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经济决策审计应注重民主_会议议题论文

重大经济决策审计应注重民主_会议议题论文

重大经济决策审计应关注民主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重大经济决策的民主性,但民主性体现在决策过程中,不易检查评价。目前,这方面尚无成熟的审计方法和系统的理论研究。2007年我区开始探索重大经济决策审计的民主性问题,重点揭示通过形式上的“会议决定”掩盖个人决策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重要的事不开会”现象。结合两年多的审计实践,本文总结了审计的基本环节,并初步设计了审计的基本程序。

审计应掌握的基本环节

重大经济决策“会议决定”是民主决策的实现形式和必经程序,应把握三个环节:

议题确定环节。确定议题是会议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开端,是民主集中制运行程序的首要环节。所谓重大经济事项是指重要经济工作部署、重大投资决策、重点专项资金的分配、单位大额资金支出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研究重大经济事项,除突发性事件外,都应执行议题征集和确定程序:由相关部门填报议题征集单,提出需研究事项并附汇报材料,经文秘部门初审、分管领导复核和主要领导确定,列入议事日程。该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议题范围规定不明确。部分单位未结合业务实际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明确规定,未将部门预、决算编审等事项列为议事内容。二是议题征集和确定程序不明确。部分单位无议题征集过程,会议研究的临时性事项较多。三是议题征集单所附资料不明确。部分单位议题征集单无附件,会议研究的事项由具体经办人员口头汇报。

会议形式决定环节。议题或议案确定后,须召开适当的会议进行研究,这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程序。研究不同的经济事项应采取不同的会议组织形式,并按照相关会议规则进行,各种会议不能互相替代,尤其不能用日常管理性质的会议代替有决策权的会议。该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混淆会议种类。部分单位用政务会议代替党组会议,甚至采取“碰头会”或者对书面意见传阅画圈等形式进行决策。二是各种会议的议事范围相互间界限不清。三是党政会议研究的决议不在职工大会上通报。

会议讨论表决环节。按照“集体研究、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会议前参会人员应仔细研究相关材料、充分沟通;会议中要各抒己见,明确表态,提倡党政“一把手”末位表态;表决可采取口头和无记名投票方式。会议记录应由专门人员负责,要求字迹清楚、正确无误。会议后,应将决议以纪要形式正式印发。该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会前研究不够。部分单位参会成员对研究事项的进展情况不了解,会议发言以询问基本情况为主。二是会议讨论不够。部分单位会议记录更多的是主要领导介绍情况、说明原因和表态,参会人员发言以赞同表态为主。三是决议不发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不准确。

审计的程序设计

审计应以被审计单位各种会议制度、议事规则的健全性和合理性为审计切入点,通过检查会前准备材料、会议讨论记录、表决记录、会议纪要等书面材料,最终评价“会议决定”是否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总体会议制度健全性、合理性审计。检查总体会议制度是否建立;已建立的总体会议制度是否能涵盖和控制单位所有的单项会议规则;是否能合理确定决策性会议和管理性会议所包含的种类;是否能对各种会议的权限做出清晰的划分。

单项会议规则健全性、合理性审计。检查是否按总体会议制度建立了各单项会议规则;各单项会议规则是否明确了各自的具体研究事项、是否存在重复和划分不明确之处;议题征集和确定程序是否严密;讨论程序是否建立了对主要领导发言的制约措施;表决是否明确了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条件;决议的执行和监督是否有明确规定;记录、纪要和档案管理规定是否详细。

会议规则执行的有效性审计。主要审查单位是否严格遵守制度和规则,重大经济事项是否按照会议制度召开适当的会议研究。对照相应会议规则,检查议题征集单及其附件是否齐全、会议记录内容是否完整、讨论发言是否充分、决议是否明确、会议纪要签发是否合规、会议议题对应的书面材料是否完整归档。

上述审计结果,可采用文字说明法、流程图法和调查表法予以说明,并进一步评价会议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

标签:;  ;  ;  ;  

重大经济决策审计应注重民主_会议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