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袁秋艳1,杨与帆2

(1、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资阳 641300;2、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76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患者的乙肝血清标志物和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DNA。并对其检测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76例乙肝患者血清经SPRI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得到六种阳性模式。不同的HBV阳性血清学模式的患者,其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HBV感染患者实施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HBV-DNA检测,能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HBV感染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HBV-DNA;诊断;应用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340-01

我国属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流行区,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为7.2%[1]。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但不能直接反应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也不能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的直接证据。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是目前衡量乙肝感染性的最精确的指标[1],也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最佳依据。为了探讨乙肝两对半与HBV-DNA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176例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乙肝患者标本176例,年龄在18-46岁。空腹采集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进行检测。

1.2方法? 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测定?? 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指标(即“两对半”)采用SPRIA法测定。HBV-DNA检测采用FQ-PCR法测定。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处理?? 处理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HBV-DNA含量正常参考值<50IU/ml,≥50IU/ml判断为阳性。

2.结果

表1乙肝血清学模式与HBV-DNA的关系比较

3讨论

乙型肝炎属于传染病,主要是有乙肝病毒引起的。当前,对乙肝的诊断及治疗都是结合HBV-DNA和血清标志物的定量检测结果,这些检测结果对乙肝的诊治有重要的意义。

检测乙肝病毒的方法有很多,而HBV-DNA定量检测方法最常见,它的优点是能将病毒核酸的实际复制情况反映出来[2]。近年来,不断进步的医学技术给HBV-DNA检测技术的完善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其检测的扩增过程是在闭管中进行,大大减少了污染的概率。很多医院将HBV-DNA定量检测方法应用在病毒实验室中,能够检测感染性病原体。在检测血清标志物时,如果检测结果是HBsAg阳性,说明患者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没能将病毒的具体复制情况反映出来。而HBeAg能将病毒的具体复制情况反映出来,但是并不能将患者体内感染的情况反映出来。因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一定的缺陷[3]。?故临床上常常将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二者进行联合检测。从表1中显示,不同的HBV阳性血清学模式,其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模式(即“大三阳”组)的患者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分别为94.0%和6.62±1.68,且明显高于其它几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模式患者的HBV-DNA具有较高的复制水平,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次为Ⅲ组模式,其HBV-DNA阳性率含量分别为75.0%和4.83±1.21.HBeAg(+)模式的患者HBV-DNA阳性率和含量均高于HBeAg(-)模式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HBeAg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HBeAg阳性表明HBV在肝细胞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而HBeAg转阴表明患者体内的HBV-DNA的复制水平正在减少,但HBeAg阴性的血清仍能检测出HBV-DNA,可见病毒还在复制,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这可能与HBV基因的变异、HBV病毒仍在体内复制有关[4]。

FQ-PCR法检测HBV-DNA可直接监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核酸的载量,是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及是否具有传染性的可靠依据,其敏感性高、准确度高,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均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应用FQ-PCR法检测技术发现了Ⅴ组、Ⅵ组模式的乙肝恢复期患者HBV-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和5.6%,HBV-DNA含量分别为1.92±1.35和1.77±0.92,其HBV-DNA病毒定量值开始下降,传染性降低,从而提高了乙肝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坚持治疗的决心。但这并不表示患者体内已没有病毒复制,说明仍有少数存在低水平的病毒复制,从而可以帮助诊断隐匿性乙肝感染和非典型的慢性乙肝感染。同时提醒了乙肝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密切关注乙肝恢复期病毒的传染性,切断其传播途径,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

综上所述,应该在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同时进行HBV-DNA的检测。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准确度、降低漏诊率起到互补作用,这样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药效观察及预后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熊英.乙型肝炎病毒敏感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2962-2964.

[2]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58.

[3] 武坚锐,祁春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关系的研究[J].临床医学实践,2012,21(3):211-212

[4] 黄静.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ELISA法乙肝免疫学检测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6):110-111,123.

论文作者:袁秋艳1,杨与帆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袁秋艳1,杨与帆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