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形势下土地管理要点论文_谢爱将

城镇化形势下土地管理要点论文_谢爱将

摘要:在近些年,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各地方的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管理不合理普遍存在,土地在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很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障农村人口的土地权益,根据当地自身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科学合理的规划土地的使用。制定适用于当地城镇化建设的相关规定,在有管理法则的环境下进行城镇化建设以及土地资源管理,将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不侵害农村人口的利益为前提,解决土地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管理;要点

引言

对于土地管理的优劣,直接对我国的整体发展带来影响,土地是人们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是养育千万人们的源头,因此,新形势下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是民之根本、发展大计,必须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考虑问题,合理融入创新理念,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不断把宏观调控和相应的市场机制发挥到最高水平,不断完善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调整,促进土地管理与土地资源实现协调发展,运用土地创造更多的效益。

1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管理问题分析

1.1建设用地的管理规划不合理

城镇化管理中的建设用地规划不合理会呈现城镇中心为主,向四周扩展,导致城镇的实际建设用地布局不实用。一些村、镇等分布以及地貌都会对建设城镇、规划城镇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农村土地的使用功能、使用用途以及分配,影响到城镇、农村人口的生活生产。现如今,我国很多地区的建设用地不合理,其主要表现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用地,致使城镇化的土地有闲置现象,土地的利用率较低等。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的农村人口锐减,导致城镇人口的大幅增长。但是城镇的土地面积远远小于农村的土地面积,这就说明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底,农村实际用地面积已经超出科学合理的范围。与此同时,很多城镇化建设的建设用地规划,布局也不科学合理,土地建设也没有很好的被利用。农村土地的规划管理和城镇土地的规划管理之间存在这落差。

1.2占用耕地不当

基于城镇区域建设特点,为加快建设进程,更好的实现各项目开发,必须要做好项目与耕地之间关系的控制。很多地区对耕地管理不当,违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要求,为开发更多项目,乱占耕地、未批先建,存在大量的违法用地情况,导致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冲突。耕地使用需要贯彻“占补平衡”原则,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很多项目为追求有利地理位置,往往占用的是肥沃良田,最终补上的确实差地,无法满足耕种需求,数量平衡的背后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并且,现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且工业化发展迅速,周边大量建厂生产,虽然能够带动当地经济水平,但是对耕地的污染程度也不断提高,无法保证耕地安全与农产品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

1.3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主要为所用流转合同内容不规范,鉴证、仲裁主体不明确,在根本上影响了土地资源流转过程的规范性。例如流转程序不规范,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未确认情况下,私自转包、租赁土地,或者是未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将集体机动地以及“四荒地”转让出去。或者是流转主体不规范,很多地区业主并不是与农村土地经营者、使用权拥有者签订协议,而是直接与乡镇政府甚至某部门签订协议,无法保证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并且很容易损害到农民集体利益。另外,现在所执行的土地流转机制并未对双方权利、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对于利于补偿的协调方式,以及土地转包、转让价格没有统一标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导致在流转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处理时因为没有法律依据难度更高,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合理性和高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城镇化建设中土地管理要点

2.1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

城镇化建设土地的布局结构要吸取成功经验,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行,发展,已确定地方城镇走怎样的发展模式。在建设城镇化是要根据我国土地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以城市中心为原点,向四周扩散建设,能够在城镇建设的协调下获和好的的发展。实施工业产业的功能性配套,然后有效的疏导城镇的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以满足城镇化的建设的需求。在建设用地的管理时,要注意不能够侵害农民群众的土地权益,科学有效的制定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资料。这能够有效地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2.2加强耕地保护,强调粮食安全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粮食生产在市场上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只简单的站在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似乎粮食生产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许多商家看到了利益的产生,如果不再重视粮食的生产,政府不但能够节省大量给农民的补贴资金,还能够把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工业和建筑方面的应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一旦放弃了生产粮食,所带来的灾难是无法想象的,因为我们国家人口数量庞大,如果连温饱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稳定,会动摇国之根本。所以,国不可一日无粮,我国绝不可能将自己的粮食安全建立在没有可靠供给的基础之上。

2.3明确土地所有权

在针对城镇化进程土地管理工作分析时,为避免土地征收开发对农民权益的损害,首先需要明确土地所有权。基于乡镇发展现状,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进行重构,建立相应制度确定农民集体,落实其对基土土地的所有权,可以完整体现集体成员意志和利益,尤其是要保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家土地所有权地位上的平等性。其次,还需要落实农民的土地产权,将农民作为土地产权重构研究对象,确定土地所有权范围,在明确主体前提下,确定集体和成员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基础上对成员使用权进行强化,并对所有权与承包权、承包权与经营权进行分离,确定农民为集体土地所有人的地位。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在集体土地征收、转让、出卖等过程中具有话语权和决定权,避免因为乡镇部门不作为而造成自身利益损害。

2.4征收补偿优化

根据土地征收后紧急补偿进行优化研究,需要确定公共利益目标,避免政府部门越权行为,严禁出现强制征地情况。并且还要努力实现透明征地,在全国内推行征地预公告,保证农民知情权和参与权不会受到损害。同时,还要对原来征收补偿制度进行完善,与市场机制挂钩,不同探索优化,制定完善的配套补偿费用标准,对征收后经济补偿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可以维持农民社会稳定性。

2.5流转机制完善

对现存土地流转机制进行完善,提高其与实际情况的相符性。一方面,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机制,使得农村土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转,结合市场机制来确定转让价格。另一方面,还需建立调节机制,避免出现土地使用权集中情况,从根本上来杜绝土地流转阶段存在的垄断问题。还可以发展培育各类型中介组织,为土地流转来提供咨询和操作等相关服务,避免出现为私人利益损害大众利益的情况。

结束语

现阶段的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处于紧要关头,城市化发展脚步不断加快,高楼大厦林立,需要占有大量的土地发展经济和民生,而建立在消耗土地上的经济发展是无法得到长久兴盛的。所以,不断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保护现有的土地,在城镇化发展大潮中合理优化配置土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马晓丽,赵贺文.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6,02:151.

[2]王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土地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6,09:172.

[3]王小陆.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分析及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12.

[4]韩悌珊.城镇化背景下对完善土地管理的体制机制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6,07:23.

论文作者:谢爱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城镇化形势下土地管理要点论文_谢爱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