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瘤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胡晓群

甲状腺瘤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胡晓群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瘤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切除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并比较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甲状腺瘤使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甲状腺瘤;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

甲状腺瘤是发生于甲状腺部位的肿瘤,其在40岁以下的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甲状腺瘤的发病原因不明,研究表明其可能与碘、内分泌、精神压力等因素相关,患者发病后的病理改变以甲状腺滤泡增生和甲状腺组织肿大为主。甲状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其有一定的恶变几率,因此在患者发病后要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对甲状腺瘤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4.52±4.17)岁,病程8d~5年,平均(1.42±0.84)年。试验组男11例,女29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34.69±4.22)岁,病程10d~5年,平均(1.52±0.73)年。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先对患者进行颈丛阻滞麻醉处理,于患者颈部开横向切口,切口与胸锁关节的距离在2㎝左右,两端可达到胸锁乳突肌外缘,用电刀对患者颈阔肌间皮瓣和颈前筋膜进行游离处理,对患者的肿瘤大小、数目和范围进行观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瘤体进行切除,手术完成后常规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管。

试验组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于锁骨上1~2㎝处开平行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4~6㎝,切开患者的表皮,然后用电刀对切口进行切割和分离处理,并对皮瓣进行游离处理,其中上缘游离至甲状软骨,下缘皮瓣游离少许。采用钝性和锐性结合的方式在甲状腺真假包膜间进行分离处理,分别到达甲状腺上下级和外侧,让腺体与其它组织完全分离,之后将肿瘤提起,使用7号线大圆针进行贯穿缝合处理,切断甲状腺悬韧带,充分游离腺体后将包块切除,术中应尽量减少对甲状腺组织的切除,术后常规缝合并进行止血处理。

1.3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项治疗指标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6.42±12.19)min,切口长度为(4.05±0.49)㎝,术中出血量为(20.19±8.43)ml,住院时间为(4.49±1.8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3.57±16.42)min,切口长度为(8.72±1.14)㎝,术中出血量为(33.75±11.92)ml,住院时间为(6.56±1.64)d。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2.2并发症

试验组患者术后1例发生呼吸困难,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出现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患者术后5例发生呼吸困难,4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出现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3.讨论

甲状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患者以20~40岁的女性为主,患者在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以颈部肿块为主,并且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患者一般无其它自觉症状。由于甲状腺瘤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因此在患者发病后需要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

临床上对甲状腺瘤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方式为主,传统手术能有效切除患者的甲状腺瘤,但其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同时,传统切除术的应用会导致患者颈部留下较大的疤痕,对患者外表美观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女性患者在术后容易因外表美观受到影响而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影响其正常生活。改良小切口手术室甲状腺瘤治疗的一种新方式,其相对于传统切除术而言手术切口更小,并且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能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切口手术不需要切断颈前肌群,手术时不需要对颈前浅静脉进行缝扎,并且手术后不需要防止引流管,因此能有效减少对患者机体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另外,在未放置引流管的情况下能让患者在手术后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因此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本研究对甲状腺瘤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综上,甲状腺瘤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缩小手术切口,促使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志良,江恒谦,郑洪赠.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7):64-65.

[2]潘毅诚,王金鹏,刘双.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15):43-45.

[3]韩贤国.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8):52-54.

[4]林元沛,李艳.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03):299-300.

[5]张雪艳.甲状腺瘤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80-81

论文作者:胡晓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甲状腺瘤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胡晓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