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论文_张海燕

急诊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论文_张海燕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急诊科 山西 大同 037003)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对多发伤的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多发伤患者87例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87例多发伤患者中,心跳呼吸停止5例,抢救无效死亡7例,其余经抢救后住院继续治疗,抢救成功率约为92%。结论:掌握多发伤的护理要点,在患者受伤后60min内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第二个死亡高峰,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急诊;多发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287-02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创伤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公害”[1]。多发伤已发展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因素。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急生命的。因为多发伤患者病情复杂、发病急、病情多变,死亡率高,容易漏诊,所以急诊科护士随时做好充分准备,熟记疾病抢救流程,熟悉急救物品的摆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抢救中起到重要作用。

1.临床资料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科共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7例,年龄23~78岁,男性63例,女性24例,以中年男性居多。受伤原因:重物砸伤7例,刀砍伤9例,高空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59例。

2.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接诊伤员

多发伤患者就诊于急诊科时,急诊科护士将患者用平板车或抢救床推入抢救室,立即通知医生。急诊科护士通过询问病情第一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接触,致使护士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的信任和依赖,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快,病理、生理紊乱常危急生命,早期实施的治疗、护理措施,无论哪一项不恰当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2.2 伤情评估

向家属了解致伤原因,迅速脱去病人衣服,充分暴露患者身体,准确快速全面检查受伤部位,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面色及口唇颜色、肢体末梢温湿度、肢体有无畸形、受伤部位,迅速做出判断,判断患者有无致命伤,迅速掌握危急生命的情况,明确处理要点,了解全身受伤情况,有无多系统器官功能损伤,立即组织抢救。

2.3 呼吸道管理

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并给予氧气吸入,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吸氧采用的方式有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流量为4~6L/min。多发伤患者尤其是饭后及酒后患者大多有呼吸道阻塞的症状,首先清除口、鼻腔呕吐物、分泌物,及时吸痰,记录吸出液体的性质、量、颜色,置入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患者发生舌后坠用舌钳将舌头拉出,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有暂停应立即通知麻醉科医生会诊进行气管插管,护士备好呼吸机,插管成功立即连接呼吸机。凡怀疑颈椎损伤者,避免头部仰屈,防止损伤脊髓。对颈椎、喉部创伤者早期可做气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术,颈椎损伤应颈托固定,防止加重损伤。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准备好用物,协助医生行胸腔闭式引流,改善通气,观察有无气泡和液体溢出,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本组26例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4 建立静脉留置针通道

多发伤患者多数合并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和微循环障碍,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静脉留置针通道,选用16~18号留置针,最好选择上肢静脉或颈外静脉,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为抢救做好准备,但避免在患侧肢体建立静脉通道,因为液体易从患侧部位流出体外,加重肢体肿胀,对于穿刺有难度时行深静脉插管。同时抽取血标本做交叉配血,通知血库备血。本组案例中48例建立2条静脉留置针通道,5例建立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

2.5 控制出血

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用无菌大棉垫加压包扎,并协助医生做清创缝合,将伤口闭合。有四肢大出血时选用止血带止血,并记录止血带使用的时间,每隔一小时松一次止血带,每次1~2分,防止肢体坏死,严禁用铁丝、泡丝代替止血带,做好交接班。

2.6 加强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进入抢救室,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波变化,根据监测结果了解患者有无失血、缺氧状况,随时调整输入液量和吸入的氧流量。每10~15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做好记录。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的变化,如患者意识不清、烦躁应报告医生,得到患者家属的同意,给予约束带约束并加床档保护,防止发生坠床。

2.7 常规留置尿管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了解泌尿系统及肾功能有无损害,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尿管应该固定妥当,防止转运时脱出。

2.8 心理护理

多发伤患者不仅身体受到严重的创伤,心理也埋下了阴影,患者担心肢体留下残疾,容貌毁损,对患者以后的学习、工作、甚至家庭和婚姻造成影响,致使患者悲观失落、情绪失控、恐惧、反应迟钝、绝望,护士应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关心病人,与病人交流,安慰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护士忙而不乱的进行抢救工作,进行每项操作时都应耐心解释,让病人了解进行此项操作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和信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成为生活的强者。

3.结果

患者从受伤到到医院就诊时间约为20~150min,到医院就诊时发生休克42例,心跳呼吸停止5例,抢救无效死亡7例,其余经抢救后住院继续治疗,抢救成功率约为92%。

4.讨论

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所以死亡有三个高峰期:第一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创伤后数分钟内,因为极重致命伤,极少能救护存活。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创伤后6h~8h内,因颅内硬膜下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和(或)出血性休克所致,此期间若抢救及时能减低病死率。第三个死亡高峰发生于创伤后数日或数周内,因各器官功能衰竭或全身重度感染所致。创伤后60min内的抢救能明显降低第二个死亡高峰,被称为“黄金1小时”[2]。因此急诊护士应分工明确,我科采用组长负责制,每班4名护士由组长调配,A护士负责清理呼吸道,吸痰、吸氧、协助医生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B护士负责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留置针通道、遵医嘱用药、观察病情。C护士负责联系各种检查、请会诊并与住院科室联系。抢救病人时护士必须大声复述医嘱,得到医生同意后才能执行,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适应症,熟记各种抢救药品的作用、副作用,使抢救工作顺利,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为患者患者及家属赢得抢救及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1]岳茂兴.重视和加强多发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9):581-583.

[2]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2.

论文作者:张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急诊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论文_张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