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卫生领域的语言文字标准化

浅谈医疗卫生领域的语言文字标准化

一、医疗卫生领域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摭谈(论文文献综述)

赵运[1](2021)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国际组织语言政策——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文中认为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着,其语言政策也对国际社会的交流与语言应用影响深远。其中,医疗卫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世界卫生组织(WHO)近两年来更成为全球抗疫的核心协调机构。文章选取世界卫生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阐释世卫组织开展语言工作的社会动力,分析世卫组织语言政策的内容和形态以及语言政策在实现组织目标和愿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提炼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普遍性特征。

王晓军,朱豫[2](2021)在《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与语言服务研究——以天津五大道景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景观作为社会语言学领域的新兴分支,自1997年正式提出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语言景观的研究关注的是公共空间里各种各样的语言标牌及其反映的语言政策、语言使用现状、语言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增长与国际交往需求的日益提高,语言服务这一领域也成了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语言服务旨在发挥语言的工具属性,使其在各行业中传递信息、促进交流,从而达到为国家、社会群体或个人提供服务的目的。公共区域内的语言景观通过标牌向人们提供语言服务。可见,语言景观是语言服务的载体、表现形式与实现途径。本研究结合语言景观的场所符号学理论与语言服务的概念系统,创建融合型分析框架,选取天津五大道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实地收集一手语料,运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考察该景区语言景观的特点及其提供的语言服务资源、效能类型。最后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效能测评,考察国内外游客的态度与感知。研究发现天津五大道旅游景区不仅具有可供游览的历史风貌建筑,还有居民区、办公楼、医疗教育等机构,属于多功能综合性区域。该区域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在语码、字刻与置放等方面的丰富程度高于自上而下的语言景观。两类语言景观主要系文字资源型语言服务,部分非典型语言景观采用了语音资源,向社区居民及游客提供信息传递、文化传播、政策宣传、旅游形象塑造、商业利益获取等服务。基于此,提出了四条改善景区语言景观效应,改善语言服务现状的建议,即加强景区语言景观翻译质量的监测,加强景区语言景观语言服务的针对性,加强对景区语言景观的合理设置与更新维护,加强对景区非典型语言景观的建设与完善。该研究不仅对国内旅游景区语言景观进行了有益探索,还为提高旅游景区内语言景观的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以期提高语言景观的语言服务能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形象。

刘逸凡[3](2021)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语言生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冠疫情期间,抗疫标语、防疫信息、疫情状况通报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等各类公共场域中所发布、传播的疫情相关信息,均以语言为重要载体。从城市到乡村,从现实到网络,多语码的抗疫语言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受众提供了多元的语言服务,在高效传播疫情相关信息、普及科学防疫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综合运用话语分析与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挖掘抗疫语言的使用与需求特征,构建出新冠疫情时期公共域的语言生态研究框架,包括抗疫语言的使用特征、需求状况及相关语言规划三部分。研究认为,新冠疫情期间在公共场域内形成了一套使用于公共语言空间中的、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语言符号系统——抗疫语言。抗疫语言虽不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但它是语言在新冠疫情时期公共场域中的具体运用,具有特定交际目的,即传播疫情相关信息、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呼吁号召群众行动。本研究通过收集典型的抗疫语篇,自建语料库,对相关语篇进行话语分析,发现抗疫语言在使用时,会受到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影响,形成特定的体裁结构潜势,其体裁结构由三个必备语步和三个可选语步组成。抗疫语言整体生态较为和谐,其所产生的交际功能反作用于整个抗疫环境。在文化语境中,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在公共场域中彼此交融,互为补充。多种模态交汇融合,展现出“严肃认真、积极抗疫、全力以赴保卫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识形态。在情景语境中,抗疫语言的话语范围在时间、地点与社会热点话题的选择上有其特殊性。抗疫语言的交际者包括抗疫信息发布者、抗疫事件主体以及作为抗疫信息接收者的广大群众,其话语方式特征明显,表现为篇幅短小、口语化表达、祈使句式的高频使用以及修辞手段的灵活运用。但与此同时,仍存在非生态的抗疫语言现象,主要包括不文明、不规范的抗疫信息和不真实、不可靠的疫情谣言两类。另一方面,本研究以在抗击疫情中有着突出表现的河南省为例,调查居民的抗疫语言能力、语言态度与语言需求。据调查显示,居民对抗疫语言的使用情况较为关注,青年对抗疫语言的关注度要大大高于中老年。居民在整体上具备基本的语码应用能力,部分居民尚不具备语码转换能力。半数以上居民具备疫情谣言的基本识别能力,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存在识别困难的情况。其中,含有绝对化词语的谣言类型最容易被误判作真,其次是常识无特征类,再次是无明确信息来源类和信息指向不明确类。此外,居民对方言融入抗疫语言的现象,持两极分化的态度,而对网络流行语的融入则较为支持。绝大多数居民肯定规范、文明使用语言在疫情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并对不规范、不文明的抗疫语言表示反感。居民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语码应用能力、信息解码能力以及面对不规范、不文明的疫情信息时的行为等对居民的抗疫语言情感倾向会产生影响。居民对于抗疫语言的生态状况较为满意,但仍有部分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包括语言技能需求、文明规范需求和辨谣辟谣需求三大方面。通过综合分析抗疫语言在公共语言空间的使用,以及作为受众的居民的语言能力、语言态度与语言需求,本研究最终着眼于语言规划,将抗疫语言资源类型划分为主体与派生两大类别,并将其资源配置方式根据配置主体的不同,分为官方主导式与民间主导式两种类型。研究表明,抗疫语言资源配置具有多模态、动员性和依附性三大属性特征。抗疫语言资源的自身价值(包括隐性的语言规范价值和结构借鉴价值,以及显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和抗疫语言规划主体身份的差异成为推动抗疫语言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素。在语言规划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从本体规划、地位规划和服务规划角度提出如下七点建议:关注语言文明与语言真实,建立专门机构规范化管理相关术语;在确保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重要语言地位的同时,加快建立手语、盲文等特殊语言规范机制,提高手语、盲文在实际应用中的普及度与实用率;加大专业科普力度,提供防疫科普教育服务;扩大多语码覆盖面,提供抗疫语言技能培训服务;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抗疫语言翻译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专门语言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数字资源建设意识,建设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语料库。

