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97年后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_外贸资讯论文

论1997年后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_外贸资讯论文

试论“九七”后香港外贸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发展前景论文,试论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通过对香港取得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成因,影响香港外贸发展的因素的分析,对香港外贸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香港 对外贸易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宣告成立,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事实。然而香港的未来究竟如何?特别是其今日所拥有的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及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转口贸易港等显赫的国际地位能否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发展?这一切均为国内外所关注。本文拟就香港取得国际贸易中心地位之成因及其于“九七”回归中国后的外贸发展前景问题作一分析。

一、香港取得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成因

早在开埠之初,香港就已确立了贸易都市的发展道路,对外贸易成了香港经济的生命线。我们不妨对香港外贸作一简单回顾。

香港外贸由三部分组成,即进口、出口和转口。进口在香港占有重要地位,全港600万人口和各类工业的需要几乎全靠进口供应。1979 年香港的进口总值为858亿港元,是1959年的17倍,1994 年它的进口总值又增加到12507亿港元,为1979年的14.6倍。 世界上象香港这样进口增长长期保持高速的国家和地区是绝无仅有的。而出口则是以本港加工制造业产品为基础,主要是轻纺产品,其中又以成衣和纺织品比重最大。港产品出口60年代平均年增长11.8%,70年代平均年增长16.2%,1994年香港产品出口2221.2亿港元,其中成衣出口总值732.22亿港元,占当地产品出口总额的33%。转口贸易是香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港外贸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方面。1994年香港转口贸易额达9479.21亿港元,是本地产品出口总额的4倍,占香港出口总值的81%。

香港乃弹丸之地,资源贫乏,然对外贸易却是一枝独秀,成为全球十大贸易区之一,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特殊的政治历史条件。从1842年开埠至今已有154年历史, 当时的香港人口不过6000,初期几乎是一个不毛之地。然当英国资产阶级在为取消“谷物条例”而欢呼的时候,它很快便成为英国“开始历时四分之三世纪的完全自由贸易”的东方据点。自由贸易活动却成为香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领域。香港在东方享有英联邦政府的特殊待遇,而在同内地发生经济联系中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特殊地位使香港一直保持较稳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国际间经贸往来。

其二,特殊的地理位置,香港地处亚太地区包括台湾、日本、韩国、澳州、新西兰以及我国大陆在内的中心位置,是区域性经济往来的要冲。香港又具有天然深水码头,从海空运输看,也是整个太平洋地区,包括北美、中南美洲各国的重要港口。同时,香港与我国广东省的深圳经济特区相毗邻,距离广州大约130公里, 是我国通往世界各地的南大门。

其三,自由的外贸政策,香港政府长期以来采取“积极不干预”的“自由经济”政策,实行市场机制,强调自由竞争,既不限制进口,也不限制出口,外贸高度开放;香港有自由的外汇市场,资金来去调拔方便;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除烟、酒、汽油等少数几种货物外,进出口均无关税;香港长期享有部分英联邦国家的特惠税待遇,还享有西方主要工业国给予的普惠制待遇;香港还建立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司法立法制度,设立了一些半官方工商机构、技术中心等等,这些都对香港外贸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影响香港外贸发展的因素

影响香港外贸发展的因素来自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

香港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转口贸易比重大,所以,它极易受到国际经贸形势和主要贸易伙伴经贸形势的影响,香港外贸史上几次大起大落都与此有关,例朝鲜战争、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等都对香港外贸产生较大影响。

表1 90年代初期香港外贸增长与世界经贸增长、 内地经贸增长之比较(%)

香港外贸

世界GDP

世界贸易

内地GNP

内地外贸

1990年 13.2 2.44.5

4.13.4

1991年 20.5 1.32.9

8.217.5

1992年 21.7 2.05.1

13.0

22.0

1993年 12.7 2.53.8

13.4

18.2

1994年 14.2 3.79.4

11.8

21.9

表1数据由下列资料综合而成:①香港统计处:《Hong Kong Extcrncl Tradc》95—1;②《香港经济年鉴》;③IMP:《World Economics Out Look》95—5;④《中国经济年鉴》93,94。

由表1,我们可得如下结论:

