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施田间灌溉渠道防渗设计与施工论文_袁丽

水利设施田间灌溉渠道防渗设计与施工论文_袁丽

四川省南充市 637100

摘要:我国有着极为广阔的幅员面积,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始终是极为突出的。对灌溉渠道进行防渗处理的最关键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控制经由渠道渗入渠床而可能流失的水分。最为合理的灌溉渠道防渗措施应当在确保经费投入最小化的基础之上,确保水源能够长期、并且持续性的输送至灌溉田地当中,进而为灌溉区域内,各类农作物的生产提供必要的灌溉水源作为支持。

关键词:田间灌溉渠道;防渗设计;研究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田用水占总用水比例的60%以上。在农田灌溉输水方面,渠道输水是最主要的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大,不仅降低了渠系水的利用系数,浪费了水资源,减少了灌溉面积,而且会增加农民的灌溉水费负担,还可能引发农田渍害和盐碱化地区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此,明确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施工的必要性,探讨农田灌溉渠道常用的防渗施工技术是节省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举措。

1 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施工的必要性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性要素。我国目前农田灌溉的主要供水方式是渠道输水,在输水过程中渗漏问题突出。我国农田灌溉引水总量年均约3445亿m3,有效利用率不足40%,其中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是水资源无效损失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发现:在一些沙土、黄土和石砾较多的农田环境中,传统渠道的渗漏损失高达输水量的50%~60%,每年由此造成的水资源损失超过1000亿m3。由于渠道的渗漏损失,水资源短缺与农田灌溉用水增加的矛盾更加突出,缺水导致的农作物减产、歉收屡见不鲜。面对这一现实,农业水利建设确立了以渠道防渗为重点的节水措施。根据研究测算,采取过防渗技术手段的渠道,渗漏损失可降低50%~90%,如果我国250多万公里的农田灌溉渠道都进行了防渗处理,就相当于增加了500亿m3以上的农田灌溉水量,这差不多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引水总量的3倍。因此,强化农田灌溉渠道的防渗施工, 最大限度地减少渠道的渗漏水量,降低灌溉成本,是完善农业水利工程,提高输水效率的当务之急。

2 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渠道防渗策略

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渠道防渗的过程中,更要做好土料防渗、砌石护面防渗、混凝土护面防渗三个方面的具体防渗。

2.1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渠道的土料防渗

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渠道防渗的过程中,其渠床的土质主要是沙土和一些黄土,往往有着相对严重的渗漏现象,进而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对农产品的生长同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农田灌溉渠道防渗的过程中,就要保证地下水位有着持续上升的状态,并将工程管理维修费用显著加强,进而保证工程的安全进行。在土料防渗的过程中,就要做好黄土夯实防渗、灰土护面防渗以及草泥护面防渗。对于黄土夯实防渗过程中,尽可能的将土壤密实度显著增加,并将渗漏减少,对土层进行分层挖松处理,并做好封层夯实。灰土护面防渗的过程中,就要保证石灰和土的混合比例为1:5,并借助于碳化胶结的作用,保证有着较好的灰土强度,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养护,养护过程中,对水流速进行合理的控制,并避免护面塌陷现象的发生,保证有着较好的耐久性。草泥护面的过程中,就要合理的制作防渗护面,将土料在施工渠槽内进行堆放,并进行浸泡,将砸碎的草料加入,保证有着充分的拌合,之后进行堆放发酵,定期的进行翻动,并在清理好的渠床上进行涂抹,避免裂缝的发生。

2.2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渠道的砌石护面防渗

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渠道砌石护面防渗的过程中,主要是做好浆砌片石护面的防渗,在浆砌片石护面防渗的过程中,就要保证农田灌溉渠道中的浆砌片石护面有着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的结构,并保证有着较小的受冻影响和较强的抗冲能力,这种农田灌溉防渗过程中往往有着相对较高的造价,在将防渗效果提升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于白灰砂浆和水泥砂浆,对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处理,对排水孔进行预留,将地下水排出,进而将砌体背部饱和水的压力显著减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干砌卵石护面防渗的过程中,往往是就地取材,并将工程寿命显著增长,在实际的运用初期,就要将输水损失量降到最低,提高抗冲磨能力,断面形式多采用梯形,并依据于渠道的大小和渠床土质情况,提高输水输沙的能力,保证有着稳定性的水流和坚固的砌石,为施工提供一定的便利。

干砌卵石护面防渗效果提升的过程中,就要采取人工挂淤的方式,保证土壤有着较细的颗粒,通过不断的搅拌,进而制成泥浆的结构,将其在水中投入。并在卵石层的下面,将防渗隔层进行铺设,在干砌卵石中将砂浆灌入,借助于当地卵石的基本条件,将防渗的效果显著提高。并将砌体的耐磨性显著增加。在对浆砌卵石采用的过程中,就要保证糙率和干砌石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一旦砌筑有着较好的质量时,就要将糙率逐渐减少。

2.3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渠道的混凝土护面防渗

混凝土护面防渗的过程中,就要依据于渠道的实际过水能力,并借助于不同的运用要求,将其在土基上进行放置,尽可能的不设置垫层,对混凝土板的大小进行预制,并依据于地基的主要条件,合理的设置混凝土板的大小。人力施工的过程中,保证混凝土板的重量为100公斤左右,尺寸主要为100×100×8cm,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要对伸缩缝进行设置,对于垂直水流方向的横向伸缩缝而言,保证间距设置为4米左右,缝宽设置为2厘米左右,避免漏水现象的产生。对于水流品行的纵向缝而言,就要保证渠底内坡脚有着合理的设置。这种混凝土护面裂缝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就要做好伸缩缝的基础止水工作,对接缝进行填实处理,并将砌体结构进行改进,将抗冻胀能力显著增强,在对垫层增设的过程中,就要将渗出的水及时的导出,并将冻胀压力显著减少。

3 工程质量的验收程序及方法

3.1 制定科学的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是灌溉渠道检查的依据,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验收标准更能从质量上提升渠道的使用性能,也可促进验收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于灌溉渠道工程验收,同时制定验收标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看、摸、敲、照、测、量”六个方面进行,加上现今的仪器设备,就可保证标准的科学性。

3.2 施工质检资料的整理归档

施工过程中积累的质检资料是工程质量控制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涵盖了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全过程。另外,对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应及时组织承建单位、设计、管理单位等有关部门,按照相应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全部建立质检档案。

3.3 工程质量的验收方法

科学的农灌渠道工程验收标准可以提高农灌渠道的检查工作科学性,提高农灌渠道的使用性能。在验收农灌渠道工程质量过程中,可以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来严格验收农灌渠道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积累质检资料,获得工程质量控制的第一手资料,它涉及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每一个阶段,严格按照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验收工程的各个部分,建立工程验收质检档案。

4 结语

水利农田灌溉渠道的防渗施工要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通过对渠道防渗技术措施的谋划和研究,强化对工程工艺选择、施工准备以及建设、养护的控制,以期通过渠道防渗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推动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赵倩.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下旬刊),2012(23).

[2]覃海玲.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应用研究.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 (07).

[3]解祥余,常磊.对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的分析与选择.江西建材,2014(02).

论文作者:袁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水利设施田间灌溉渠道防渗设计与施工论文_袁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