钟宁桦,吴越,党兰玲,俞玮奇,王海兰,韩晗,葛金华,郭家堂[4](2021)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多人谈》文中研究指明城市语言治理的经济学视角钟宁桦,吴越(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随着近年来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语言治理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城市语言治理不属于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但是本文希望提供一些经济学的视角以飨读者。第一,经济学能够为城市语言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借鉴。在经济类普查数据中,

刘宏,徐欣路[5](2020)在《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工作具有"政府主导、学界引领、群众参与"的主要特点,在消除语言交际障碍、维护国家语言形象、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支撑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今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工作应在提升领域语言生活服务能力、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语言智能的深化发展、强化规范标准体制机制保障等方向持续推进,让这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新时代迈上新台阶。

苏日那[6](2020)在《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获取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据此分析该地区人文社会环境、日常生活领域、教育领域中的蒙古族语言生活现状和相关语言政策。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从蒙古贞的历史变迁(历史背景、人口变化)、文化传承与变迁(语言文化、媒体接触)、蒙古族教育概况(起步期、探索期、调整期)等几个方面,介绍、分析蒙古贞地区人文社会环境和语言生活环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第二章审视和研究语言政策问题。首先,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有关定义和目标着手,通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相关性,阐明了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影响语言实践;其次,基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蒙古贞地区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民族语文工作、民族教育工作、民族文化工作、民族干部培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蒙古贞地区民族政策落实情况;最后,针对语言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三章为分析和归纳日常生活领域部分。在蒙古族聚居区和蒙汉杂居区选择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的被试,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态度等方面对语言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语言价值观和语言实践的相互影响。其后,对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第四章为教育领域部分,在了解教学概况的基础上,对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包括对教师进行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态度等专项调查;对学生进行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学习态度等专项调查。在此之后,综合教育领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第五章系结语部分,以“正常情况下,语言与生活的万千变化没有偶然性,都是必然发生”为题,在调查分析、综合研究基础上分总结、结论、余论三个部分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总结部分,概括了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结论部分,对蒙古语使用现状、语言态度、语言流失概况等进行研究反思,并对其语言文化发展提出几点重要启示。余论部分,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龚鑫[7](2020)在《医学汉语教材词汇的语体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李现乐[8](2020)在《我国语言服务基本面貌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蓬勃发展,语言服务也异彩纷呈,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体现了语言及语言服务的价值。综观形态各异的语言服务,我们尝试从行业、产业和事业的角度加以梳理、考察,这或许可以窥见语言服务的基本面貌。行业的视角,主要审视行业语言服务,即依附于各行业,特别是依附于服务行业的语言服务状况。从语言种类上看,

