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工业革命--从工业时代向新工业时代的转变_纳米科技论文

论新工业革命--从工业时代向新工业时代的转变_纳米科技论文

论新工业革命——从工业时代向新工业时代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论文,时代论文,工业革命论文,向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事实证明,人类正在进行一场新文明革命。如何认识目前人类正在进行的这场新文明 革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在《文明的演进与新工业革命》(《光明日 报》2002年4月11日)一文中,我提出这种新文明是一种“新工业文明”,是继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和(旧)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工业文明”有着自身的 本质特征和特定内涵,与迄今为止各种关于新文明的认识和称谓都有较大差异和区别。 因而,有必要对“新工业文明”和“新工业革命”问题做一番更深入更详细的研究和阐 释。

一、新工业文明的本质特征与多维视野

现在,人们大都不怀疑人类正在进入新时代或新文明,并且认定这是一种比工业文明 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然而,在如何认定这种新文明和如何命名这种新文明 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新事物 层出不穷,人们也一直在不停地为新时代新文明做着不同的花样翻新的解释。为什么会 出现这么多关于新文明的不同认识呢?经过一番分析和思考之后,不难发现,其原因主 要有两条:其一是关于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规律不明确;其二是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划 分标志和尺度不确定不统一。那么,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是什么呢?人类文明各历史形 态的划分标志和尺度又是什么呢?

关于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我在相关的一些论著中曾作了较详细的探索与阐释。其基 本观点是:大自然历经长期进化而形成了物理物质层、化学物质层、生命物质层和人类 文明层(智慧圈);人类发展的方向和实质是不断创造和开拓文明层(智慧圈);人类发展 或者说文明层(智慧圈)演进的特点是,循着人类对自然物质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 认识与改造而不断深化和拓展;人类文明的演进实质上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式 的划时代变革,是智慧圈的新拓展和新的文明形态的产生。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 看,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线索是:对生命物质的认识与改造时代(生物文明)→对化学物 质的认识与改造时代(化学文明)→对物理物质的认识与改造时代(物理文明)。当然,文 明演进具有累积性,前期文明会在后期文明中作为要素而积淀。此外,每种文明形态又 都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在初级阶段,人类活动主要是对天然存在的某类物质形态 (物质层次)的采集和利用,这是一个单向生产过程;而在高级阶段,人类则能够人工生 产该类物质和进一步利用该类物质,并形成循环式利用的生产过程。这样,上述三个大 时代又可分为六个小阶段或小时代,即天然生物时代与人工生物时代、天然化学时代与 人工化学时代、天然物理时代与人工物理时代。这六个时代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六种 文明形态。实际上,天然生物时代(采集渔猎天然的植物和动物)就是最早的采猎文明, 人工生物时代(种植植物养殖动物)就是其后的农业文明,而天然化学时代(采掘和利用 天然化学物质)则是近现代的工业文明。按这个规律和线索向后推进,工业文明之后的 新文明就是人工化学时代即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文明亦即新工业文明。从这里 可以看出,我关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文明是人工化学文明亦即新工业文明的推论决不是 仅凭一些文明新现象而简单做出的,这是遵照人类文明演进的本质及规律来做出的。

确定划分人类文明形态的标志和尺度,必须坚持人类文明演进的本质与规律。既然人 类文明的演进在本质上是由浅入深不断推进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那么文明形态相互区 别的根本标志和尺度就应该是对自然认识与改造的不同历史水平及相应文明成果。归根 到底,不同的文明形态显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不同发展水平的联系与作用,而这主要 就体现在人类对不同自然物质层次的认识和改造活动及其成果上。说得再简单一点,不 同文明形态的根本标志就是不同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不同的自然对象、生产 工具和生产产品)。历史的事实证明,物质生产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与最终决定力 量。所以,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所以区别开来,主要就在于它们体现了人 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层次的不同、水平的不同,亦即物质生产力、生产方式的不同。

当然,任何一种文明形态决不是只由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组成,也不是只有生产 力和生产方式,而是由诸多文明要素组成。文明形态的要素是多元的,有生产力、生产 方式方面的,还有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方面的,而这众多方面、层次、 关系本身又是可分的,每种文明形态的特征及区别都表现在方方面面而决不是只体现在 生产活动上。但是,尽管文明形态的要素是多元的,文明形态的特征是多方面的,但在 文明形态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归根到底却只能是生产活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其他要 素都是在生产活动的主导下发挥作用的,居于从属地位。当然,其他文明要素的从属作 用也决不可低估,它们有时会对作为主导因素的生产活动发生重要影响。