(一)香港外贸受到世界经贸形势影响,但在时间上并不同步。以90年代初期为例:91年世界经济增长仅为1.3%,贸易增长2.9%,92年分别为2.0%、5.1%;而同期香港外贸却有高速增长,91年达到20.5%,92年又再创增长21.7%的佳绩。

(二)香港外贸亦受中国内地经贸形势的影响,且其影响度较之世界经贸更深。中国经贸自成体系,与世界经贸循环周期有所不同,中国的GNP和外贸在90年代连续高幅增长, 香港外贸增长曲线更接近于中国内地经贸的增长。以91年为例:91年世界经贸增长缓慢,香港外贸之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得以发展,主要得益于与内地的贸易往来,当年两地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此外,几个主要贸易伙伴也对香港外贸发生作用。

由表2、表3,不难发现:

(一)香港与其几个主要贸易伙伴在进出口贸易上有着重要联系。香港外贸的市场和商品比较集中,极易受到主要贸易伙伴经贸形势、经贸政策的影响。

(二)某个主要市场的变化并不一定对香港外贸发生绝对影响。因为香港毕竟是发达的国际贸易都市,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应变能力强。所以,在表2、表3中我们找不出两条完全相同的增长曲线。再次说明在影响香港外贸发展的因素中,中国内地因素是首位的。

表2 90年代初期香港出口增长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长比较(%)

香港本 香港转口 美国进口 日本进口 欧盟进口 内地进口

地出口

1990年

0.8 19.5 2.4

5.6 6.0 9.8

1991年

2.3 29.2 0.7

3.8 3.8 19.6

1992年

1.3 29.2 10.4 -0.7 3.0 26.3

1993年

-4.7 19.2 11.7 4.2 -4.3 29.0

1994年

-4.0 15.1 15.0 13.5 8.5 11.3

表3 90年代初期香港进口增长与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长比较(%)

香港进口 美国出口 日本出口 欧盟出口 内地出口

1990年 14.2 7.3

5.8

4.7

18.2

1991年 21.2 7.6

2.4

1.4

16.7

1992年 22.6 7.4

1.6

3.3

18.2

1993年 12.3 4.6

-1.1 -0.1 8.00

1994年 16.6 11.4 1.0

10.0 31.9

表2、表3数据由下资料综合而成:①香港统计处:《香港对外贸易》95—1;②《中国统计年鉴》1995年; ③IMP:《World EconomicsOut Look》95—5

当然,香港外贸除了受外部市场的影响外,另一重要影响来自内部。如表2所示,香港本地产品出口1993年、1994年连续出现负增长, 原因正在于其自身的产品结构调整:原来拥有市场的香港产品为保持市场、增强低成本竞争力而大量迁往内地,使原来的香港本地产品出口变为转口或中国内地出口,而同时其自身的产业升级又需要一个过程,于是就出现了香港产品出口萎缩。

三、香港外贸的发展前景

世界银行在《1995年全球经济前景及发展中国家》的报告中认为:未来10年里,工业化国家经济将稳定复苏,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将越来越快。报告还认为在今后10年里,世界贸易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只要贸易自由化继续发展,世界商品贸易可望以每年6 %的速度增长,从而成为自6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在与其它国家面对相同外部环境的条件下,香港位于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地区,又具有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预计“九七”后香港外贸将拥有更美好的前景:

第一,转口港地位无可替代且优势大增。香港拥有天然的优良深水港,是世界主要航运中心之一,海运货物占香港国际贸易总运量的87%左右,葵涌码头是世界上设备最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之一,全部由电脑控制操作。1993年、1994年分别处理了920万和1100万个标准箱, 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另在昂船州、青衣岛、大屿山新建的码头将于1998年前建成,预测香港集装箱吞吐量90年代后半期将以每年7.6 %的速度增长。此外, 香港启德机场是世界上第三大国际机场, 每周设有1100定期班机服务,航线遍及世界各地90个城市,1993年在此升降的客货机接近30万架次,空运货量超过116万吨, 使香港超越德国法兰克福,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货运中心,香港新机场1997年开始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在未来的全球贸易发展中,美欧虽仍具影响力,但国际经济动力已逐渐移至亚洲太平洋地区,世界银行估计。亚太地区(不包括美加)所占全球贸易额将由现时的22%增至本世纪末的40%以上,香港对亚洲出口的增幅将呈逐渐增大之势。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尤为注目:国民生产总值将保持9%的年增长率,对外贸易将达17 %的年增长率。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它与内地的经贸关系将进一步密切,随着中国经贸的高速发展,利用香港中转的货物将进一步增加。