王海兰[9](2020)在《导语》文中研究指明人类的语言服务活动自产生以来,主要朝着两条主线发展。一条是面向个体提供的专业化、针对性的语言服务,这种语言服务往往是付费的,我们称之为私人语言服务,比较典型的有语言翻译服务、语言培训服务等。当私人语言服务发展到一定规模,成为一种专门提供特定语言服务和产品的经营性活动集合时,就形成了语言服务行业或语言服务产业的业态形式,如语言翻译业、语言培训业。私人语言服务往往具有独立的产品形态,

杜宜阳[10](2019)在《智能时代国际化城市的语言生活治理 ——以上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化时代,伴随更加频繁、剧烈的人口跨国流动而产生的语言超多样性,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语言资源,但同时也为如何协调更加复杂的语言关系、如何处理多语环境中的交际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科技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语言生活和语言治理带来的新的变量。在此背景下,探究国际化都市中语言生活可能面临的新现象与新挑战,特别是智能技术在多语交际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对城市语言生活的治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上海五个外国人聚居区的公共空间为研究范围,以上海跨国移民和公共领域从业者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上海城市语言生活中人们对语言资源的使用有何特点;(2)智能技术在城市语言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3)智能时代国际化城市的语言生活治理如何实现。为回答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遵循解释主义范式,以质性研究中的语言景观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为基本研究路径,从空间语库和个人交际语库两个角度,通过观察、访谈和实物分析等手段收集数据,以类属分析、情境分析和时刻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探究城市空间中的语言资源状况和人们对这些资源的使用过程。本研究有如下发现:(1)虽然上海的多语资源配置呈现层次性与变动性特征,但总体上普遍采用以英语为国际通用语的做法应对多语交际需求,空间语库和交际语库中其他语言资源配置较少,原因在于上海的多语交际需求总量少、分布散,公共领域的机构缺乏动力配置相应语言资源;(2)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多语交际问题,跨国移民和本地公共领域从业人员普遍使用超语实践作为替代性策略,满足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交际需求,但超语实践的效果受到个人能动性与空间性的限制,不能完全解决多语交际中的问题;(3)移动应用和智能技术在上海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资源,增强了人们通过超语实践进行多语交际的能力;因不同人应用相关资源和工具的效果千差万别,除了技术产品本身的限制外,个人使用语言资源解决交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提出:(1)对于高流动性和超多样性的国际化都市,加强空间语库中以物质形式为载体的语言资源的可用性与可及性是比提升本地民众外语能力更加可行和有效的做法;(2)培养和提升人们使用一切可用语言资源和工具(包括物质形式的资源)进行多语交际的能力和意识,将个人能动性驱动的随机超语实践通过语言政策的引导变为稳定的超语能力;(3)互联网和智能技术是人们多语交际时可调用的最重要资源与工具,因此培养人们超语能力的最核心内容就是他们运用智能设备、智能产品解决交际问题的能力。

二、医疗卫生领域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摭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卫生领域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摭谈(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健康治理中的国际组织语言政策——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世卫组织
3 世卫组织语言政策的内容
    3.1 官方语言选择
    3.2 官方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选择
    3.3 医疗卫生领域的语言规范标准
        3.3.1 医疗专业标准
        3.3.2 社会行为规范
4 世卫组织语言政策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作用
    4.1 语言政策的目标
    4.2 语言政策的功能
    4.3 语言政策的关注点
5 结语

(2)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与语言服务研究——以天津五大道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研究背景
    2.1国际语言景观的研究现状
    2.2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现状
    2.3语言服务研究现状
3理论背景
    3.1语言景观中的场所符号学理论
    3.2语言服务中的语言服务概念系统
    3.3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4天津五大道景区语言景观的资源系统分析
    4.1语码取向
        4.1.1自上而下语言标牌的语码取向
        4.1.2自下而上语言标牌的语码取向
    4.2字刻与置放
        4.2.1自上而下标牌的字刻与置放
        4.2.2自下而上标牌的字刻与置放
    4.3非典型语言景观的资源系统分析
    4.4五大道旅游景区语言景观的特点
5天津五大道景区语言景观的效能系统分析
    5.1工具效能系统分析
    5.2经济效能系统分析
6五大道景区语言景观的效能系统测评
    6.1效能测评的结果及分析
    6.2问题与对策
7结语
【调查问卷A】
【调查问卷B】

