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效分析论文_沈永正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效分析论文_沈永正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 550018

摘要: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35例,给予阿莫西林1.0、克拉霉素0.5,2次/日,餐后口服两周;雷贝拉唑20mg,每日晨起口服,胶体果胶铋0.1,三餐前及睡前口服,疗程4周。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停药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复查幽门螺旋杆菌,评价其药效。结果 本组35例患者经胃镜复查,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停药4周后复查HP阴性者31例,HP根除率88.6%;治疗中出现不适症状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6%,经对症用药缓解,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副反应少,联合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比例高,值得基层广泛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消化性溃疡;药理作用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1],发病因素主要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其它相关因素包括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烟酒刺激、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精神压力等。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等,可并发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需要有效控制。一直以来,质子泵抑制剂(PPI)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根除HP中作用显著,自问世以来,在临床应用广泛、备受好评。但随着耐药患者的增多,再次引发了业内的热议。雷贝拉唑是苯并咪唑的替代品,属于抑制分泌的、半依赖细胞色素P2C19的酶基因型质子泵抑制剂[2],化学名为2-{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2-基甲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钠,我们为探讨其药效,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5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进行规范用药,就其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2月~2016年2月,随机选择35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初发病例,且C14呼气试验阳性。其中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溃疡男23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52.5岁;病程3天—3个月不等;临床表现有腹痛者27例、腹胀者23例、反酸、烧心症状者21例,无出血、穿孔、梗阻、癌变等并发症,近期无PPI、抗生素应用。

1.2 方法 阿莫西林1.0、克拉霉素0.5,2次/日,餐后口服,疗程两周;雷贝拉唑20mg,每日晨起口服,胶体果胶铋0.1,三餐前及睡前口服,疗程4周。停药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复查C14呼气试验,评价其药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患者服药期间出现的不适症状[3]。

1.3疗效判断标准

1.3.1溃疡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内镜下溃疡消失,无炎症;②显效:内镜下溃疡消失,仍有炎症;③有效:内镜下溃疡缩小≥50%;④无效:内镜下溃疡缩小<50%或无变化甚至加重;内镜下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100/总例数。

1.3.2 HP根除评判:停药后4周复查C14呼气试验,HP检测阴性,HP已根除;HP检测阳性,HP未根除,需要继续治疗。

2结果

2.1临床效果:本组35例患者经胃镜复查,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停药4周后复查HP阴性者31例,HP根除率88.6%。

2.2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治疗中出现恶心1例、头晕1例、便秘1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6%,经对症用药缓解,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HP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也是治疗的重点。HP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耐强酸,可以凭借其体内产生的尿素释放出碱性氨,成功寄存于胃窦幽门区。随着HP的发现,根治HP已成为治愈溃疡的根本,其临床用药也日益规范化,临床上选用一种PPI、两种抗生素、加或不加胃粘膜保护剂的联合用药方案是有望根治HP的标准用药[4]。临床研究显示,雷贝拉唑钠的药理优势包括以下几点:①起效快、持续性久:口服雷贝拉唑钠20mg后一小时内发挥药效,2~4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在初次用雷贝拉唑钠23小时后可抑制基础胃酸量和由食物刺激产生的胃酸量,时间可长达48小时。雷贝拉唑钠在用药后不久即可从血浆和胃粘膜中排出。②药效稳定:雷贝拉唑钠抑制胃酸的作用机制为抑制H+/K+-ATP酶,药效随剂量增加可轻微增强,但在三天后可达稳定水平。即使在停药后,此稳定水平也可保持2~3天。③可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通过抑制H+/K+-ATP酶来抑制胃酸的分泌,使壁细胞内的H+难以获取能量而不能进入胃腔形成胃酸,阻断了胃酸形成的最终步骤[5]。通过非酶途径代谢,不依赖细胞色素CYP2 c19酶的基因型,比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更高的解离常数,能使胃内pH值在很短时间内升高。此酶系统被看作是酸质子泵,故雷贝拉唑钠作为胃内的质子泵抑制剂阻滞胃酸的产生,此作用是剂量相关性的。综上所述,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副作用少,效果好,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云新.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3):69.

[2]冯念涛.泮托拉唑(泰美尼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1)

[3]孙家喜.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1,33(8):1251.

[4]徐惠娟,戴加乐,丁嘉寅.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2011,23(10):164-165.

[5]Marelli S,Pace F Rabeprazol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idrelated disorders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6(4):423-435.

论文作者:沈永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效分析论文_沈永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