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与管理特点_交通运输论文

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与管理特点_交通运输论文

交通运输业的特征及管理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输业论文,特征论文,交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追求的是预期目标能有效实现;但管理学原理只适用于一般的具有共性的管理工作范畴。我们之所以要研究交通运输管理特点,是因为其中有很多特点只是属于“个性”范畴,倘若在研究中忽视了交通运输的特点、特性,其成果应用将会遇上诸多障碍,这是包括交通在内的一些专业部门管理要另立门户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不研究交通运输管理的特点,就难以实现对交通运输业的有效管理。

一、运输业的特征

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显别于其它经济部门的特征。可替代者之间是竞争关系,最终它们之间有被属并的可能,只有不可替代者之间才存在协同的基础。正是由于运输业具有不可替性,它才能成为组成国民经济系统的子系统。

运输业的显别特征有下列几条:

1.产品是实现位移的功能

运输业产品的功能是实现物质(货、客)的空间位移。位移是一个过程,具有不可储存性。同时位移还具有方向性,这使得运输需求或供给增加约束(或参数),从而使运输均衡复杂化。另外,位移的计量不同于一般产品的计量,一般产品或劳动计量只需用一个单位(例如件、小时)即可,而位移需要用运量、周转量两个单位计量才能完整的表征出来,这也使得运输需求、供给、均衡的分析变得更复杂。

2.衍生需求

运输是一种由直接产品消费而衍生出的消费,这种衍生消费有别于直接、最终产品的消费。后者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一种满足的正效应,而运输虽然在达到目的之时带给消费者的是正效应,但在运输的过程中(位移时)带给消费者的却是负效应,消费者在运输消费时既耗资又耗时,带来诸多损失和不便。无运输条件时,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消费者其消费都将受到限制与阻碍。

3.公共性与强管制性

运输是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服务,运输业特别是运输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特性。它必须公平的为社会所有行业和所有成员服务,它不能像一般行业、企业那样,单纯的以获得最大盈利为目标进行生产。正因为如此,运输经济学的初始是从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

运输系统中由其公共特点伴随而出的还有一个强管制特征。由于运输业是为全社会提供一种必不可少服务的行业,它的公共性必然导致政府对它进行有一定强度的管制,特别是对运价的管制,一旦运价受到最高价格的限制,就将对运输的均衡起调节作用。

4.资本密集性与沉没成本

运输业所需投资额度极大,其中又以基础设施的投资额最大。这种行业具有资本密集的特点,一旦投资,其设施就很难转移他用,可以说其残值极低。因此,交通运输的设施投资后,一定要按原设想之用途用下去,若作他用,则难以收回投资,这是大部分交通运输投资具有沉没成本特性的重要原因。

5.国际性与大系统性

在经济、贸易、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运输的全球化是一个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的运输网不仅在国内成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同时还要求它能与国际同质的运网“接轨”。在当今世界各系统中,尚无一种系统能像交通系统这样涉及地域如此之大、涉及国家人口如此之多、须臾不可缺少。交通的这种国际性和大系统性,给我们的运输经济带来许多有个性的问题,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应该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去寻找。

6.需求的快变性与供给的慢变性

一般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的平衡可以通过仓储调节来实现,而运输产品则是实现位移,它是一种不可储存的过程。运输供给具有慢变的特性,但运输需求却具有快变的特征。需求量随时间、地点等条件的变化而快速变化,在种种快速变化的需求面前,运输供给难以及时的作出反应,但它又要尽可能的满足需求。所以,在运量急剧增加之时(如春运),只好以大幅度的降低运输质量去适应需求、求得均衡,而在运量大幅度减少之时,则只好靠闲置运力去求得均衡。

7.产业内部的弱替代性

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运输产业,一般涉及到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这五种运输方式联合组成了国家的综合运输。在这五种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的既不是完全异功能的协同关系,也不是完全同功能的竞争关系,而是在某些区间为同功能,某些区间又为异功能的弱可替代性关系。反映到综合运输系统中,相互之间有时呈现竞争性,有时又为协同性,因此,这五种运输方式往往是各领风骚数十年。在一般经济学原理中,没有弱替代性方面的经济学问题,但它是运输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交通运输管理特点

1.交通运输管理高度重视开放性

交通运输业不但具有国际性与大系统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公共性。其中的公共性实际上一直是特指国家或一定地区内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中暗含有“排他性”和“封闭性”的要求,这一点与国际性中明显的开放要求是背反的。国际性与大系统性都是必须遵从和实现的,交通运输的管理必须研究如何使这两者很好统一的方法。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都有自己独立的硬件和软件,这些硬件和软件必须与外部世界接口。如路网等硬件在口岸处与邻国实现接口,其管理软件要有内外衔接操作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就可使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部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开放性,从而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中的独立性与进步性能互促发展的目标。可见交通运输管理不仅要有国情观,而且还要有球情观,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时,就要求交通管理中的各种法规、制度、细则等,必须与世界现行的作法衔接,并有具体的实施方法。

2.交通运输管理强调行政手段的合理使用

行政手段的运用在交通运输管理中依然很重要。由交通运输行业的公共性和强制性可知,价格政策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又因运输有沉没成本的特性,使得参加竞争的竞争者,一旦退出竞争,就会给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这些问题很难通过经济手段彻底解决。我们过去曾忽视经济手段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但不能在今天只使用这一手段,而排斥法律、行政、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例如,对运力增长这类问题的控制,利用经济手段调控的幅度十分有限,而采用发放许可证的方法却很有效。交通运输行业走向市场时,不但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不能弱化,应当合理运用,且应加大工作力度。故相对其它行业而言,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行政管理手段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3.交通运输管理应特别重视规划管理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产出周期较长,其产品又不能储存,加之基础设施资本密集、沉没成本大,而社会又需要有效的实现交通运输均衡,这样我们只好通过对运输进行规划来实现预期均衡。特别是运输中的路网供给的实现是最慢的,且又具有大系统性,因此,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尤应为重视路网规划,特别是国家的交通路网规划。

4.交通运输管理应创造准竞争环境

所谓准竞争是一种“适可而止的竞争”。交通运输竞争之所以只能是准竞争是由运输方式之间的弱替代性所决定的。因为可替代性之中才具有竞争性,而弱替代性之中就只能存在弱竞争性。运输业中的弱竞争性就意味着一种运输方式不可能通过竞争迫使另一种运输淘汰出局;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也不应自扫门前雪,而无视对方的存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只能是以既竞争、又协作的格局发展。因此,在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管理中,一定要控制竞争程度,既要防止出现过度竞争,又要防止过于集中没有竞争,竞争过度或取消竞争都将造成交通运输资源的浪费。

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交通运输管理必须以经济学为指导,以行业实际为依据,交通运输管理的特点是从交通运输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交通管理学得以立足的基础,是一个应纵深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略论运输业及交通运输管理的特点,意在推进这一问题的研究。

标签:;  ;  

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与管理特点_交通运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