(3)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语言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冠疫情防控中的语言使用
    第一节 文化语境中的语言使用
        一、意义潜势
        二、体裁结构潜势
    第二节 情景语境中的语言使用
        一、话语范围
        二、话语基调
        三、话语方式
    第三节 非生态的语言现象分析
        一、不规范、不文明的疫情信息
        二、不真实、不可靠的疫情谣言
第二章 居民抗疫语言生态状况调查
    第一节 语言能力
        一、公共语码应用能力
        二、抗疫信息解码能力
        三、疫情谣言识别能力
    第二节 语言态度
        一、对不同语码的态度
        二、对语言文明的态度
        三、对疫情谣言的态度
    第三节 语言需求
        一、语言技能需求
        二、文明规范需求
        三、辨谣辟谣需求
第三章 语言规划视角下的抗疫语言
    第一节 抗疫语言资源配置
        一、抗疫语言资源类型
        二、抗疫语言资源配置的方式
        三、抗疫语言资源配置的特点
    第二节 抗疫语言规划的驱动要素
        一、内部驱动:抗疫语言资源的自身价值
        二、外部驱动:抗疫语言规划主体身份差异
    第三节 抗疫语言规划的实施路径
        一、抗疫语言本体规划
        二、抗疫语言地位规划
        三、抗疫语言服务规划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主要特点
    (一)政府主导
    (二)学界引领
    (三)群众参与
三主要成就
    (一)消除语言交际障碍
    (二)维护国家语言形象
    (三)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四)支撑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
四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向
    (一)提升领域语言服务能力
    (二)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
    (三)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四)推动语言智能的深化发展
    (五)强化规范标准体制机制保障
五结语

(6)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
        0.1.1 选点原因
        0.1.2 选题原因
        0.1.3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蒙古族语言生活概况
        0.2.2 蒙古贞语言生活概况
        0.2.3 研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0.3.1 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0.3.2 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文社会环境
    1.1 历史变迁
        1.1.1 历史背景
        1.1.2 人口变化
    1.2 文化传承与变迁
        1.2.1 语言文化
        1.2.2 媒体情况
    1.3 蒙古族教育概况
        1.3.1 起步期
        1.3.2 探索期
        1.3.3 调整期
    1.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对策建议
    小结
第二章 语言政策
    2.1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
        2.1.1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相关定义
        2.1.2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目标
        2.1.3 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
    2.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
        2.2.1 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综述
        2.2.2 蒙古贞地区地方性法规(条例)
        2.2.3 政策落实情况
    2.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3.1 存在的问题
        2.3.2 对策建议
    小结
第三章 日常生活领域语言使用现状
    3.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3.1.1 语言习得和习得环境
        3.1.2 语言能力
        3.1.3 语言文字学习途径和动机
    3.2 语言使用状况
        3.2.1 家庭语言使用
        3.2.2 社区语言使用
        3.2.3 行政司法语言接触
        3.2.4 媒体接触
    3.3 语言态度
        3.3.1 语言的社会地位评价
        3.3.2 语言文字发展前景期望度
        3.3.3 行为倾向和双语教育态度
    3.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4.1 存在的问题
        3.4.2 因素分析
        3.4.3 对策建议
    小结
第四章 教育领域蒙古语文教学现状
    4.1 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4.1.1 教育现状
        4.1.2 学校概述
    4.2 蒙古语文教学现状
        4.2.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4.2.2 语言使用状况
        4.2.3 语言文字学习动机和语言文字态度
        4.2.4 教学及科研
    4.3 蒙古语文学习现状
        4.3.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4.3.2 语言使用状况
        4.3.3 学习态度
    4.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4.1 存在的问题
        4.4.2 对策建议
    小结
总结与思考
    一、总结
    二、结论
    三、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田野采撷
    附录三 数据资料
致谢

