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_韩志,崔宏勋

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_韩志,崔宏勋

韩志 崔宏勋 (河南洛阳正骨医院脊柱三科 471000)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033-02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间盘脱出或椎体后缘增生引起的脊髓压迫症状,好发与40~60岁,常是多节段病变。多节段的脊椎次全切减压植骨,不仅手术难度大、植骨距离大,而且假关节及植骨延迟融合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影响术后疗效。我院运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CSM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有4个椎间盘节段者(C3~7或C4~T1),三个椎间盘节段者(C3~6或C4~7)病程6~32个月,平均14.5个月。临床表现主要有四肢无力,麻木僵硬,手部精细动作困难,胸腹部有束带感,步态困难或下肢痉挛,下肢麻木无力,行走时“打软腿”或“踩棉花”感,大便干结、尿潴留,颈部酸麻痛,头晕,舌根麻木。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CT和MRI检查,详细分析脊髓受压情况以及是否有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或节段性不稳定,以明确手术方式。

1.2 手术方式:所有前路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采用右侧横切口,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在责任椎体压迫严重部位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次要责任部位则行单纯间盘摘除和钩椎关节减压。次全切钛网植骨上下端椎用相应长度的钢板固定。

1.3手术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以病变中间节段为中心,取颈前右侧横切口,分离颈阔筋膜,先将主要节段椎间盘切除,咬除受压节段椎体前、中部、骨蜡涂抹止血,用刮匙清除相邻椎间盘及椎体软骨板,再切除椎体后侧部分,前路椎体次全切并开槽减压,咬除上下椎体后测骨赘及残存的椎间盘组织,并向两侧潜行扩大,显露神经根前方,切开后纵韧带。椎体撑开器撑开,取自体髂骨块或钛网填充所取椎体骨植骨,再将次要节段用刮匙除相邻椎间盘及椎体软骨板,椎体撑开器撑开,取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前方固定。对于压迫严重且黏连无法分解者,术中应用脊髓电生理监测,以防脊髓损伤的发生。术中常规应用立止血、甲基强的松龙,骨端用明胶海绵止血,视野清晰。术后常规引流,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

1.4术后常规处理:应用抗生素24~74h预防感染并结合应用激素、营养神经药物,对有黏膜水肿以及吞咽困难者雾化吸入以减轻水肿和进流质饮食,减少刺激,术后颈托保护。24~48h拔除引流管后即可下床活动,术后3.d拍摄颈部正、侧位X线片。所以患者均进行术前评估,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术前、术后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讨论

2.1 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的解剖学基础: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与神经组织直接受压致使其缺血,神经细胞损害过程。尽早解除压迫、改善脊髓血供,有可能抑制脊髓病变的持续发展。因颈椎病的病理改变是颈椎间盘的退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脊髓的腹侧,在其前面形成深浅不一的多个压迹,形似锯齿;因椎间盘高度降低致黄韧带皱缩而前凸,致颈髓后方受压,但一般较轻,因此形成前路手术的解剖学基础。

2.2 颈前路手术的优势:①能直接解除脊髓腹侧致压物,对脊髓干扰小,有利于脊髓在相对正常的生理环境下恢复功能;②同时行植骨融合,使病变节段获得即刻稳定,防止颈椎失稳对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损害;③减压范围除传统的椎间盘组织及增生的骨赘外,前路周边潜行刮除扩大减压范围,扩大椎间孔面积,能够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缓解临床症状。④植骨能恢复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孔面积,减轻神经根受压,同时亦可使后方皱缩前凸的黄韧带得以伸展、颈脊髓减压充分。

2.3 手术方式的选择:(1)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手术适应证要严格掌握年龄、耐受手术的能力、对手术的心态和术后期望值,合并有内科疾病的高危人群尽可能选择保守治疗。(2)对于有连续性多于2个节段骨化严重的颈椎管狭窄患者,要根据术者的技术、患者的实际情况手术;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病例,多数学者选择前路手术,前路手术包括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和椎间盘切除减压两种。(3)对于跳跃性的后纵韧带骨化并椎间盘突出者,患者年龄及身体各项指标合格者行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加Cage融合,避免取髂骨,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相关并发症。尽管椎体次全切除避免了供骨区的并发症,但钛网的应力遮挡效应影响了植骨融合,容易发生钛网沉陷。郭永飞等发现沉陷率为19.7%,骨质疏松患者、绝经后妇女等发生明显升高,易诱发临床症状,影响术后效果。(4)对于病变节段较多且融合大于3个节段者,最好行后路手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5)取髋骨既增加手术时间和创伤,又可出现髋骨供区及同侧下肢持续性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恢复及生活质量。

2.4 手术的目的是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前凸: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伏案工作的时间会相应增加,同时患CSM的患者逐渐增加。我们通过观察X线片分析颈椎高度丢失及生理前凸消失的原因包括:(1)由于年龄增大出现了骨赘和椎间盘的变性萎缩,丧失椎间及颈椎的整体高度;(2)逃逸性的体位避免神经根受压刺激,使得颈椎的生理前凸逐渐消失甚至后凸;(3)年龄增长与不同程度的钩椎关节增生,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出现CSM的症状;(4)长期不正确的工作体位,使得小关节变形导致后凸畸形的发生。颈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加Cage融合不仅创伤小、痛苦少,而且颈前路钢板固定对于获得术后的即刻稳定、恢复颈椎正常的前凸曲线及提高融合率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可直接接触脊髓的压迫,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根据主要责任椎体和次要责任椎体,选择性前路手术行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和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它不仅创伤小,而且对颈椎的相邻组织影响小,直接减压去除致压物,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长节段固定融合易增加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因此术前要慎重选择,与患者协调沟通,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融合和减压,将手术风险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38.

[2]袁文,徐盛明,王新伟等.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2):95-98.

[3]赵建华,刘鹏,李起鸿.颈前路分段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2):99-102.

[4]曾岩,党耕町,马庆军.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对疗效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2):107-110.

[5]王煜巍,党耕町.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观察与手术选择.中华骨科杂志,1999.19(2);124.

[6] Edwards CC,Riew KD,Anderson PA,et al.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Spine J,2003,3(1):68.

论文作者:韩志,崔宏勋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  ;  ;  ;  ;  ;  ;  ;  

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_韩志,崔宏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