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实践研究论文_周仲景

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实践研究论文_周仲景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介绍“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实践

关键词:五个对接;教材内容;职业标准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要与经济社会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平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标准相当于我们的教学标准(从学生角度来说,则是学习标准)。凡是需要用到教学标准的时候,都可以考虑将相关的职业标准直接或改造后作为教学标准;对照职业标准的各项要求,又可以确立职业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

教学中要实现“教材(课程)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第一,要熟悉职业标准。职业标准是一种工作标准,是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我国的职业标准,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职业学校的教师了解和熟悉国家的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对于“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了解熟悉职业标准的途径,一是学习《国家职业标准》;二是深入行业、企业和生产岗位一线,直接了解岗位职业标准。第二,要有意识用职业标准。仅仅熟悉职业标准还不够,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教材)内容中来。第三,要善于利用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开发职业教育课程时,要积极引入职业标准。教学中,如果现有教材中已经引入职业标准,就可直接使用;如果使用的教材还没有来得及引入职业标准,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国家职业标准》,找到所任教课程对应职业的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补充和引入到教学中来。

进行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职业院校的事,还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和社会,涉及职教运行机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本课题以"教材(课程)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为切入点,以"教材建设"为纽带,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具体实践探索。

国内学者认为,应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大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创造仿真的企业教学环境,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实施“过程+结果”的考核方法等,构建与国外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体系。对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提供良好的示范,并对提升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大多数研究者主要通过职业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课程评价体系这几方面来研究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通过课题《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实践研究》,力图达到如下目标:

(1)找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有教材内容与岗位标准之间的差距;

(2)针对现有专业岗位技术标准设计教材内容;

(3)完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建筑材料》校本教材的编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有《建筑材料》教材知识点分解;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技术标准对《建筑材料》课程的要求;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建筑材料》课程教材内容设计。

课题研究假设和创新与突破之处:如果课题按照预期计划顺利进行,那么就可以完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建筑材料》校本教材的编写并将付诸实施。其创新与突破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将现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筑材料》按照"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要求进行对比,找出差距;

(2)按照"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要求编写出《建筑材料》校本教材;

(3)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它课程教材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相关教材建设的规律。

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题实的施步骤:一是按照现在使用《建筑材料》教材进行知识点分解;二是分析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技术标准;三是按照"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要求设计《建筑材料》教材内容。

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一是在开题前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要求的再学习,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辅导;二是在课题组成员选择上引入关联课程教师,如《专业基础技能》、《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教师对课程内容要求等按照"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进行设计;三是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交流,听取他们对教材设计的建议;

课题预期研究成果:设计出符合"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建筑材料》教材内容;编写出符合"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要求的校本教材;撰写结题报告和相关论文,推动我省高职“五个对接”平台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达到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建设思路,确定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既是一项必须实现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作者简介:

周仲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材料》、《建筑法规》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基金项目: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专项课题《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实践研究》,课题登记号:GZE1317013 的课题成果。

论文作者:周仲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实践研究论文_周仲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