新工业文明作为一种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有其本质特征或根本标志,同时也有 其他相关的新文明特征。新工业文明的根本特征是:人工化学时代,即人工创造和利用 化学物质的时代。这个本质特征是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关系上揭示出来的,同时 还遵循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活动是由浅入深而不断向前推进的基本规律和总趋势 。由这个本质特征所决定,新工业文明还必然也必须具有其他一些特征,如工具以及人 与工具关系的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的知识化,政治活动的民主化,社会 组织的系统化全球化,社会生活的休闲化服务化,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化,人类活动时 空的拓展化深入化,等等。所以,这就又形成了关于新工业文明的多维视野,即从不同 社会活动视角观察新工业文明就会发现它的不同特征及表现。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 ,工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只要这个本质特征未被改变, 这就仍然属于工业文明。因此,目前许多关于新文明的认识和称谓,涉及的尚不是工业 文明之后的新文明,而不过是工业文明的新发展或新阶段。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新工业文明虽然有多侧面多角度的因素与特征,但其主导因素 和根本特征是它的生产活动的特有形态,只有抓住新工业文明作为“人工化学时代”的 根本特征,才能真正弄清它在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上的实质与地位,才能进一步准确地把 握它在其他方面的特征。如果我们忽视了新工业文明的本质特征而只关注到它的某一个 次要侧面和特征,往往就会导致过分夸大某一因素并把它看成主导因素,因此容易迷失 人类文明演进的根本方向和正确方向,甚至误入发展的歧途。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之 所以需要下大气力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大视野中准确认识人类正在进入的新文明新时代, 正确地把握新工业文明的本质、根本特征及其与其他各种特征的关系,正是因为目前在 关于新文明的认识上的确存有诸多混乱并有可能误导我们的新工业革命。事实表明,已 经到了必须正确认识新文明的本质、特征、内容、实现方式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 略的时候了。不论对于全球的发展还是对于中国的发展,都是如此。

二、新工业革命的内容

把新文明革命认定为是一场由“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旧)工业文明向“人工 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工业文明的转变,这就进一步决定了这场文明变革所必然具 备的内容。作为一场人类文明形态的大转变,新工业革命决不只是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 的事情,而是整个人类文明体系的一系列变革。

首先,是新科技革命。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社会生产过程已逐渐成为科学技术的应 用过程。新工业革命必定要形成新的关键科技体系和标志性生产力。至今,人们大都把 信息科技看作新文明的关键科技,因而许多人把新文明认定为“信息文明”。然而,信 息科技的作用主要在整合人与人、工具与工具、人与工具,在于提高人对自然的认识与 改造能力,而不能直接沟通人与自然,不能直接表现在人对自然的作用上。换句话讲, 信息科技只能作为调控因素发挥作用,对自然的直接作用还必须是物质的和能量的。从 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及总趋势看,如果说工业文明的关键科技和标志性生产力体现在人 对天然化学物质的采掘、冶炼、加工、制造上,那么,新工业文明的关键科技和标志性 生产力就应该是能够导致人工创造化学物质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说的再具体一点,就 是应该能够以微观粒子(原子甚至基本粒子、小分子)为基本原材料而生产各类分子乃至 各种宏观化学物质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关于这种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著名的美国物理 学家费因曼早在1959年就说过:“我想要谈的是关于操纵和控制原子尺度上的物质的问 题……我已经说明这方面确有发展潜力——我们可以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进一步缩小器 件的尺寸。现在我想说明的是这一发展潜力还非常之大。”(引自Michael Roukes:《 大有发展前途》,《科学》2001年第12期)费因曼预见到的一系列现已牢牢站稳脚跟的 科技领域,包括电子束与离子束制造、分子束外延生长法、纳米压印术、投射电子显微 镜、单个原子操控、量子效应电子技术、自旋电子技术等。这些目前被统称为纳米科技 的新成果,正在把人类引向“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工业文明。所以,可以肯 定地说,能够使人类直接操控原子(甚至基本粒子)的微制造科技(同时也是微分解科技) 是新工业文明的关键科技,其微制造手段就是新工业文明的标志性生产力。纳米科技等 微制造科技是一种从小到大的物质深层次生产技术,原则上它可以从原子层次上把各种 物质作为原材料来制造出一切我们想制造的东西。从原子层次看,物质资源几乎是无穷 的,一切化学物质都可以进入循环式生产,因此,对纳米科技等微制造科技而言,既不 存在化学资源短缺,也不存在化学废料。工业时代由于采掘天然化学资源而导致生态失 衡,但人工创造化学物质的新工业时代必将再度使生态平衡。微制造科技肯定也离不开 信息科技,它将是一种高智能化的科学技术。

