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王俊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王俊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仲恺供电局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6)

摘要:伴随着用电需求的日益增长与企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智能电网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为更好的满足用电需求,保证系统稳定运行,需要加大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力度。现阶段,我国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以此展开论述,供相关人员借鉴。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发展

1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

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是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对高质量电能的需求致使的。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工业、建设行业等蓬勃发展,但是这些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电力,所以电力行业必须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但电力行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进行,盲目的消耗能源增加电能生产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能改善电网的运行质量,提升电力传输效率,让电网系统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所以说配电自动化建设是必要的,它是时代推动下电网建设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2建立配电自动化体系信息传输体系架构

我国配电系统建设中,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其中主要运用到信息传输技术及通讯技术等,只有在配电系统充分收集配电信息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配电行为的规范开展,为终端电子设备的运作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撑。例如,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加大了对自动化配电系统建设的重视,并将其作为企业经济收益的增长点,在自动化系统运作下,能降低配电环节的人力资源使用,并且能促使配电作业高效完成。在实际系统建设阶段,相关技术人员将合理运行多项智能电网技术,通过将电力系统运行信息传递至主站中,则可在系统对电力信息加以分析的前提下,发出相关的供电指令,能有效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程度。

配电系统自动化信息传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配电自动化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两个部分,上述部分在与自动化系统中的配电生产及电力管理配合下,实现对配电作业的全面管理,之后可借助配电系统内部的主配网信息模型,在将电力信息导入模型中后,实现系统配电自动化。由此可知,在自动化配电系统运作过程中,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撑作用,并且需要在系统内部各构成部分协调配合下,高效完成配电作业。最后需要实现配电系统内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为系统中配电管理及停电等行为的实施提供依据。

电力企业进行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建设时,将首先确定设计标准,之后围绕系统构建标准来为配电自动化过程的规范进行提供保障,同时能加强系统适用性。并且在统一标准引导下,可促使配电系统将已经收集的信息与系统内容原有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为配电操作的规范执行提供基础条件,有利于推进配电系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系统建设标准设定上,应保证配电系统内信息交换程度保持在国家统一标准高度上,能利用这一标准来验证配电系统信息模型,以便确保电力系统能在跨区信息交互时能够可靠运行,在不断实践中达到配电系统内部信息传输体系完善发展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现实意义,需要采取统一标准来进行对系统中图形数据的管理,从而实现数据的有效传递和运用,可在标准的操作模式作用下,利用已有图形数据来处理其他系统图形,进一步保障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地理信息技术在配电系统建设中有重要运用价值,需要在利用该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网管系统以及实时检测系统等,旨在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及利用。如在自动化配电系统建设中运用建模技术等,能达到设施信息、地理信息、配电系统实时运行信息的有效整合,并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后,将数据资源传递至控制模块中,进而在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下,为配电系统运行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总的来讲,交互信息体系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能有效保障配电行为的合理性,有利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体系构建策略分析

3.1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

①电网结构建设中一般采用环网结构,其优势在于能够将距离相对较近的电源安装在一起,从而有效实现双电源环网模式,对保证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操作时需要将配电自动化系统内部的两条线连接在一起,同时找出其中的线路电源,然后将电源进行连接,以此确保线路的同时供电,此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供电质量,同时对优化配电结构有重要帮助。②为了提高智能电网系统的安全性,运维人员还需要在系统中安装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便于运维人员能够远程监控配电自动化系统,同时还能够提高供电数据的准确性。数据采集系统的科学应用,在配电系统出现超载荷供电时,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判断和控制,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配电系统出现故障时,数据采集系统就会将故障信息发送到远程设备(RTU)中,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分析,准确找出其中的故障部位,急时对系统进行优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③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相对较高的配电系统,运维人员可以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此装置的应用能够保证系统开关能够及时闭合,在实际工作中若线路出现故障,其中的自动分离器就会主动断开,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故障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根据故障维修时间,对系统开关的闭合时间进行设置。

3.2优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数据网络中,数据的采集采用电压监控器等设备,计算机能够收集到每一条线路中的电压信息,然后对电压不符合标准的路线进行适当的调配。同时,还要在路线中安装高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设备,当路线中两端电压不够使,设备能够立即进行电压补充,并且不需要消耗太大功率,这要可以提高配电效率和配电质量。在供电线路中还要增加负荷管控系统,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传送信息到配电主站计算机,这样就能检测那条线路负荷较大、某一线路在什么时间段负荷高什么时间段负荷低,并且能够及时发现额外负荷的存在,减少偷电、漏电的现象。

3.3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善对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以及系统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操作内容①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安装计算机监测系统,同时把计算机监测系统与配电系统中的变电系统、负荷电压系统等进行结合,并对系统进行不断整合和完善,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降低故障发生,同时还能起到降低设备成本浪费的作用;②在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时,运维人员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降低设备在长期运行的情况下故障的发生率;③相关运维人员需要按照《配电自动化技术指导》相关内容,对智能电网建设各阶段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详细检查,从而做到自动化管理的提前化,有效提高供电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电网系统构建时,应合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对我国电力资源的有效应用有现实意义。在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能自行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并采取故障隔离措施,有利于降低系统受到故障问题的不利影响,确保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兵,高绪明,王得胜,等.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研究[J].电力与能源,2018(1):31-34.

[2]冒国龙,李君卫.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电力大数据,2018(2):54-60.

[3]刘必勇.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20-21.

[4]王海亮.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16):9.

论文作者:王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论文_王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