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

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

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宋亦芳

摘 要: 合作学习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研究进展以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体验学习快乐,培养合作精神,激励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目前,合作学习初步形成了基本理论,也体现了一定的教育价值,其在基础教育的兴起与成功,为社区教育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通过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调查发现,合作学习适合于社区教育教学。为此,需要加强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的目标设计、组织设计、策略设计等教学设计环节。同时,合作学习在社区教育的应用中,需要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合作学习新机制;开展教学研究,打造合作学习新模式;强化技术支持,拓展合作学习新途径。

关键词: 社区教育;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教学应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项教学研究,后来这项研究在欧洲、加拿大、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研究进展,其理论成果当属美国最多,被认为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通常认为,“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1]“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开展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一起成为基础教育新课改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研究表明,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体验学习快乐,培养合作精神,激励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3]。合作学习在基础教育的兴起与成功,为社区教育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问题是,社区教育合作学习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

东昌雕刻葫芦用料考究,立意新颖,构图饱满,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6]。自2007年以来,东昌府区政府通过制定葫芦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雕刻工艺传承、支持加工公司建设、进行广泛的市场推介等方式,深入挖掘东昌葫芦文化内涵,努力塑造东昌雕刻葫芦品牌,将其打造成为颇具地域代表性、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商品。2011年,东昌雕刻葫芦入选“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旅游特色商品”名录。

一、合作学习研究概述与理论分析

(一)研究进展

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最早是由英国学者于1700年提出并进行团体施教,1806年合作学习概念又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泛应用,在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合作学习研究的高潮,合作学习也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体系。

1.国外研究。在西方社会,合作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提倡班级授课制时就指出,“一个人的心理可以激励另一个人的心理,一个人的记忆也可以激励另一个人的记忆”,这样学生可以相互督促学习。18 世纪初,英国人约瑟夫·兰开斯特(J.Lancaster)和安德鲁·贝尔(A.Bell)开始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合作学习被引入美国后对其研究更加深化并获得巨大成效。一方面,有关合作的问题为社会心理学家所关注。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F·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体系》一书中就强调个体与人际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另一方面,以约翰·杜威(John Dewey)为代表的美国教育学家的研究,为合作学习奠定的扎实的理论基础。杜威在“从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中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提出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都为合作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研究表明:国外合作学习能够被有效应用于不同水平的班级中,且其适用范围很广,可以从语言到科学,从基本的技能学习到完成复杂的任务[4]

对已有规划的项目要继续推进实施,待现代化发展战略专题研究及相应的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批复后,再对工程建设任务目标进行修订调整。考虑天津现状及已有规划,需推进实施的有6项重点工程:

2.国内研究。与西方社会相比,我国在合作学习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小先生制”的教育思想,并形成合作学习的萌芽。当然,更加系统的研究应该追朔到上世纪80年代,背景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合作学习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当时,丁邦平的《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成为我国合作学习早期的研究之一,研究提出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教给合作的技能[5]。2001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鼓励合作学习,表达出国家层面对合作学习的重视,从而将合作学习推进到新的阶段。教学工作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尤其进行了不同学科分门别类的探索,理论工作者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崔荣佳老师在研究中,为了把合作学习运用到英语课的教与学中,设计了两项课外学习任务:每月讨论(Monthly Discussion)和双人研究(Pair Project),从而让师生对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6]。张晓霞老师在《高中英语合作学习探究性任务的设计》一文中,提出合作学习探究性任务设计的三项原则:合作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和“做中学”原则[7]。在基础教育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法能够鼓励学生将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相结合,通过小组这个载体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教学融合策略,就是将合作学习融入到其它教学方式中,对其它教学方式起到补充、提升、加强的作用,将合作学习的动力机制与其它教学方式的特点结合共同发挥作用,这也是一般教学理论与多伊奇的目标结构理论融合的结果。在社区教育中,合作学习方式既可以单独运用,但更多情况可以包含在其它教学方式中,比如在课堂教学、网上教学中都可以设计合作学习环节,这样有助于形成教学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基本理论

通过对欧美等国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是在其它教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以其它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其基本理论主要有认识发展理论、目标结构理论等。其中,认识发展理论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重视合作学习对完成任务效果的影响,强调在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能否提高每个小组成员的认知水平;目标结构理论则从动机的角度出发,以目标为导向,强调合作目标对学生从事学业任务的诱因影响。

