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的创新教学论文_熊海涛

浅谈中学物理的创新教学论文_熊海涛

熊海涛(澄江县第四中学 云南 澄江 652500)

摘要:中学物理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要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进行物理课的创新教学是现代教师教学所要探究的课题之一,也是关乎教学质量与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中学物理教师,一定要探索新型有效的物理教学模式,提高中学物理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物理;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8-0203-01

中学的物理教学通常令许多师生头痛不已,大量的公式和复杂抽象的物理过程都使得中学物理教学时常陷入枯燥和被动的境地。由于物理教学难度大,综合要求高,因此学生难以把握,积极性不高。而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尽快掌握物理教学过程、教学规律及教学技能,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是问题的关键。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程的全面展开,中学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各个中学纷纷采取切实的改革步骤和措施。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之下,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又能配合新课程实施成为当下中学物理教学的热点和难点。对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予以分析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启示。

一、加强CAI与传统教学资源的整合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在诸多领域取得令人震惊的效果。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和高度交互性的教学手段,CAI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缩微处理,对瞬间变动定格分析,使微观探索问题的教学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将其与传统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对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将大有裨益。

物理教学中大量的物理过程、微观世界结构等既看不见更摸不着。如果单靠语言、文字描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感到比较困难。如果我们运用CAI模拟并细化、放慢各个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过程过程的微观实质,可以大大弥补物理学科教学的上述缺憾。如我们可以运用CAI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高速运动,甚至模拟出电子云示意图,学生就可从动画演示中感悟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物理学是一门要求严谨的学科,在真正的物理实验中,非常细微的错误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但是教学环节中教师无法现场演示这些违规操作的后果,于是物理实验的严谨性被一笔带过。而运用CAI我们完全可以模拟违规操作的后果,让学生通过自身操作模拟系统深刻感知应用物理中严谨的重要性。

如果学生有自己的实验想法,或是对规定的实验有改进方案,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上述要求,创造性在这里被无情地抹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有了CAI,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高模拟平台加强学生的自主实验环节,同时利用CAI强大的自助交互性让学生大量自身的思路和方法得到初步的检验或验证,这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升。

二、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让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能力。如果我们整天窝在教室里纸上谈兵,即使我们把物理理论背得“滚瓜烂熟”也无济于事。

走出教室开展物理教学是时代的潮流,广阔的外部世界才是物理学最大的课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身边的问题,然后师生一起探讨、分析,谋求解决的办法,并运用加分等一系列鼓励措施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

大量开辟第二课堂可谓一举多得,如果学生运用自身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其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对学生的自我鼓励必将形成良性循环。为此,我们先从细部入手,鼓励学生进行大量安全系数高的家庭实验。学生对自主实验有一定基础后,我们再提出诸如如何消除厕所异味、如何对家庭煤气泄露建立预警系统等家庭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进行思考。或许很多学生并不会有实质的成果,但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将使他们根深蒂固地建立应用物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有意义的价值观,同时不断提出新思维和新想法,对他们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具有极大帮助。

三、强化实验功效,加强互动和参与性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效果如何对整个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实践性很强的物理实验如果不亲自操作,对当中的要点和原理几乎很难留下深刻印象,现实中大量“老师做,学生看”的情况和流于形式物理实验课显然与此不符。

为此,我们应该变演示实验为参与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积极上前做实验,教师仅在一旁引导。结合CAI,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不理解的地方,学生有想法我们就一定要予以回应,要么证实,要么指出错误所在。这些在实际中被忽略的环节往往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增强实验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自己提出和开发一些实验,以增强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身体会物理在社会中的价值,在实践中应用物理原理、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我们可以设计“制造鬼火”、“自产空气清新剂”等贴近生活同时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的实验。通过一个实验,就要让学生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在这里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读者的思考与讨论,为我国能培养出大量适应时代要求的物理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成笃.中学物理教学法.山西人民出版社.

[2]阎金铎,田世昆.初中物理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熊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学物理的创新教学论文_熊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