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论文_段红钰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论文_段红钰

身份证号:23050319820518XXXX

摘要: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施工人员一定要对其加以重视。由于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对最终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大对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对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主要技术;实例分析

引言

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地基中多由数年沉淀而形成的土质组成,一些极端条件下的软土层含水量可以达70%以上,土质的流动性较强。另外,此种地形由于剪应力小,强度低,因此需要地基承载力更强,若是受力载荷分布不均匀,可能会造成路面出现裂缝,非常不利于道路和桥梁工程的顺利进行。

1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的重要性

对于道路桥梁施工而言,软土地基施工属于一个工程量巨大的项目,软土地基施工具有分布不均匀、施工设施多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而且软土地基施工往往同道路桥梁工程的其他工程项目相互交错进行。此外,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不仅与本身施工有关,与其他附属设施建设也息息相关,如:路基排水、防护等。由此可见,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无论是在质量标准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施工的好坏带来的影响也将是非常大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就目前我国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来看,土质路基主要包括有路堤与路堑,挖、运、填等是其中简单的基本操作工序,但其条件却十分复杂。对于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而言,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其工作地点大都十分分散,且工作面十分狭窄,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的特殊地质,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将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为了保证最终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质量,以及实现快速、高效、安全的施工相关人员就需要对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加以重视。由此可见,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施工的过程中,为确保施工质量,在实施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1)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自然环境进行勘察。(2)勘察完成之后,需要根据勘察数据对其中可能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3)在正式挖掘路堑之前,首先需要做的是对施工区域的土壤结构、路堑横截面、以及相关地形等进行全面的考察。

2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技术

2.1 置换法

置换法可以提升地基的整体承受能力,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抗压稳定性能较高的土壤代替软土,从而提高地基的抗压能力。置换法经常使用爆破法和人工挖掘法等,也可以使用机械开挖操作,工艺简单,但是施工成本较高。

2.2排水法

通过排水处理,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固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现场的地基进行预压处理,使地基得到有效的加固,保证排水处理的效果。技术人员可以在软土地基上增加垂直的排水系统,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加载施工技术与排水处理技术相结合,提高排水处理的实施效果。

2.3 垫砂层法

垫砂层法适用于软土地基比较薄且含水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在软土地基上增加一层垫砂层,及时将水分排除,保证在施工阶段内施工设备在软土地基上的正常施工,适当增加软土地基的强度,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质量。

2.4 材料铺设法

材料铺设法主要应用于土层分布不均匀的软土地基,材料铺设法要求严格重视材料的选择,在铺设阶段要对地基的局部沉降进行分析,对于地基可能出现的侧向变形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填土,减少软土地基变形的发生概率。

2.5 稳定剂法

在黏土成分较高的软土地基中,可以使用到不同形式的稳定剂,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等都是广泛使用的稳定剂。在施工现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稳定剂进行处理,从而降低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改变黏土化学成分,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抗压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 抛石挤淤法

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位于水位之下的,水的侵入会对土壤的更换带来更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软土层面做好石块填充,在外力作用下逐步排出内部水分之后做好平铺处理,提高地基的硬度,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留下空隙。

2.7 加载法

加载法是一种较为广泛使用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提高地基强度,减少地基沉降固结。在软土地基内部进行有效的填充,减少其中的空气,在地基面层上铺夹砂层,另外在上面铺一层不透水的膜,可以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加载方法,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实际工程案例

为客观评价软土地基夯实加固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某路桥工程所采用的置换土质法为例展开系统探究,工程概况、施工流程及应用效果如下所述:

3.1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全长约 52.6km,初步限定最高时速为 80km/h。整体路面宽度为 30m,共设四排双向车道。其中,K13+120-K13+480 地处平原地带,预设一座高架桥梁工程。该路段施工区以农田为主,地基压缩量较大,稳固性差,且承载负荷强度偏弱。基层由黏性土和淤泥组成,涵水量在 38%~52%之间。为强化软土地基夯实加固处理效果,提升路基结构承载负荷强度,保障路桥工程建设质量满足现代化标准要求,应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1)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勘察,如地质结构条件、地下水文环境及气候变化等,以实际勘察结果为依据,客观判断路基承载负荷强度等级,制定完善的夯实加固处理方案。(2)综合对比各方案的经济性与技术性。经统一协商决定,该工程的软土地基夯实加固处理采取置换土质法。

3.2 应用置换土质法的基本流程

在采取置换土质法前,需预先制定完善的夯实加固处理方案,合理规划置换施工工序,准确把控技术要点,且明确各阶段性工程的质量控制目标。与此同时,积极招募专业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过硬,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同时组织一线施工技术团队深入学习置换技术,明确施工流程与技术要点,积极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以强化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严格遵照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施工作业。而后,深入施工现场,充分清理垃圾杂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排水措施排除基层多余水源。在保证软土地基表层平整度与环境条件满足要求后,采取机械与人工干预协调配合的方式,挖除该路段的淤泥与软土。此外,为进一步强化软土地基施工效果,应当将淤泥开挖深度控制在 2.5~3.5m 之间,并使用具有自卸能力的运输车辆将挖除的土体运输到指定地点。再者,采用分层填筑与碾压施工的方式,严格控制每一层压实度,待其符合要求后方可执行下一层填筑施工。

3.3 客观评价应用置换土质法的实际效果

在软土地基夯实加固处理后,由专业资质完备的单位进行质量验收,并客观评定工程建设质量等级。经专业检测得知,本工程的压实度与弯沉值符合标准要求。由于置换土质法施工工序简便,投资成本有限,且可靠性高,能够避免路基不规则沉降问题,故而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路桥施工软土地基夯实加固处理过程中,应综合考量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与人为因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施工技术,提升地基结构承载负荷强度,增强整体工程安全稳固性,从而推动工程建设的顺利竣工。

参考文献

[1]罗凌燕.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4(20):213.

[2]孙海涛.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6,26(21):191~192.

[3]沈朋飞.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26(7).

[4]刘宇.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20).

论文作者:段红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论文_段红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