1.认识发展理论。主要基于认知的角度分析合作学习,属于皮亚杰(Jean Piaget)学派的观点。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相互作用论”,这一思想认为,知识不是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8]。因此,在一定的教学任务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他们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皮亚杰学派一贯倡导在学校中开展合作活动,他们指出学生在学习任务方面的相互作用还能导致他们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有,前苏联学者维果斯基(Lev Vygotsky)在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认为,除了成人指导之外,同伴之间共同完成任务、讨论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合作性的活动比个别化的活动更为优越、更加有效。因此,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9]

2.目标结构理论。着力研究合作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问题,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顿·多伊奇(Morton Deutsch)基于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的群体动力学理论提出来的。动力思想是勒温心理学的基础,勒温认为,行为或心理活动的目标具有一种力,即引拒值,正的引拒值具有吸引力,负的引拒值具有排力,当需求增加,与该需求有关的目标引拒值就会增加。基于这一理论,多伊奇认为,在团体中由于对个体达到目的奖励方式不同,导致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相互合作、相互对抗、相互独立三种方式,“这些相互关系的不同在个体学习过程中对其行为活动以及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10]。多伊奇的研究结论表明,合作型目标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个体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对抗型目标结构是指,团体中个体之间的目标具有对抗性,只有当其他人达不到目标时,个体目标才有可能达到;独立型目标结构是指,个体是否达到目标与其他同伴无关,个体只关注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多伊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还总结了这三种目标结构方式的特点以及对于学习的不同效果,其中合作型目标结构是多伊奇目标结构理论的主体。

(三)教育价值

合作学习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合作学习从学习方式角度,较好地诠释了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以及社会互赖等理论的内涵和特征,并为这些理论创设了很好的实践情境。同时,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注重精神、意识层面的培养,有效激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稳固而多样的理论基础、综合而细致的实验研究与周密而及时的实践推广这三个因素使合作学习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学习方式之一”[11]

标准动态化,指居民对学习结果的认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的背景下,学习目标主要依据居民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与提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就要求不断通过学习需求的分析,用发展的眼光设置目标与调整目标。上海市长宁区的“学在数字长宁”网上课堂学习,从2010年传统的网上获取知识、提升技术,到增进学习体验、促进居民主动参与,再到云视课堂的网上网下互动,其目标不断延伸与拓展,学习效果日益体现。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安排作出整体计划,并对预期结果作出评价”[16]

1.培养合作精神。“合作”是合作学习的精髓,早期很多合作学习实验,是从组建4-6 人的学习小组开始的,要求成员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强调个人融入集体中,其核心要意就是强化精诚合作精神。未来社会,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合作学习无疑是合作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2.培养竞争意识。合作学习理论揭示,学习团体中始终存在竞争性,而且这种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在这种学习环境中长期修炼,经受耐压、抗压的考验,对于竞争意识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意识也是激励人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注重学习中竞争意识培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工程质量管理这一工作应当贯穿整个项目的始末。工程启动前期,必须设立好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建立其比较全面的质量检验标准和制度。项目启动后,一切严格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流程和进度进行,特殊情况进行报备。涉及到设计方面的问题,设计单位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设计质量保证说明,强化设计质量,提高文件的审查和审批工作。施工单位则要时刻关注质量问题,严格遵守质量规范,落实责任制度。

3.培养和谐精神。合作学习不管是合作型还是竞争型,都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小组成员之间互教互学、交流知识、公平竞争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过程。在这种环境下,小组成员在合作与竞争中逐步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是和谐的学习氛围,从中培养的是和谐精神。

4.培养平等意识。合作学习强调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完全体现了学习者之间平等的关系。平等意识的作用,小则有利于良好班级集体的形成,大则对促进社会平等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5.培养创新精神。合作学习,既强调知识的建构,也强调智力的培养,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智慧碰撞,大家不断获得新的认知。合作学习创设的是一个知识不断生成、不断建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比起常规的传授性教学,显得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的教学策划