除了纳米科技等微制造科技,新工业文明还必然有许多其他相关科技革命成果,但它 们的新发展都与纳米科技密切相关。(1)信息-智能科技,信息科技将会由于纳米科技而 获得巨大飞跃,进一步向智能化发展,更有力地整合“人-工具-人”,使人类智能获得 质的转变和提高。尤其是把信息科技与纳米科技结合起来形成复合的“信息-纳米”新 技术,更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新事物。(2)新能源科技,主要能源将逐步由天然化学能源 转向直接物理能源或由物理能源人工生成化学能源,例如对太阳能、原子核能的直接利 用,以及运用太阳光能从水中分解出氢以制造氢燃料电池等。这都使能源开发进一步深 层化,是人类对自然物质层次深入认识、开发的结果。(3)生物科技,将从细胞层次推 进到生物大分子层次、小分子层次、原子层次甚至基本粒子层次,从物质深层次切实把 握生命的机制,真正实现人工创造生命。生物科技实际上也是深层次的微制造科技,是 从小到大地构造物质复杂大系统的人工过程,所以,人工化学时代必定是彻底揭开生命 奥秘的时代。(4)太空科技,由于微制造科技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活动能够脱离 对生命物质和复杂化学物质的直接依赖而把更广大的低级物质纳于实践作用范围,这也 就是说,人类可以把地球之外的无机星球作为改造对象而人工生成各种复杂物质(化学 物质以至生命物质)。信息科技与微制造科技的结合,还使人类可以借助高智能化的工 具去自控制地在宇宙中运行和发生作用,从而拓展了人类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时空。这表 明,人类对大尺度时空的开拓是可以依赖智能化工具去“代劳”的,并非必须依赖于人 的生命机体直接到大时空中活动。总之,新工业文明是一个以智能化微制造科技为主导 的人工化学时代、人工创造生命时代、高信息化时代、太空时代、生态平衡时代。

其次,是新产业革命。新工业革命中的产业革命将会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新产业 革命主要源于新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推动形成了新产业并改变了旧的产业结构,总体 上形成了产业的高知识化高新科技化;其二,形成了产业的有机化网络,形成了循环式 生产方式;其三,产业结构的二元化,总体上形成生活性产业群与创新性产业群,其运 行规则将发生重大变化。新产业革命将主要发生在三方面:第一,新工业革命形成了新 产业群,这主要发生在纳米科技、信息科技、新能源科技、生物科技、太空科技等高新 科技的产业化上。这些新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形成了深层次生产和循环式生产方式,使 化学物质和生命物质得以循环式生产和利用,将使人类逐渐摆脱天然化学资源短缺及生 态恶化,并进入更加自由的发展天地。第二,新科技手段将改造旧的产业技术使其面目 全非,形成产业升级,例如,微制造科技与生物科技将使传统农业发生从仿自然生产向 完全人工生产的重大转变。第三,新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将压缩乃至取代许多旧的产业, 形成产业总体比例变化。这三个方面的变化,完全改变了旧工业文明的产业结构。

再次,是新社会体制革命。新的社会体制变革的基本特点是由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 命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新工业革命将促使社会体制发生四个方面的主要变化:其一 ,形成社会化、全球化的科技、生产、经济等关系;其二,社会结构和社会成分的知识 化,知识劳动者成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其三,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与调控化的统一,信息 化技术促进了有效调控机制的形成;其四,政治的广泛民主化。从总体上讲,工业文明 是国际化时代,新工业文明则是全球化时代,全球人类形成了更加有机的社会组合体制 。新体制革命也会促进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

