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新闻思想刍议_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新闻思想刍议_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新闻思想简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新闻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在规划设计新时期宏伟蓝图的时候,十分关注新闻广播电视事业,重视运用新闻舆论工具推进“第二次革命”,作出关于新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邓小平新闻思想。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时代性、独创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对马列新闻思想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做好报刊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指针。

邓小平同志从经济建设全局的高度,对新闻工作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所作的重要论述十分精辟。

一、报刊广播电视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①

用“思想中心”、“组织中心”来概括党报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是马列新闻思想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原则。19世纪70-8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欧洲无产阶级党报的实践中,曾用“党的中心”、“革命斗争中心”、“武器”、“阵地”等概念来概括党报工作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通过创办《火星报》在俄国建党时,提出了关于党报性质和职能的著名论断:“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②其涵义就是党报要成为全党的思想中心和组织中心。历史条件不同,当时的“组织中心”已不复存在,而通过党报理论联系实际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中心”的作用,不但没有过时,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毛泽东同志也曾经说过:“一张省报,对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③党报五大作用之首的组织作用,也是指通过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发挥党报“思想中心”的组织作用。

邓小平同志没有重复前人的语言,而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创造性地运用马列新闻思想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这样凝炼的语言,阐述了新闻广播工作要坚持、围绕、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思想,指明了报刊广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④我们的国家建设是大局。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是当代中国的大局。可是,“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⑤,“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⑥。对此,他论述了新闻广播电视工作的新任务和新使命。他明确提出:“我们希望报刊上对安定团结的必要性进行更多的思想理论上的解释,……总之,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⑦

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维护和发展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当作经常性的基本任务。要经常反复宣传小平同志关于“关键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的重要思想,更好地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要结合不同时期的实际反复宣传长期保持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宣传在稳定中求发展,要有秩序地进行改革。

报刊广播电视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就是要围绕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来反映、组织、引导社会舆论。新闻工作者要汇集四面八方的意见,但是,对于社会各界公众的思想和见解,不可能都反映,要有所选择和集中。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主要是选择和集中那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思想、见解和建议;要选择和集中那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的思想、见解和建议,包括选择和集中那些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见解和意见(因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会出现社会混乱和动乱,什么建设也搞不成);要选择和集中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思想、见解和建议;要选择和集中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见解和建议;要选择和集中有利于维护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中央集中统一、地方服从中央的思想、见解和建议。总之,要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符合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向上来,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上来。

二、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邓小平同志在论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时,强调必须加强党的纪律。他明确指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⑧这里,小平同志指出了正确处理党报党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系,抓住了坚持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关键,针对性很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最高纪律。我们讲党的领导,首先是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报刊、广播、电视和通讯社自觉地、坚定地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集中表现。凡是涉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两手抓”、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重大原则问题,公开宣传必须严格统一于党中央的决定和口径,与党的步调一致,不得各行其是。新闻广播电视工作者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编辑部如果对于党的决定有意见,可以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程序通过组织提出,保留自己的意见,各级党组织都要认真考虑这些意见。“但是,中央决定了的东西,党组织决定了的东西,在没有改变以前,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党的决议发表意见,不允许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意见。”⑨

小平同志关于“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的论述,原则上适用于党领导下的整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包括各级各类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机构,而不能理解成仅仅指党经办的机关报刊。因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实行民主集中制已载入我国宪法序言。改革开放16年来,新闻实践反复证明,新闻广播工作的成绩与失误,都同是否正确处理新闻改革与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要问题密切相关。在这个问题上有三种错误观点:

一种观点是有人把新闻改革同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认为只要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新闻工作就不自由;言论自由不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标准;新闻不是政府的“附属品”、“仆役”,报刊要成为“第四种力量”,中国新闻体制的弊端是“隶属性”等等。事实证明,按照这种观点进行新闻改革,必然要把新闻工作引向摆脱党的领导、改变社会主义方向的歧途。

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⑩新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强化新闻媒介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职能,使我们的报刊、通讯社、广播和电视成为党和政府掌握的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朝气蓬勃、更有战斗力的耳目喉舌;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进行民主建设的有效工具。这是新闻改革要牢牢把握的方向。对于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和动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稳定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同西方根本不同,在新闻模式上有自己的特点,只能按照自己的实际办事,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不能够照搬。在西方国家,连政府都受制于垄断资本,哪里还存在什么没有“隶属性”的新闻媒介呢!

第二种观点是,把党对新闻工作的思想政治领导同组织领导割裂开来。在新闻改革中,有人主张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只能是道义上的影响,不能有组织领导责任。所谓“道义上的影响”,是19世纪90年代初恩格斯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奥·倍倍尔等人信中的用语,是为了解决德国社会民主党主要领导人和议会党团反对并阻止党刊《新时代》杂志发表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所发生的矛盾而提出来的。不顾时间、地点、条件,把恩格斯在100多年前为解决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某个具体问题所讲的话,当成马克思主义办报思想的普遍原理搬到中国的新闻改革中来,得出只要党的“道义上的影响”,不要党的组织领导的错误结论来,这是教条主义式的生搬硬套,其实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党对新闻广播工作的思想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组织路线是贯彻执行政治路线的保证。党对新闻工作的思想政治领导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必须依靠党组织来贯彻执行。离开党的各级组织,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只能是一纸空文。

坚持和改善党对新闻广播工作的领导,重要的是要解决好新闻广播队伍领导骨干的接班人问题。小平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了,要由人来具体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这就提出了一个要什么人来接班的问题。”(11)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报纸广播电视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宣传什么样的思想和政治路线,直接决定着报纸广播电视的性质和舆论导向,决不能等闲视之。

