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的安全防范措施论文_吴丹,罗昭玲,左涛

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的安全防范措施论文_吴丹,罗昭玲,左涛

(攀枝花市中心血站 四川 攀枝花 617067)

【摘要】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站进行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的342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342例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中,有4例(1.17%)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反应,表现为恶心、盗汗、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无重度反应。结论:机采血小板的捐献人员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反应的预防和预后处理时特别重要,在采集前认真做好捐献人员的筛选工作,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献血者的情况,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防范于未然。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347-02

目前,临床上在对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大量的机采血小板,对于机采血小板的需求量是不断增加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机采血小板的优点是纯度高,可减少由于输血造成的血液疾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减少输血反应情况的发生。其缺点是采集血小板耗时较长,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了提高机采血小板的工作效率,提高互助捐献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本文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站进行互助献血的3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在机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的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342例,均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站进行互助献血的人员,其中,男247例,女95例,年龄19~52岁,平均34.2±1.3岁。

1.2 预防及处理方法

1.2.1采集前预防及处理 (1)在对互助献血者进行血小板采集前,认真征询献血者是否有晕血、晕针的情况,仔细观察献血者的血管,对于血管细小、有晕血、晕针史以及过敏史者劝导其不能献血。(2)互助献血者前来进行机采血小板时,应重点征询以下内容:询问献血前的睡眠饮食情况,献血前3天内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类化学药物,女性同志生理期前后3天不能捐献成分血,献全血3个月以内及捐献成分血1个月内不能捐献成分血。(3)为献血者提供一个安静、通风、舒适的献血环境,并做好室内的紫外消毒工作[1]。(4)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紧张焦虑的心情是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不可忽略的因素,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引起血流速度降低,采血机器发出警报,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献血不良反应。尤其是第一次前来互助献血的献血者,看到采血仪器上复杂多样的指示灯,会不由得产生怀疑,觉得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进而会出现焦躁、烦闷的情绪。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耐心向其进行献血知识普及工作。组织长期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的献血者向初次进行机采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进行知识宣讲和心得宣讲,帮助初次前来互助捐献的献血者消除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机采捐献成分血所需要的时间比捐献全血耗费的时间较长,捐献者在进行机采血小板前应排空小便,避免对献血造成影响。

1.2.2机采时的预防及处理 (1)在进行机器采血时,尽量选择比较粗且直、弹性较好的静脉血管。在穿刺时一定要做到稳准,减少二次穿刺的情况出现。穿刺成功后认真固定好抽血针,避免针滑落引发捐献者血肿情况的发生。操作过程必须保证是无菌操作,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提前知会献血者在进行扎针时,手臂要保持不动,避免出现乱动引发局部血肿的现象[2]。(2)在采集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并随时关注互助捐献者的情况,与其进行交流,询问其状态。在献血室内配置电视机,为其营造一个舒适放松的捐献环境。若患者反映出现不良的献血反应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采集过程中献血者若出现轻微口唇发麻等枸橼酸盐反应时,可加服10~20毫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必要时降低采血流速,若捐献者的症状无法得到改善时,甚至出现胸闷心慌、面色苍白等献血不良反应,应暂停采集,调整生理盐水流速,保持管路通畅,对献血者静脉推注20毫升50%葡萄糖酸钙溶液,其症状很快就会得到缓解,待好转后再继续进行血小板的采集。实验证明,通过补钙的方式可以及时的改善体内枸橼酸中毒的症状[3],枸橼酸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是非常快,停止采集血小板半个小时后,献血者体内血清钙便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经验证明,在进行机采血小板前让献血者口服2支10毫升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当采集开始后,如果捐献者出现面部轻微麻木时,及时加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其面部麻木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体重较小、身高较低的捐献者,应在采集时降低采集速率。在采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时可以在采集开始半个小时后再口服一次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如此一来,在进行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枸橼酸盐反应。因此,在采集过程中注重对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低钙等献血不良反应。

1.2.3机采后的预防及处理 (1)在机采血小板采集结束,休息数分钟后再慢慢起床,口服温热的饮料,增加血液的循环量和血糖值,之后在休息不少于10分钟后,方可离开。(2)认真叮嘱捐献血小板的互助捐献者,在捐献后24小时内不能进行体力劳动,并且不能进行剧烈运动,避免穿刺处二次出血进而发生意外。回去后要注意休息和饮食规律。

2.结果

通过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342例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中,有4例(1.17%)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反应,变现为恶心、盗汗、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无重度反应。

3.讨论

互助捐献人员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反应的预防和预后处理时特别重要,在采集前认真做好捐献人员的筛选工作,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献血者的情况,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工作,防范于未然,这样可以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保障机采血小板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也保障了捐献者的身体健康,增加了我市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数量。

【参考文献】

[1]吴次宁,田浩,习光湘,等.互助与自愿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认知度的比较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38(1):68-69.

[2]左涛.攀枝花市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28(20):17-18.

[3]唐秋萍,蔡于旭,冯飞,等.2006-2010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标志物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5(12):1311-1312.

论文作者:吴丹,罗昭玲,左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的安全防范措施论文_吴丹,罗昭玲,左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