(一)合作学习的需求分析

2.完善服务保障。就是进一步形成关于政府或办学机构为合作学习提供的人力、物力等方面保障性的制度。目前,在社区教育合作学习中,班级学习、体验学习,互联网学习,政府或办学机构有一定人力支持,包括老师和管理人员,还提供学习场地、学习资料、网络平台等方面的支持。从活动和团队学习来看,教师和助学者主要来自民间,学习场地等物力支持各地政府或办学机构则没有统一规定;有些地方通过购买服务引进社区名人、艺人、专业人员等作为助学者,学习场所也是通过购买服务提供给学习者。由此可见,服务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措施,以鼓励、支持各类合作学习的开展。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社区居民的学习目的主要以丰富业余生活、学习文化、交友、开展交流、互动协作等为主,学习内容则以文化、修身、保健、生活、休闲等为主,而全国各地多年来所作的调研也与此结论基本一致。2007年上海市调研显示,居民学习目的:“丰富业余生活”占72.0%,“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占52.5%,“交友”占32.9%;学习内容:“绘画等休闲教育”占27.6%,“家政、理财等生活教育”占32.3%,“保健养身”占39.8%;学习形式:“在教室上课”占52.6%,“开展集体活动”占47.7%[12]。早在2001年,天津市老年大学与天津教科院进行的老年人学习需求调研显示,老年人学习目的:“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高居63.3%,“提高自身素养”占41.4%,“广交朋友”占29.7%等等;学习内容:“医学健身”占45.0%,其它如“家政”“书画”“文史、外语”“歌舞、器乐”都占比较高的比例[13]

早期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的,这也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在社区教育中,很多业已成熟的组织形式本身就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因此,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组织设计,就是如何充分运用好这些载体。一是基于课堂的合作学习,就是在社区学校等办学机构开设的各类班级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二是基于活动的合作学习,就是在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比如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环保活动等;三是基于团队的合作学习,就是依托各类团队开展合作学习,比如文体团队、读书会、故事会等,这也是目前社区教育最为活跃的组织形式;四是基于体验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体验活动开展合作学习,比如体验基地活动、人文行动活动、游学活动等;五是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各种学习平台开展合作学习,比如网上学习圈、网上读书活动、微信群、线上线下互动课堂等等。

在此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张斯桂为《万国公法》作序,开篇第一句便是:“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末了却不得不承认“则是书亦大有裨益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还要美其名曰:“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

(二)合作学习的目标设计

依据教育学原理,教学目标就是关于教学促进学生发生变化的一种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是教学活动所期望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一方面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期望值,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因此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一般而言,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在一定教学环境作用下,取决于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而好的学习动机则取决于满足需求的程度。“人的动机是在需要、外在条件和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所决定的,因而动机使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14]因此,如何设计一个好的符合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居民的需求,尤其是需求的特殊性。基于上述对社区居民学习目的、 学习内容的分析,其学习目标具有明显的特点。

价值多元化,指居民的学习结果达成度具有多个维度,整个目标是一个结构化的体系。以社区书法课程为例,学习者既期望掌握书法艺术,也期望体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情趣、与人交流、愉悦心情等等,因此书法学习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掌握艺术本身,包括学习过程在内的非知识因素也成为目标考量的重要部分。上海市奉贤区农民自发建立的宅基课堂,在课堂负责人的带领下,让新型农民通过拉家常式的交流活动,自发、自主、自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其教学目标除了掌握农业技术外,增进睦邻和谐、提升文明素养、促进社会治理都列为宅基课堂教学目标[15]。作为上海社区教育的品牌,宅基课堂的成功得益于多元目标共同实现的结果。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存在巨大的潜在污染风险。对小流域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状况开展调查和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源项消减、污染修复等污染控制技术,有效解决垃圾污染问题,保护地下水水源。

(三)合作学习的组织设计

用合作学习的价值理念分析,合作学习能较好地实现社区居民对学习目的、 学习内容的要求,因此,现行的许多社区教育教学方式与合作学习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效。比如,合作学习强调学习小组形式、成员互助与互动等元素,与社区教育的团队学习、活动、读书会、游学、体验学习等方式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合作学习在社区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已经形成了社区教育特有的风格。用合作学习的理论指导社区教育,既可以规范社区教育的教学工作,提高社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也有助于合作学习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如何全面认识合作学习组织的属性,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社区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首先,合作学习组织是一种学习环境,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结构化的组织,当然这种组织并非都是正式的,很多组织具有自发形成、自愿参与、自我管理等特征,但学习者可以在这个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伙伴和自己的定位;其次,合作学习组织是一种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课堂接收知识的方法,是学习者与同伴开展协商学习、讨论学习,进行知识建构、获得成果的合作性活动;还有,合作学习组织是一种学习策略,包括教的策略、学的策略以及合作策略等,教师与学生在这种策略下充分领悟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由此得出结论,组织设计具有“学习组织设计”与“组织学习设计”的双重功能。

