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体会论文_王琦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体会论文_王琦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 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常见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通过改变透析模式、改善心脏功能、减少超滤、主张短时多次透析,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营养,提高血红蛋白,避免透析中进餐,透析过程中,护士要加强责任心,勤巡视,勤测血压,发现低血压先兆,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同时提高患者血浆蛋白,提高血浆渗透压,可减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论:改变透析模式,护士加强责任心,勤巡视,勤测血压,发现低血压先兆,即时处理,并对患者各自症状不同实施个性护理,提前预防,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保证了透析治疗的安全,从而也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和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一种终生替代治疗。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占20%~40%[1],低血压的发生常使透析中断或提前结束透析,致使透析充分性降低,超滤达不到理想干体重,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现将其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6年1至12月期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11例,在透析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患者30例(占透析总人数的27.0%)。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5~80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肾盂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7例,多囊肾2例。按其频发低血压的原因归纳为:过敏体质5例,年老、心功能差13例,过量脱水9例,严重贫血2例,透析间期过长、高尿素氮血症1例。

1.2 常见原因

1.2 .1透析液的钠浓度过低和透析液温度

当透析液钠浓度低于血浆钠浓度时,使透析回流的血液渗透压比周围组织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当透析液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可影响血管的稳定性,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2]。

1.2 .2 有效血容量的减少

透析早期发生的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昏、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严重者可呼吸困难及大小便失禁等。此种情况多见于首次透析、体弱年老、学动力学稳定性差的患者。它的主要原因为体外循环的血容量增多,血管收缩反应性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低,导致血压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3透析过程中进餐

进餐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各种消化液大量分泌,消化系统血管大量扩张,血液重新分布,使得消化系统血液含量明显增加,而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产生低血压[3]。

1.2 .4 营养不良及贫血

营养状况低下不仅使透析患者有疲乏、萎靡不振等症状,而且可以导致患者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降低,淋巴细胞转化及皮肤延迟超敏反应降低,免疫功能障碍,易于合并感染。因此,分析判断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尽早发现营养不良,并及时予以纠正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对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

1.2 .5 心脏及全身因素

如果患者原有心脏疾病或全身疾病,在透析中极易发生低血压。

2 防治措施

对透析早期极易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在使用新透析器之前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500ml含肝素2500U)2500ml冲洗浸泡并循环20min左右,上机时尽量排空预冲液,可酌情静脉使用地塞米松5mg。

对病情重、心功能差或透析前血容量已存在不足的患者,上机时血流量宜从50ml/min开始,缓慢增加,可酌情保留预冲液,对此类患者4h脱水量应控制在3kg以内,水量一旦过多以增加透析次数为宜,如需要输注50%葡萄糖、生理盐水、血浆或蛋白时也应同样注意速度不应过快。

对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太多的患者,可采取序贯透析的方法,单超和透析可交替进行。并加强对其健康教育,平时吃些清淡饮食,控制钠的摄入量,控制透析时脱水的速度和总量,确定适合的干体重并控制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不超干体重的5%,减少透析过程脱水量,防止脱水过量是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关键[5]。

对透析间期过长,高尿素氮患者,为防止失衡,在透析的第3、4h可预先输注50%葡萄糖溶液40~60ml或3%氯化钠溶液10ml,以提高其血浆晶体渗透压防止血压下降[4]。

对严重贫血、低蛋白的患者,应嘱其积极改善营养、纠正贫血。可适当输注血液和白蛋白。透析早期采用高钠(145)透析,至最后半小时改为低钠(138~140)透析,并根据需要输注50%葡萄糖或3%氯化钠溶液,以有效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防止血压下降。

对透析时进食过快、过多的患者,要求其尽量增加透析前早餐或中餐量,透析时避免过快、过多进食。

3体会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基于我们和患者的长期接触,并能在治疗中积极巡视、严密观察,透析后注意分析和经验总结,对透析患者各自的具体情况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从而明显预防了透析中患者低血压及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率。

参考文献:

[1]王质刚,郑法雷,季大玺.等.血液净化学[M].第三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75-678.

[2]陈香美,丁小强,刘伏友.等.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第1版第2次印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59-60.

[3]马惠章.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并发症的护理观察与处理体会(附36例报告)[J].中华护士杂志,2010,20(4):46-47.

[4]吕程,刘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与护理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24(12):95-96.

[5]尹春红,陈英.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分析及护理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465-466.

论文作者:王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体会论文_王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