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重度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_梁红梅

(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 阆中 637400)

【摘要】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重度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66例急性重度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采用短疗程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5mg/d静滴,按每3天减5mg用药,用药9天后改为泼尼松0.5mg/(kg·d)口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化学应答、有效率、安全性、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采用糖皮质激素短疗程冲击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明显、安全性高、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药物性 肝损伤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085-02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4]。目前,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己达1200余种[5]。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多,临床广泛应用,加之中药、保健药品的滥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6]趋势。在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约占住院黄疸患者的2%~5%,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20%以上老年肝病是由药物引起的[7]。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调查方式,收集阆中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10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资料,其中急性重度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共66例,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2015年10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修订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8],病程均在8周内,RUCAM评分>6分。病情严重程度达3级[8](重度肝损伤):血清ALT和/或ALP升高,TBil≥5ULN(5mg/dL或85.5μmol/L),伴或不伴INR≥1.5。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需要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

1.3 排除标准

所收集的66例患者均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合并其他肝病;排除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

1.4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停用一切可疑肝损伤药物,常规卧床休息,护肝降酶退黄(药用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及维生素C)。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5mg/d静滴,按每3天减5mg用药,用药9天后改为泼尼松0.5mg/(kg·d)口服,激素使用时间控制在3周内。

1.5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乏力、纳差、黄疸)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LP、GGT、TBil)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观察安全性。

1.6 疗效判断疗效标准[9]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血清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血清胆红素下降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无好转或加重,肝功能、血清胆红素下降不到50%或反而上升。总体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表1

2.4 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治疗组35例患者住院天数27.6±3.66天,平均(27.6)天,对照组31例患者住院33.62±6.42天数天,平均(34.3)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

3.讨论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合成、代谢、解毒器官。而肝脏疾病中的药物性肝损伤是发达国家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10],本组临床观察中,中药是首位病因,其次是抗结核药物。多年来,我国对药物性肝损伤无明确诊断标准及具体治疗方案,虽2015年问世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8]对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了依据,但目前诊断仍为排除性诊断,应结合用药史,临床特征和肝脏生化学指标动态改变等特点综合分析。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而糖皮质激素由于存在感染、消化道出血、水钠潴留、代谢紊乱等并发症,临床在肝脏疾病中应用中较为局限及谨慎。

本组临床观察,选取药物性肝损伤均为急性、重度患者,严格把握住院指征及纳入标准。使用糖皮质激素前患者均无使用禁忌症,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短,使用过程中密切监使测激素副作用。观察表明,糖皮质激素对急性、重度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尤其对胆汁淤积性药物性肝损伤更为适应,符合大多数临床观察,严格把握治疗时机,制定正确治疗方案,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Bj?rnsson ES,Incidence,presentation,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Iceland.Gastroenteroligy,2013,144.

[2] Fontana RJ,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Network(DILIN) prospective study:rationale.design and conduct.Drug Saf.2009,32.

[3] Chalasani NP,ACG Clinical Guideline: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m J Gastroenterol.2014,10.

[4] Devarbhavi H.An update o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J ClinExp Hepatol,2012,2.

[5] Mengoli M,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clinical and bilchemical features of 26 patient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Recenti Prog Med,2011,102.

[6]许建民.112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关联性评价[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451-453.

[7]赵钢.应重视药 物性肝损伤的防治疗[J].医学与哲学,2013,34(487).

[8]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修订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J].肝脏杂志,2015,20(10).

[9]刘超。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36例.中国药业,2013,22(7)

[10] Andrade GJ,Lucfna MI.Drud-indeced hepatotoxicity[J].N Engl J Med,2003,34.

[11] Li L,Clinical ananlysis of 275 cases of actue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Front Med Chnia,2007,1.

论文作者:梁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重度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_梁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