 。

扶正补虚可应用于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在肿瘤发病早期,虽有积块但尚未转移,无明显自觉症状,舌脉大致正常,邪实正虚俱不明显者,可偏重局部肿块的治疗,攻毒祛邪之中,亦不忘酌加党参、白术、黄芪、白芍之类,健脾益气以助后天之本,意在补益五脏六腑之虚。在恶性肿瘤的发病中,始终贯穿着“正邪相争”的过程,亦即是机体与肿瘤相互斗争的过程。肿瘤病机虚实夹杂,而瘤体本身为有形实邪,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其邪实愈盛的同时,不但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且伤气劫血耗精,导致正气愈虚。恶性肿瘤的进展过程就是正气被癌毒不断耗损的过程。正气的盛衰决定了癌瘤的生长速度,正盛则抗邪有力,癌瘤不易深入或进展较慢。因此在治疗癌瘤,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时,善用四君子汤、真武汤、右归饮等方化裁,不但能改善正虚的症状,而且使正气存内,当邪正对持,邪难压正,正邪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的情况时可以出现“ 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得以实现,肿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在诸多治疗方法中,中医药虽还未达到“治愈”的疗效,但在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优势。而扶正补虚法作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则也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它不单指应用补益强壮的方药,而且还把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稳定,以及增强机体抗癌能力的方法都包含在内。所以应该发挥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与西医局部抗癌的特长,走中西医综合治疗的道路,在尽可能维持机体阴阳气血平衡的前提下,进行抗肿瘤治疗,相信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姚志华,张明智.中药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4),503-505.

[2]杨波,李洪胜,祁岩超,等. 扶正培本法配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 . 中药材, 2007,30 (12):1629-1631.

[3]吕立国,陈志强,王树声,等. 中西医结合扶正抑瘤法治疗前列腺癌142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08,40 ( 1):26-27.

[4]潘明继. 癌症扶正培本治疗学[ M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01-302.

[5]张莉,张仲海,徐勤,等. 扶正消瘤汤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影响临床研究[ 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 8),482-483.

[6]赵远红,李正. 扶正降逆法在肿瘤化疗期消化道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J] . 新中医,2008,40( 1 ),30-31.

论文作者:方美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扶正补虚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方美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