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文文本解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关系研究论文_费婷婷

关于古诗文文本解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关系研究论文_费婷婷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费婷婷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语文课堂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从公开课和展示课看,教师们手脚放开了很多,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然而常态语文教学中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语文教学仍然在“少”“慢”“差”“费”怪圈里打转,难以得到突破。为摆脱这种窘境,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纷纷出台。本文就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下初中古诗文文本解读转化为有效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意义层面做探析。

关键字:陶行知阅读理念;生活即教育;生活化

曹勇军先生肯定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它是一种高于一般解读能力、带有语文教师专业特点的特殊解读能力(曹勇军《略说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0·10A)。

黄厚江提出的文本解读三个阶段的观点颇有启发意义。第一阶段:陌生阅读——在全新的阅读中感受文本,形成新鲜的阅读体验,获得对文本的直接认识,积累阅读教学的“本我”资源;第二阶段:立体阅读——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观照文本,获得对文本的全息解读,处理好文本阅读中多重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三阶段:智慧阅读——借助个性化的解读方式,获得对文本新颖、独特的理解,为高品位、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提供可能。(黄厚江《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语文学习》2011年第9期)

孙绍振先生提出的还原法、“错位美”法、艺术形式分析法、比较解读法、关键词语法、换词法、矛盾分析法等等解读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赖瑞云《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可见,深邃的文本分析只能从文本的语言之中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

一、倡导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结合

语文教师对文本高质量有效的解读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语文教学要获得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师还需要搞好教学设计。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要首先从教学设计的优化开始。(冯为民《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中学语文网 2010年9月30日))

文本的教学解读,一要依据体式,二要根据学情,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王荣生《教什么:文本的教学解读》人教网2009-12-2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仅要准确把握文本的意思,还要对文本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加以预判,要把文本分解成目标、方法、过程等,为教学方案设计奠定基础。就是把文本中有价值的素材挖掘出来,依据教材结构和课程的需要,聚合提炼成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基本素材,串联成教学步骤和学习过程(曹勇军《略说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0·10A)。而在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文本解读的引领者,学生是文本解读的主体,是文本意义建构的平等参与方(史绍典《文本解读:问题与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8期)。

二、初中语文教师古诗文文本解读能力和转化为教学设计的研究

首先,根据上文对基本文本解读以及教学设计转化的综述,在这里主要涉及到了初中语文教师古诗文文本解读能力较低,带来的一系列的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文本解读能力较低,导致教师一味依赖教参和网络上的教案,以至于文本解读中教师解读模式化和概念化严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只顾寻求答题模式,而没有从古诗文的问题角度来把握等等一些问题。如袁开勇在《当前中学古诗文教学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中所说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当今大多数老师在上古诗文阅读课时会逐字逐句的翻译,且千篇一律,所有的古诗文都用这样的模式教授。教师没有真正地做到解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审美特征,而只是把取得高分作为诗歌文本解读的出发点,一味寻找相应的答题模式,何谈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与审美鉴赏能力。

其次,有一些学者致力于研究语文教师古诗文文本解读能力较低的原因的探究,其主要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的探讨。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入职前缺乏对其在提升文本解读能力方面进行系统的培养;入职后教学任务和班级日常管理事务相对繁重。自身原因主要有,文本解读意识不够强,不能自觉解读文本;理论知识素养不够高,其中包括文本解读的理论知识、语文学科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尤其是古诗文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教师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文学阅读素养较低。李顺德、张玉霞在《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3期)中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还涉及到培养语文教师古诗文文本解读能力意义的研究,以及培养和提升古诗文文本解读能力策略的探究。在策略探究方面,众多学者从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以及提倡教师要钻研文本、独立解读文本,不做网络的“搬运工”等角度提出。吕华丽在《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须用心研读。研读文本需要教师多遍读,从文本的深层结构剖析文本、思考文本。

以上,也都是对初中教师古诗文解读问题的分析的再论述,而搜寻知网期刊文献,发现综合研究有效古诗文解读转为为教学设计的策略方法研究是很少,只有一些单篇的论文,比如周明星的《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从文言文的有效文本解读、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出发,通过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分析对文言文的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个细化的阐述,以期为一线语文课堂提供借鉴与思考。而更为综合性理论方法层的策略综合研究论文就比较少见。

以上是对关于古诗文文本解读转化为有效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一些梳理,其研究的内容较丰富,但是大多都是分析当前古诗文文本解读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涉及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古诗文文本解读能力方法探究的却很少,除了一些硕士论文进行了部分探讨外,其他文章大多是泛泛而谈。而且,前人研究中提出的策略虽然对提升教师古诗文文本解读的能力有一定的指向意义,但迫于其提出的策略多是从表面上提出的,忽略了教师掌握文本解读理论的根本性作用,治标不治本。而且就算有了有效解读,转为为教学设计,又会生成一系列问题。由此,针对当前语文教师古诗文文本解读能力较低并且教学设计有效性欠缺的现状,笔者提出要想真正提升教师古诗文文本解读能力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文本解读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并以此为中心尝试从提高教师古诗文文本教学设计的转化能力出发提出一些较为系统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论文作者:费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  ;  ;  ;  ;  ;  ;  ;  

关于古诗文文本解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关系研究论文_费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