(10)智能时代国际化城市的语言生活治理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论文结构
    1.4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2.1.1 移动性与超多样性:全球化时代城市语言生活的基本特点
        2.1.2 交际语库与超语实践:全球化时代城市语言生活研究的新视角
        2.1.3 都市超语现象与空间语库:城市语言生活研究的空间转向
    2.2 国际化城市的语言生活治理研究
        2.2.1 从规划到治理:语言政策研究的演进
        2.2.2 移民语言生活:国际化城市语言生活治理的核心议题
        2.2.3 语言景观民族志:城市语言生活治理研究的新路径
    2.3 智能技术与语言生活
        2.3.1 传统互联网的语言研究
        2.3.2 移动数字交际
        2.3.3 网络空间的语言政策
    2.4 小结与讨论
        2.4.1 本研究的理论视角
        2.4.2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范式的选择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收集
        3.2.2 材料分析
    3.3 研究范围
        3.3.1 研究场景
        3.3.2 研究对象
    3.4 研究信度与效度
        3.4.1 研究的信度
        3.4.2 研究的效度
    3.5 研究伦理
    3.6 小结
第四章 上海城市语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4.1 早期上海的国际化与现代性
        4.1.1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建立
        4.1.2 外来移民涌入与华洋杂居
        4.1.3 上海的城市文化与多元性
    4.2 新时代上海的全球化之路
        4.2.1 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
        4.2.2 上海的人才政策
        4.2.3 上海国际社区的形成
    4.3 上海的智能化之路
        4.3.1 “互联网+”战略
        4.3.2 移动互联网与智慧生活
        4.3.3 智能技术与智能社会
    4.4 上海的语言政策
        4.4.1 宏观层面的语言文字法规
        4.4.2 宏观语言政策中外语的定位
        4.4.3 上海市层面的语言生活治理
    4.5 小结
第五章 上海城市语言生活中语言资源使用的特点
    5.1 上海城市空间中语言资源配置的特点
        5.1.1 层次性
        5.1.2 变动性
    5.2 上海城市语言生活中语言资源使用的特点
        5.2.1 超语实践作为交际策略
        5.2.2 超语实践的空间性
    5.3 城市语言生活中超语实践的限制因素
        5.3.1 城市空间中资源配置的不确定性
        5.3.2 机构语言政策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上海城市语言生活中的智能技术
    6.1 网络空间中的语言资源
        6.1.1 传统互联网中的语言资源
        6.1.2 移动互联网中的语言资源
        6.1.3 智能技术中的语言资源
    6.2 智能技术在语言生活中的应用
        6.2.1 突破交际的时空限制
        6.2.2 转化交际需求
        6.2.3 转换交际模态
    6.3 语言生活中影响智能技术应用的因素
        6.3.1 意识因素
        6.3.2 知识因素
        6.3.3 经验因素
    6.4 小结与讨论
        6.4.1 网络语言资源的全球性与本地性
        6.4.2 企业外部语言政策的影响
第七章 面向全球化与智能化的城市语言生活治理
    7.1 智能技术为国际化城市语言生活治理带来的机遇
        7.1.1 丰富语言资源的可用性
        7.1.2 提高语言资源的可及性
    7.2 智能技术为国际化城市语言生活治理带来的挑战
        7.2.1 从超语实践到超语能力
        7.2.2 科技企业的语言政策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发现
    8.2 主要贡献及创新
        8.2.1 理论意义
        8.2.2 实践意义
    8.3 研究局限
    8.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在沪跨国移民访谈大纲
附录2 在沪跨国移民访谈转写节选
附录3 本地公共领域从业者访谈大纲
附录4 本地公共领域从业人员访谈转写稿节选
附录5 田野观察笔记节选
附录6 主要年份在沪外国常住人口
附录7 上海分年龄、性别及目的来华境外人口统计(节选)
附录8 上海各地区境外人口户数与人口数统计(节选)
附录9 上海各地区境外家庭户规模统计(节选)
附录10 虹桥外国人服务站田野调查点
附录11 上海外国人展田野调查现场
附录12 联洋社区涉外服务站田野调查现场
附录13 碧云CCS社区开放日活动田野调查现场
附录14 CharityLink慈善活动田野调查现场
附录15 虹梅路老外街田野调查点
附录16 《上海市公共信息多语种服务手册》发布现场

四、医疗卫生领域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摭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健康治理中的国际组织语言政策——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J]. 赵运. 外语电化教学, 2021(06)
  • [2]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与语言服务研究——以天津五大道景区为例[J]. 王晓军,朱豫. 语言服务研究, 2021(00)
  • [3]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语言生态研究[D]. 刘逸凡. 扬州大学, 2021(01)
  • [4]“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多人谈[J]. 钟宁桦,吴越,党兰玲,俞玮奇,王海兰,韩晗,葛金华,郭家堂. 语言战略研究, 2021(03)
  • [5]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J]. 刘宏,徐欣路. 语言文字应用, 2020(03)
  • [6]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 苏日那.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7]医学汉语教材词汇的语体分析[D]. 龚鑫. 暨南大学, 2020
  • [8]我国语言服务基本面貌与发展趋势[A]. 李现乐. 语言生活皮书——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 2020
  • [9]导语[A]. 王海兰. 语言生活皮书——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 2020
  • [10]智能时代国际化城市的语言生活治理 ——以上海为例[D]. 杜宜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浅谈医疗卫生领域的语言文字标准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