最后,是新观念革命。新工业革命中的观念革命将是人类主观世界的一场大变革,将 涉及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一系列转变,尤其是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转 变。世界观是各种观念的基础,世界观的转变,涉及到自然观、人类观、文明观的变化 。新工业革命使人类触及到自然的更深层奥秘,人们开始把自然观与人类观、文明观统 一起来,充分认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与作用、人类对自然认识 与改造所形成的文明的本质及历程,使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本质与方向,更 清楚地定位新工业文明,更自觉地推动新工业革命。价值观是决定人类行为取向的观念 ,是各种观念中的核心因素。新工业革命是一场认识与实践的大变革,这必定也是一场 价值取向的大转变,其要害是从生存价值向创新价值的转变、从个体价值向类价值的转 变、从人类价值中心向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大自然价值中心的转变。价值观的这三大转 变与自然观、人类观、文明观的转变是相统一的,这是因为,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以及人类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统一认识,必定会在价值取向上 、实践追求上发生重大转变。

总之,以智能化的微制造科技为主导的新科技革命、以人工生产化学物质亦即物质的 深层次循环式生产和利用为主要标志的新生产力和新产业革命、以社会化全球化为主要 特征的社会体制革命,以及以形成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大自然价值观和类创造价值观为 核心的观念革命,从总体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即新工业文明。

三、新工业革命的实现方式

新工业革命既然是一次人类文明形态的大飞跃,那么这次文明飞跃是怎样实现的呢?

历史表明,从旧文明向新文明的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巨大转变而不是直线推移来实现的 ,这种发展应叫做“转移式发展”。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艾尔斯说得好:“蒸汽船不 是进化发展的帆船;汽车不是马和马车的进化型改进;晶体管不是一种较好的真空管, 如此等等。”(罗伯特·艾尔斯:《转折点》,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农业 文明不是采猎文明的直线推移,工业文明也不是农业文明的直线推移。“转移式发展” 所突出的发展特征,在于它的转折性、非线性、间断性、创新性。人类文明的转移式发 展,指的是文明性质、形态、方向的转折,从旧文明的视角向前直线展望是看不到新文 明的。

新工业文明如果真的是一种比工业文明更为高级的人类新文明,那么它的实现也必须 采取转移式发展,即从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实现一场文明性质、形态、方向的大转变,具 体地体现在新工业革命的各项内容上。第一,科技支撑体系的大转移。工业文明的科技 体系主要是为采掘、冶炼各种天然化学物质以加工制造成各种宏观工业物品服务的,高 度发达的是各种宏观生产制造技术,即使信息技术也主要是提高了宏观生产制造的自动 化。从工业文明到新工业文明,科技支撑体系将发生从为宏观生产服务到为微观生产服 务的大转变,其主导科技和标志性生产力是智能化的微制造科技。不能在科技领域实现 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就不可能从“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旧工业文明向“ 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工业文明的转变。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文明转移环节。 第二,产业支撑体系的大转移。工业文明的产业支撑体系是宏观生产产业,从对天然化 学物质的采掘、冶炼到加工、制造,这也就是“工业”的原本涵义。新工业文明的产业 支撑体系是以微制造为主导的人工化学生产体系,这也是一个循环式生产体系,从宏观 生产到微观生产、从单向生产到循环生产的转移是由旧工业产业体系向新工业产业体系 转变的本质。同时,新工业文明从更深层次对物质生产的把握是一种对物质个体形态深 层次的把握,这也会在物质群体形态上即宇观层次上(太空)获得更大开拓。从人类活动 尺度上讲,这是在向微观与宇观即小与大两个方向上拓展。所以,新工业文明的产业支 撑体系也在向太空拓展,即从地球产业向太空产业转移。第三,社会体制支撑体系的大 转移。新工业革命在社会体制上的变革,主要是促进人类进一步从国家社会向全球社会 的转移,逐渐形成全球化的公正、紧密关系,这一转移,将带来人类社会体制的一系列 新变化。第四,价值支撑体系的大转移。人类的一切活动均以价值为思想支撑和行为导 向,不同的文明内含着不同的价值支撑体系。旧工业文明的价值支撑体系是以重个体价 值、重生存与享乐价值为主要特征的,集中地表现为追逐个体利益和物质利益。新工业 文明开始超越人的狭隘生存层次,把人的活动视野引向人的类价值、人与自然相统一的 大自然价值,凸现出人类的创造本质,因而其价值支撑体系是以重类价值、重大自然价 值、重创造价值为根本特征的。不能逐步实现这种价值支撑体系的转移,也不可能真正 实现从工业文明向新工业文明的转变和飞跃。

