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锋1 刘远明2 刘兆雄2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业由于其特点,成为众多行业中的高危行业。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行业安全问题的现状,根据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现存安全方面问题的成因,结合国家发展的国情和国外安全研究情况,来研究和探讨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安全现状分析;安全现状成因;安全管理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came a high-risk industry in many industries,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industry safety,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the cause of the existing safety problems,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China and Study on the safety of foreign national development,to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method and measure of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KEYWORD:security situation analysis;securitystatusof origin;safety management
1.国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现状及成因
1.1国内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成因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十多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层次上,建筑工程建设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安全生产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也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安全生产对建筑施工安全预防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并把安全生产纳入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把安全生产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此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 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年8月31日通过。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显的格外重要。然而,我国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却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未全部履行相应职责。一些建设单位不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签订霸王合同,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
第二,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65%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未能全部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第三,工程的复杂性不断提高,施工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工程规模性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复杂性的也不断提高。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新建T3A航站楼为例,十九个分包单位共同承建,施工组织庞杂。同时一个项目中多个工种、多个分部分项工程同时交叉施工。结构标高变化多、结构复杂,机电预留预埋准确定位难度大;材料设备技术标准要求高,种类多;机电专业协调配合多;参与施工的分包单位较多,达到19个分包单位。高大空间多,区域面积大,高空作业量大。
第四,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防护设施不全。如人工挖孔桩工程极易造成坍塌、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受材质影响可靠性低,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应严格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
第五,施工环境问题。由于建筑项目的不同,施工环境也参差不齐,大部分施工环境和条件并不是非常好,地势、气候等原因往往也会造成安全事故。
第六,安全监控设备的欠缺。受制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工程项目的投资,施工现场没有一套科学可靠的安全监控设备,从而导致无法预先分析潜在安全隐患,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国外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在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早,经验比较丰富。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上均比较先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也是基于在建筑施工环境、建筑施工设备和建筑施工制度上进行的。过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法令法规及相关制度都比较完善,另外,发达国家由于施工设备的先进性,其在安排施工进度的人员安排方式上的不同也会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在行政干预方面,德国就将建、管分开执行,德国联邦政府建设部统一管理全国工程建设活动,承担建设项目的规划、立项、招标与建设,但在地方进行建设工作时,具体的实施办法则由各地方政府制定。在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中,新加坡规定从业人员年平均培训小时占总工作时间的比率必须达到5%。新加坡还设立了面向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奖学金,保障并鼓励新员工积极参加安全培训。美国在施工安全预警和安全评价方面做得都比较好,由于美国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有足够的事故案例可以进行分析以做出施工安全预警,丰富的数据资源也对安全评价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根据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量化关系,对安全防范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控制措施
2.1加强安全教育
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做到:其一,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安全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其二,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其三,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等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其四,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其五,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
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具体而有针对性。
2.2坚持安全问题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定期组织安全相关演练,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事故发生时,处理事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例如消防演练、急救演练、紧急事故撤离演练等。通过演练活动,教育建筑施工人员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和防范用火、用电、用气、操作机械等引发的火灾、砸伤等不安全事故,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学会火灾初期灭火方法,增强逃生及急救知识,保护生命财产免遭损失。
2.3搭建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建立多方联合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施工企业应严格执行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事故。
施工企业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既要有针对性,又要简单明了。监测单位对施工中可能遇到影响安全的各种险情,必须按规定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向项目法人、监理和施工单位建议采取有效的技术防护措施。
2.4规范制度,完善相应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
加强安全法规制度建设,对存在违章指挥,不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强令民工冒险作业,长期连续作业的责任人,企业要建立施工现场工伤事故定期报告制度和记录,并建立事故档案。认真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调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将安全工作的违章情况、评估评价与招投标挂钩;对于“三类人员”不到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招投标手续;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参加工程投标时按相应规定扣减商务标书分;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企业,酌情给予暂停投标或降低资质等级处分。
2.5规范施工安全资料整理
除国家有关规范外,一般在地方(地级市以上)建设工程安全管理部门都专门编制印发了《建设工程安全资料整理办法》,在每个工程开工之初,就应建立工程安全资料档案,指定专人资料员收集并整理,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不能调动资料管理人员。安全资料必须保持真实、可信、完整、正确无误的原则。
2.6提高先进科研成果运用能力
国家应引导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大力推广实用安全科技成果。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减少和弥补人为的错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改变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努力做到建筑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比如,利用BIM建模技术、解放生产力,变手工操作为机械作业,变高空作业为地面操作,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掌握并运用人机工程学和安全心理学的科研成果,调整好施工操作人员的心理、生理特征和状况,避免员工在情绪低落时出现失常行为,有效规避人的不安全行为。
[结束语] 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构,主要的责任和义务是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康,维护建设行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确保各方面安定发展。在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有水平下,应加强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以政府监管为保障,以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制约,以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为依据,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主要手段,扎扎实实地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工作。面对目前我们存在的不足,认真反思和积极学习,从管理制度到技术革新都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的质量才能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文柱主编.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8;
[2] 段力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朱少青.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4] 王泉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5,5
[5] 黄献强.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7,12
作者简介:
张伟锋: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安装项目部暖通工程师
刘远明: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安装项目部总工程师
刘兆雄: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安装项目部项目经理
论文作者:张伟锋1,刘远明2,刘兆雄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事故论文; 作业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