为实现合作学习功能,组织设计一般包括:主体——学习者和助学者,特征——共同的目标,条件——支持服务,方式——互助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等。近年来的社区教育实践,为合作学习组织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996年,上海市长宁区仙霞新村组建“晚晴读书会”,成员由退休党员、老干部、老知识分子为主体,以提升自身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在街道图书馆的支持下,通过自我教育活动开展互动、互补、互进的学习,确立“出成绩、出经验、出成果”的学习要求[17]。2006年,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组建“桂林皮影学习团队”,成员由14 名老艺人组成,以“传承皮影艺术、享受快乐”为目标,学习中他们探索合作契机、搭建合作平台、营造合作氛围,从学习、感悟、共识、创新4 个层面推进学习,提出创新发展桂林皮影艺术品牌的学习要求,通过团队努力,2007年和2013年,“桂林皮影艺术”分别成功申报区、市非遗项目[18]

(四)合作学习的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等。教学策略设计有利于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机制,激发学习活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引导教学实践。因此,教学策略设计也是一个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根据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的特点,重点强化以下策略。

当时的救国会与抗战前不一样。抗战前组织严密,力量集中。“七君子事件”后,特别是南京、上海失守后,救国会人员分散,原来的组织形式解体,于是就产生了“救国会究竟该怎么办”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应该重新考虑救国会作为一个政治团体存在,实质上是要求把国统区的抗日民主力量进一步组织起来;另一种意见是救国会不应自成“政派”,而要去加入国民党,“把它的腐朽势力取而代之”,“让蒋先生放心,争得他的使用”。虽然持这种意见的人很少,但是因为有两种不同意见,而分歧较大,在小范围内引起激烈争论。

2.对于日常生活用房,这类项目的服务对象比较固定,学生和教师住宿在一定期间是固定的,便于统计核算,成本补偿和分担可以准确核定,同时可以实行适当的商业性开发,运营收入较多,这些项目适用于BOT或者BOO(校医院和学术交流中心),付费机制可以采取使用者付费。

自我管理策略,就是在教师或助学者的指导下,学员自我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设计学习环节等,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更有助于合作学习特点的充分体现。在社区教育中,自我管理存在于大量的合作学习中,比如社区团队学习,从建立团队到开展各项学习基本上都以自我管理为主,这也是团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动力所在。

海洋上有好几只无形的“手”能随时拨弄海面上孤零零的冰山——海风、洋流能直接推动冰山转向;日晒和气温升高能让冰山融化,改变冰山的形状。

建立合作强化策略,就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行为需要不断重复、巩固,并通过不断呈现合作学习的结果来强化合作学习的行为,从而形成条件反射,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规的方式,这样有助于促进合作学习的程序化、规范化。比如,社区教育中长期开展的网上网下合作学习,让学习者获得了很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使这种学习行为得到了不断强化。目前,网上网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社区教育广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的应用思考

(一)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合作学习新机制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创新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在组织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才艺展示、参观游学、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探索团队学习、体验学习、远程学习等模式”,这也为社区教育探索合作学习提供的政策依据。但是,与基础教育相比,目前社区教育的教学工作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文件,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一样,总体还处于自由发展阶段,教学体系、服务体系、评价体系等缺乏应有的制度进行规范。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深入,多元学习方式不断涌现,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合作学习如何从自由发展到规范发展,需要从社区教育实践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制度层面的全面设计。

实验室测定了石英砂岩风化残积土样的物理性质参数,并应用SPSS软件Frequencies(频次)分析工具进行了描述统计如表3所示。土样土粒比重、各类密度值都较为稳定,统计极差与标准差较小。土样的测定孔隙比介于0.427~0.653,平均为0.524;孔隙度介于29.9%~39.6%,平均为34.24%,孔隙所占的体积与一般砂土的孔隙比相符。孔隙度标准差与极差偏大,反应土层中孔隙分布具有非均性。天然含水量介于12.9%~20.3%,饱和度介于72.6%~89.3%,表明原状土样处于非饱和状态。