在工业文明向新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旧工业文 明的持续发展问题。任何一种新文明的诞生都不会很快和完全导致旧文明的灭绝。在新 工业革命中,旧工业文明还会持续发展一个时期,然后逐渐被新工业文明所改造而成为 一种新文明要素或亚文明。所以,进行新工业革命并不能马上取消工业文明的存在与发 展,而应采取新的措施维持工业文明的持续发展。但是,工业文明的持续发展必须遵循 新的原则,主要有三条:其一,适度发展原则,选择那些必需的又有持续发展可能的工 业文明因素,给予适度发展;其二,节约与生态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能使人 类文明陷于生态危机而不能自拔;其三,纳入原则,使工业文明与新工业文明接轨,并 逐渐使其改造成为新工业文明总体中的要素。

四、新工业革命的兴起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新工业文明正在孕育、兴起之中。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至今对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文明 的真实面目仍缺乏准确而又深刻的把握,作为“人工化学时代”的新工业文明理念尚在 人们的视野之外,人们甚至会怀疑这样的新文明能否出现。因此,这的确需要我们认真 仔细地考察一下正在兴起的新工业革命,以便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新工业革命的兴起,虽然表现在诸多具体方面,但最直接最重要的是新工业革命发生 的原因是否已存在。表面上看,似乎新工业革命完全是由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所至,实则 不然。这是因为,什么属于“新科技革命”,哪些新科技成就能够被采取并发挥作用, 这要取决于文明演进的机制,即自然的挑战与人类的应战机制。人类之所以选择了新工 业革命的发展道路,首先是为了应对旧工业文明陷于的危机与困境。工业文明由于以采 掘、冶炼天然化学物质并进而加工制造各种人工产品为特征,因而最终必然导致天然化 学资源匮乏以及人为形成的化学污染、生态恶化。可以肯定地说,在旧工业文明的框架 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天然化学资源是有限的,必定会用尽;人为化学污染也是无法用 工业文明手段(宏观生产技术与单向生产过程)解决和避免的,必定造成生态恶化。因而 ,人类必须寻求和开拓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即更深层次地触及自然,努力实现人工生产 和利用化学物质,深层次地进行循环式生产(彻底克服资源匮乏和污染),而这就是新工 业文明。我们看到,目前人类正在努力开拓这条能够跳出旧工业文明困境的新文明之路 ,显然这表明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

新工业文明的萌芽,十分集中地表现在新科技革命的领域,而这又十分突出地表现在 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微制造科技方面。我们可以看一看纳米科技异军突起的历程 :1968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可以沉积出单层原子的新技术;1981年,Gerd Binnig等 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它可以使单个原子成像,这将打开操作原子的新纪元;1989年 ,IBM公司用单个氙原子写下了该公司名字的3个字母,人类第一次直接控制单个原子, 从此以后,如何对原子进行操作成了新的研究重点;1990年,贝尔实验室推出跳蚤般大 小的纳米机器人,这可能引发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展现出微制造科技革命的无 限宽广远景;1991年,日本筑波NEC公司发现了碳纳米管;1993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 一种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相连的虚拟现实系统,使用者通过它可以看到并触摸原子;1998 年,荷兰科学家用碳纳米管制造出一只晶体管;1999年,美国科学家证明单个分子能够 起分子开关的作用;2001年,IBM公司宣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碳纳米材料晶体管阵列,从 而使“分子计算机”的理想走向现实……总之,纳米科技正在新型材料、医药产品、微 电子元件、光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迅速开拓。纯正意义上的“纳米”科技,就是从单 个原子出发“构建”任何东西的微制造科技,同时它也是可以把任何东西“分解”到原 子的微分解科技,因此,它是“人工创造化学物质”的关键性科技支撑,它的发展最终 必定把“采掘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宏观生产方式和单向生产方式推向“人工创造和利 用化学物质”的微观生产方式和循环生产方式,即把人类文明从旧工业时代推向新工业 时代。

