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论文_王 静 杨省利 朱琦霞 王佳丽 韩 婷 范晓英

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论文_王 静 杨省利 朱琦霞 王佳丽 韩 婷 范晓英

王 静 杨省利 朱琦霞 王佳丽 韩 婷 范晓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31-01【摘要】目的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对症的心理干预,并进行观察和访谈。结果93%的患者改善了不良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向导,积极配合治疗,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心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临床疗效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特异性心肌缺血损害的心电图改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当今发病率较高的心脏病的康复诊疗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针对科室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我科2014年04月至2015年03月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男22,女8)例,年龄40.75岁。病程10个月~5年。30例均并发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标准)Ⅲ级.Ⅵ级,并发顽固性心律失常8例,并发心力衰竭22例。心电图可见异常深、宽的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明显抬高及T波倒置。血液检查:血清心肌酶升高,血和尿肌红蛋白增高,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LVEF)值均小于40%。1.2分析心理特点对30例患者逐一进行心理访谈,发现他们有如下心理特点:①焦虑、恐惧:病情反复恶化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时处于死亡的威胁之中,患者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一无所知,加之病房的各种抢救设备和仪器,以及医务人员频频的治疗护理过程,加重了他们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②猜疑拮抗:年轻的、病程短的以及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表现较为明显,他们对医护人员交代的注意事项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以为然,否认自己疾病的严重程度,例如采取绝对卧床,心电监护、吸氧等治疗措施,他们认为没有必要。③自卑愧疚:约6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治疗费用高,住院期间大量医疗费用支出,使病人感到因生病花光了家中积蓄,是自己的病拖累了一家人,处于极度的自卑愧疚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盲目乐观:30%的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胸闷、胸痛症状不严重、持续时间短,所以存在着侥幸心理,过早下床活动,初期疼痛缓解以后,认为自己的病好了,因而不听医护人员的劝告,擅自过早下床活动。1.3心理干预 针对以上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了心理干预措施。1.3.1对于焦虑恐惧的重症DCM[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了心理支持疗法:医护人员应及时指导病人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消除恐惧悲观感,满足家属及病人对疾病知识的需求,耐心细致的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病理、治疗方案、并发症、护理操作配合及注意事项,根据他们所担心恐惧的问题,耐心的分析解释如做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保守治疗等。解释各种仪器设备对他们的作用,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建立信任、良好的护患关系。1.3.2采用认知疗法,对于不配合治疗、帮助患者理清思路、稳定情绪,和患者一起讨论对疾病现实问题的偏差。并和患者一同观察各种积极配合治疗的效果。使其改变自己主观的想法。客观的认识自身疾病,配合治疗[3]。1.3.3对于存在自卑愧疚心理的患者应同情安慰体贴病人,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所以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指导其听音乐,看报纸,聊天以分散注意力,尽可能安排家属短时间探视[4]。

主动和家属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使他们认识到亲情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让家属告诉病人:拥有健康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带着一颗同情及同感心去接待患者,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他们以信赖感和安全感,使其对治愈疾病充满信心,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以消除恐惧和焦虑的心理。1.3.4对于存在盲目乐观心理的患者,应告诫他们不可麻痹大意,让他们了解到此病的重要性,反复向他们及家属讲解有关心肌梗死的常识,要让他们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活动,防止过早活动导致心脏猝死。2结果经过有效的心理干预,此住院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28例(93%)改善了不良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向导,积极配合治疗,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中8例年轻患者病情稳定,对疾病态度乐观,在导管室做冠脉介入治疗术[13例中年患者7例老年患者病情稳定,出院保守治疗,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另外一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凶险,变化迅速,病死率极高,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行为变化,帮助患者正视自身价值,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信心,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积极配合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从而提高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陈敏,冯慧敏.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9.222[2]罗洪,戴亚克,李菊兰等,心理护理二联法对手术焦虑的干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45.247.[3]陈玉玲.心理干预对重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应用,西北护理,2012,13(3)54.56[4]钟菁,张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CU护理体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1):48

论文作者:王 静 杨省利 朱琦霞 王佳丽 韩 婷 范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论文_王 静 杨省利 朱琦霞 王佳丽 韩 婷 范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