1.建立教学规范。就是建立关于合作学习组织架构、运行模式、行为准则、过程管理等制度性的规定。从现状来看,目前社区学习组织主要有政府建立、政府指导下社区居民共同建立以及社区居民自发建立等不同类型,运行模式则以自我管理为主,兼具其它模式;在行为准则方面,学习组织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也有不够明确的;在过程管理方面,教师管理、学员管理、计划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很不完善。从社区教育持续发展来看,这些教学规范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性工作。

鉴于目前社区教育学习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体,为使分析更具针对性,本研究选择以老年人为对象,不涉及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因为主体人群的学习特点,代表了社区教育需求的基本方向。社区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社区居民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等方面的需求与普通学校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学习方式的偏好也大不相同。

3.建立评价机制。就是建立健全对合作学习质量、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方式、激励措施等各项制度。总体来看,教育评价一直是社区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教学方式的评价。近年来,在社区教育班级学习、团队学习、体验学习等领域,制定了相关标准,开展了相关评价,其中部分涉及到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但标准不统一,比重很小,因此合作学习的质量、成果反映不够明显。由于合作学习往往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学习、团队学习、体验学习、数字化学习中,可以将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融入到相关的学习方式中,从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角度对合作学习进行客观评价。

(二)开展教学研究,打造合作学习新模式

合作学习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广泛开展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来年,为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我国理论、 实践工作者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学习方式研究,以上海为例,在团队学习、体验学习、数字化学习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2015年编辑出版了上海市社区教育特色工作案例100 多个,总结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学习方式。但就整体而言,关于社区教育学习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学习方式研究,或者是简单复制基础教育学习方式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实用性。关于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研究,更是缺乏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显然,这与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加快研究步伐。

1.整合教学理论。就是全面梳理成熟的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相关教学理论及其它相关理论,从而指导社区教育合作学习实践。比如,教学理论中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式、学习理论、教学技术以及教学策略等理论,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等,终身教育理论中的成人学习、终身学习理论等。整合教学理论的方法,首先是深刻认识这些理论的内涵,二是找出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结合社区教育实际进行创新性研究。整合教学理论的关键,是透过现有教学理论的本质在社区教育中进行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多伊奇的合作学习目标结构理论,就是在梳理了众多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群体动力理论形成的创新理论[19],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加强课题研究。就是在整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理论和实践成果。多年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为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社区教育学习方式的不断探索,也为开展合作学习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具有科学的态度。在研究中,首先学会调查研究,了解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尤其是对学习方式的需求;其次,学会选题,就是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聚焦关键问题,既注重对合作学习基本概念、特点的研究,也注重实践问题的研究;还有,学会运用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水平,如通过行动研究发现合作学习的问题与规律,运用比较研究对不同对象、不同课程、不同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此外,学会总结推广,就是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 总结、反思,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运用。

3.注重实践探索。就是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及各类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立足实践,基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形成实践案例。实践探索的第一步是教学方案设计,就是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或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合作学习方式,方案设计既要体现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更要与社区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做到可合作、可操作、可“做中学”。在实践策略上,可以实施典型试验策略,就是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开展试验,比如基于阅读的合作学习、基于声乐的合作学习等等,形成实践个案,比较合作学习在不同类型课中的差异;其次,项目推进策略,就是将合作学习设计成社区教育活动项目,比如读书活动、展示活动等,让学习者在活动中体验、感悟,通过项目层层推进不断积累合作学习经验,提高师生认知度、认同度和参与度;还在,相互渗透策略,就是将合作学习方式与课堂学习、活动学习、团队学习、体验学习、数字化学习相互渗透,在学习中共同发挥作用,考察合作学习的融合程度,从而更好发挥其教学功能。