目前,新科技革命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大量新成就,但它们都可以或都应该从微制造 科技(人工化学)的角度加以理解和把握。例如,生物科技从细胞层次突破到生物大分子 层次,这是触及生命的化学(分子)机制,它还会进一步发展,直至触及原子乃至基本粒 子层次,人类才能真正把握生命的奥秘。所以,生物科技终究也是微制造科技,即通过 “原子→分子→细胞”的路线达到人工控制和创造生命。再如太空开发科技,当人类到 达其他星球之后就会发现,大自然只给人类提供了各种化学元素(原子)的原材料,人类 要想在太空中呆下去,必须运用微制造科技去人工创造一个适宜的化学乃至生命环境。 所以,太空开发科技归根到底也是以微制造科技为支撑的。再如新能源科技,人们正在 开发“太阳能→水分离氢→氢燃料电池”技术,这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重要新能源,而这 一技术的理论本质也是“物理—化学”过程,即由基本粒子(太阳光)到氢原子再到氢燃 料电池的人工化学技术。由此可见,新能源开发的出路也是摆脱天然化学能源的束缚而 走向人工“物理—化学”之路,这正属于新工业时代的“人工化学文明”,新能源科技 亦即属于新工业革命的范畴。

人类文明自进入工业时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呈现出加速度发展趋势。在20世纪的100 年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世纪中,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产业革命突飞猛进, 工业文明作为现代人类的主流文明已经达到它的巅峰。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明确两 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人类在21世纪必定跨入新工业文明,而新工业文明与旧工业文明 有质的不同,全球各地区各国家有可能在新工业革命中发生新的分化,形成文明水平的 重大差异和不平衡。第二个问题,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回避新工业革命提出的新挑 战,更不可能脱离新工业革命而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事实表明,旧工业文明曾是西方国 家的发达之路,这是由于全球的不平衡发展给西方国家提供了特定历史条件,但是,与 旧工业文明相对应的自然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这决定了全球人类不可能在旧工业文明形 态中都获得同等发达水平。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在旧工业文明框架中像我国这样的 后发展人口大国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现代化和能否在旧工业文明中持续发展的问题。此外 ,按特定的自然资源与特定的文明水准相对应的法则看,即使我们拥有某种丰富化学资 源,也可能随着新文明水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变得落后。由此可见,时代发展到今天 ,只要我们想发展、想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就必须进行新工业革命,必须全面确立21世 纪的发展战略。

确立21世纪的百年发展战略,要顾及到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全球文明的百年发展大趋势 ,这就是说,我们要在中国今天的发展基础上利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完成新工业革命。今 天的中国是一个什么发展状况呢?一方面,我们还处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文明 的局限正在快速显现出来但尚未完全暴露;另方面,我们在新科技革命等领域已逐渐涉 足新工业革命,甚至在某些局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许多西方国家落后。这表明了一个事 实,新工业文明与旧工业文明并不完全是直线相接的,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实 现跨越式发展。实际上,古埃及的农业文明并不是建立在世界最发达的采猎文明基础上 ,英国开拓工业文明也不是拥有世界最发达的农业文明。新文明形态的间断性、转折性 往往会给原本并不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带来后来居上的历史机遇。所以,新工业革命不仅 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避免旧工业文明的危机提供了条件,也为我国在不拥有充分发达的 旧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应瞄准新工业革 命的关键科技支撑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当然,工业化也不可能完 全跨越,只是不需要追求最发达的旧工业化,同时还应避免这种过度的旧工业化以免陷 于旧工业文明造成的危机而影响实现新工业革命。因此,应该考虑提“适度工业化”。 所谓“适度工业化”,就是以不超越自然资源的负荷、不严重破坏环境、能较长期维持 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基准并保证新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

从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总体上看,必须符合人类文明在当代发展的大趋势即新工业 革命的兴起,把“适度工业化”的发展与新工业革命结合起来。因此,21世纪的中国百 年发展战略应该是一个复合战略,其中包括一个初级战略和一个高级战略。初级战略是 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也是可持续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高级战略则是新工业革命的发展 战略。这两套战略在百年历程中应分阶段地给予不同的实施:在上半世纪,一要完成“ 适度工业化”发展,二要大力开拓新工业革命,在新工业革命的关键领域力争居于世界 前列;在下半世纪,全力推进新工业革命,力争在21世纪末完全进入新工业文明。

标签:;  ;  ;  ;  ;  ;  ;  ;  ;  ;  ;  ;  

论新工业革命--从工业时代向新工业时代的转变_纳米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