第三种观点是把对国内外大事按中央要求进行宣传报道,说成是“左”的表现,缺乏民主自由,主张“趁改革开放大潮”,从体制上加以改革;主张对国内外大事的新闻和言论,党报应与党的政策保持一致,非党报可以与党的政策不一致。

这样的新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改革的真谛,它不是社会主义新闻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是从根本上瓦解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体制。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以党报、通讯社和广播电视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种类、多部门的宣传网络,它们归属的主办单位、服务范围、传播方式、报道重点、业务性质、表现风格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在政治方向上必须一致。就是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方面必须一致,不能搞意识形态多元化;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按个人或小团体的意见办事。这是确保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上政治上统一所必须的。只有这种统一,“党才能够领导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任务而战斗”。(12)

小平同志说: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12)在对国内外重大事情的新闻报道和言论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新闻机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然包括新闻事业中的非党报纸。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技术等各行各业都由共产党来领导,为什么唯独非党报纸就要排除在共产党的领导之外呢?谁有权批准非党报可以不遵守中国的宪法呢?

这种主张客观上是在鼓吹非党报去充当中国“反对派”的报纸。按照这种主张进行新闻改革,必然出现新闻舆论多元化,在国内外大事的新闻和言论上,众说纷纭,允许一部分新闻媒介(即所谓“非党报”)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散布不信任、不满意和反对意见,导致群众的思想混乱和破坏社会的稳定。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为国内外深刻的历史教训所证明了的。可见“非党报可以与党的政策不一致”是极为错误和有害的新闻观点,党和人民是绝不会认可的,我们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绝不允许这一有害思想泛起于1989年那样的历史重演。

三、报刊广播电视都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

1983年10月和1985年秋,小平同志在两次重要讲话中都精辟地论述了思想文化战线精神生产的问题。他说:思想文化教育战线“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13)他在着重批评理论界、文艺界一部分同志思想混乱的时候还指出:“这种‘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现”。(14)这些针对性很强的深刻论述,实际上揭示出包括新闻广播电视在内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就是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反对精神产品商品化。这些论述对新闻改革有很强的指导性。

首先,要正确处理新闻改革同经济改革的关系。不能把新闻改革同经济改革混为一谈。在新闻改革中,有人把新闻改革同经济改革相提并论,认为既然企业要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党的新闻部门也可以照办。这种观点混淆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这两种不同性质事业的根本区别。其实,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也只是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不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性质的任何根本改变。党的新闻机关首先是舆论机关。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新闻改革,党的新闻事业的喉舌性质不能有丝毫的改变,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阶级性、党性不能有丝毫改变,它们同党的关系也不能有丝毫改变。经济体制改革中,政策允许甚至鼓励办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在新闻改革中也有人简单照搬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张罗着中外合资办报,筹办股份制电视台,这都是不能允许的。

其次,要反对新闻商品化。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商品,要按价值规律办事。这种观点混淆了一般商品同新闻作品的区别。

第一、它们在根本属性上不同。一般商品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产品;而新闻是社会精神生产活动和精神产品,属于意识形态。大多数新闻都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性,有个导向问题。它宣传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不完全看市场需要而决定,还得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去考虑。所以,不能允许商品交换原则渗透到新闻活动中来,不能拿新闻去搞权钱交易。

第二、它们的出发点不同。一般商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一种产品,通过流通领域实行等价交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新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和立场报道事实的新发展,反映一种显性或隐性的状态,以其指导功能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向,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无论是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下,新闻报道在本质上说都是用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整个社会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以追求利润、更不是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

第三、它们服务的特点不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报刊广播电视的根本宗旨,这种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是无偿的。而商品的服务是按质论价,等价交换,具有交换性。把新闻服务的公益性变成商品服务的交换性,就改变了新闻广播事业的性质。

第四、它们的价值标准不同。新闻价值是从社会效果来衡量的,一篇报道新闻价值的大小,主要考虑它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教育意义以及认识意义等。因此,新闻价值是无价的,不能用货币来表现。而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价格。

第五、它们的功能不同。新闻的基本功能是效益性而不是赢利性。社会主义报刊广播电视传播新闻,传达政令,解释政策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反映社会文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都注重社会效益。而工厂企业生产和营销产品,是为了获取和增强经济效益,以扩大再生产。

此外,还必须杜绝“有偿新闻”。新闻商品化的集中表现是“有偿新闻”。“有偿新闻”的名目繁多,形式经常变换。其实质是在新闻活动中搞权钱交易。这种交易无异于“对新闻舆论的收买和贿赂”,其危害甚烈,“足以祸国误民”。(15)

反对新闻商品化倾向,并不是要否定新闻广播事业的经营管理,按市场经济法则办事。既要反对在新闻活动中搞权钱交易,维护社会主义新闻广播事业的党性、真实性和崇高信誉,保持新闻队伍免受腐蚀,又要支持新闻载体如报纸进入市场,加强经营管理,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总之要按照新闻规律搞好新闻宣传,按照经济规律搞好报刊广播电视业的经营管理。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对于新闻工作的基本观点。

1995年1月19日,江泽民同志在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指出:“中央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一项根本任务,是一件大事。学习要深化,研究要深化,宣传要深化。”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其中新闻思想也十分丰富,都是根据新闻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的深刻分析。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5页。

② 《列宁全集》第5卷,第8页。

③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02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1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6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5页。

⑧ ⑨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2页。

⑩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1页。

(11)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1页。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1页。

(13)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5页。

(14)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3页。

(15)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4页。

标签:;  ;  ;  ;  ;  ;  ;  ;  

邓小平新闻思想刍议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