(三)强化技术支持,拓展合作学习新途径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学习者提供了互联网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新途径,因为互联网给合作学习带来了新的交互手段。问题是,比起传统的合作学习,互联网时代的交互手段如何体现其优势,如何使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更便捷、更有效,如何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等等。有研究者通过对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估认为,“网络中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但同时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陌生感会影响互相之间的交流和理解[20]。从社区教育现状来看,目前,社区教育机构提供的互联网学习平台、资源尚不完善,而社区居民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也存在技术、心理、习惯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服务,强化技术支撑,正如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的,要“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1.完善交互环境。就是依据合作学习的要求及互联网的学习特点,建立和健全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教育合作学习平台和资源等环境条件。在这种环境下,需要形成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学习小组或学习组织,或对实体学习小组进行网上注册;同时,实现学习交流功能,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可以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交流,通过网络互动提升学习动力;还有,强化互助学习功能,学习者之间可以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在网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环境效果上,突出便捷的理念,提供友好的学习界面,强化网络环境下的人文关怀,为学习者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为实现交互功能,既可以依托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也可以建立专门的学习平台,或借助其它教学互动平台。上海市长宁区依托ZOOM会议系统的云技术,建立双向互动 “云视课堂”系统,通过视频交流、协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较好地实现了基于互联学习的交互功能。

3.3 舒适度较低 更换气管套管固定带时,由于操作时操作者不可避免地会在固定气管套管时对于切口产生压迫,引起患者呛咳等不适,对照组30例患者中仅13例表示耐受。由于患者的不适也对于操作的顺利完成增加了阻碍。

2.探索互动平台。就是为了形成交互环境,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教育技术,通过不断研究形成互动平台。为有效支撑合作学习的交互过程,增强合作学习的现场感,互动平台应该具备双向交互功能,移动交互功能,能够呈现可视化的学习场景,实现网上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要求。目前正在使用的一些教学平台具有借鉴意义,比如双向视频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能实现远程交互教学,帮助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论坛,如BBS、QQ 群可以开展网上讨论、交流;网上发布平台可以让学员上传学习资料,实现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云技术让多点远程资源实现共享,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等等。为满足合作学习的需要,上述平台可以借鉴使用,也可以有效整合形成新的互动平台。

3.培育信息素养。就是帮助学习者具备信息意识,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信息意识是先导,就是师生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主动接受教育新技术、运用教育新方法,具有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思维,但目前社区教育领域忽视互联网学习、偏重传统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认识水平普遍不高;其次,信息知识和技能是基础,就是师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操作技能,能够通过听、看、读等行为与信息发生相互作用,而在这方面社区学员是比较缺乏的;还有,信息能力是核心,就是在信息技术意识的引领下,运用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这一点社区层面更加薄弱。总体而言,在社区教育中,师生的信息素养急待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师生的信息素养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2):14-17.

[2]沈坤华.合作学习——一种有效学习的策略[J].学科教育,2004(7):39-42.

[3]吴贵芳.“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21):133-134.

[4]吴丽萍.合作学习在国内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以英语写作教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5):112-113.

[5]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J].外国教育资料,1988(5):46-50.

[6]崔荣佳.合作学习法在课外学习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2):24-27.

[7]张晓霞.高中英语合作学习探究性任务的设计[J].学周刊,2017(27):116-117.

[8]孙清祥.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2(1):64-66.

[9]蒋名平.合作学习理论及其实施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5):107-110.

[10]谷磊.“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科技资源,2017(28):186-188.

[11]刘玉静.国外合作学习的研究动向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77-80.

[12]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上海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与社区教育办学现状[M].上海:上海调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8-13.

[13]高宇堂.老年大学发展研究——示范性老年大学办学机构办学机制研究[M].上海:天马图书出版社,2002:38-40.

[14]刘玉梅.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68-169.

[15]陆建国,等.特别行动——上海市奉贤区村民学校工作室的实践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1-160.

[16]胡昕,等.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与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8(2):93-94.

[17]王伯军,等.最佳实践——上海社区教育特色工作案例汇编(下)[M].上海:上海教育音响出版社,2015:121-125.

[18]范以纲.从组织学习到学习组织——上海市民学习团队发展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87-88.

[19]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3):43-47.

[20]杜文才,杜梦菲.浅析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利弊及其与教育教学结合产生的重大影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8):83-85.

作者简介: 宋亦芳(1959-),男,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及教育技术。

基金项目: 2017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学习方式的社区教育支持服务研究”(编号:C17055),主持人:丁海珍。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518(2019)03-0090-08

责任编辑 王国光

标签:;  ;  ;  ;  ;  ;  

社区教育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