第二,香港外贸政策将保持长期稳定,为其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997年前香港政府将继续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奉行低税制,绝少管制进出口;1997年后,中国将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方针政策包括经济制度在50年内保持不变,以确保香港外贸的发展。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展示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经济远景,为香港外贸发展提供了大量机会。同时,通过稳定的自由外贸政策,“九七”后,香港将继续成为海峡两岸间的经贸桥梁。目前,经香港转口的贸易占海峡两岸间接贸易比重近90%,大陆和台湾都在有意识地将香港作为相互了解的沟通的窗口。即使海峡两岸实现了直接贸易和三通,香港的固有优势令其在两岸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在短期内仍不会受到大的冲击。

第三,世界经贸格局为香港外贸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乌拉圭回合历时八年达成最终协议,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关税的进一步下降、非关税壁垒的取消,纺织品、农产品等久而未决的问题被重新拉回到关贸总协议轨道中,知识产权、投资、服务贸易等新议题终获通过。香港作为世贸组织的正式缔约方,将在“关协”和“世贸组织”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预计90年代后半期,香港对美、日两个主要市场的出口增幅将会加大,对欧洲其他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幅缩小或绝对下降的情形将会缓和。

第四,难以匹敌的商业价值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其国际贸易中心地位。(1)今日的香港已是亚洲的金融中心、 世界金融体系的重要环节,金融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贸的发展。目前,香港外汇市场已成为世界第六及亚洲第二大的外汇市场,世界第三大黄金买卖中心,拥有亚太地区第二大的股票市场,持牌银行172间,开设1605间分行, 世界最大100家银行有81家在香港经营。这些都为香港外贸业务结算、 贷款清偿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香港基本法已对“九七”后巩固和发展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出了一系列规定,预测“九七”后香港金融业务更为国际化、自由化。(2)资讯发达,服务设施便捷。 在国际市场上,香港一向经济消息灵通,反应迅速。无疑,这与其现代化、国际化的电讯事业息息相关。香港的地面卫星站、海底电览、对流层、微波和高频率无线电、世界资料互传服务(IDAS)等已联系着世界各方。 (3)香港城市的繁荣和设施也为世界各国商人往来提供了各种周到的生活服务和旅游、娱乐的条件,从而带动了外贸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旅游业:旅游,通常情况下多数以旅游劳务消费为主。可是,香港的旅游业消费模式却以购物为主,是东西方旅客的“购物天堂”。这点正是新加坡旅游消费远不及香港的重要原因。

第五,港人的积极进取、聪明才智将再创香港外贸明日辉煌。香港贸易业有30万职工,是香港最大行业,港商积累了丰富的生产与经销经验,能够设计和制造为国际市场所欢迎的品质优良、款式新颖、价钱便宜的商品,与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供应商和采购商有着密切联系,拥有通晓多种语言的商业人才,能不断开拓世界新市场。此外,香港法律制度和会计制度十分完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扩建将保持香港享有“亚洲贸易展览之都”的称号,以更好地适应“九七”后香港外贸发展的需要!

总之,只要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变、经济发展稳定,“九七”香港回归中国将是香港外贸发展的另一大机遇!当然,在此机遇中,她也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与“挑战”。

首先,来自亚洲的挑战。(1)面对来自亚洲其他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和挑战,由于香港政府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香港厂商长期以来倾向在现有的工业产品中实现多元化而较少开发新产品。80年代后香港企业在大陆投资大多为短期行为,只求尽快收回投资,而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则致力于推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工业的成长。尤其是作为竞争者的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之滨、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外贸发展也很快。1985年其外贸额为675.2亿美元,1990 年上升到1200亿美元,依此速度发展,新加坡有超越香港的可能。(2)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看,中国大陆在保持香港贸易中心地位上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这种作用只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香港对大陆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其外贸后劲不足,当年青的中国成长起来,香港会逐渐“老去”。

其次,来自英、美的不利因素。(1)英国因素:目前, 香港是英联邦所属成员之一,在英邦国家内可享有关税特惠制度。“九七”后这一特惠制度极有可能会被取消。另外,英国在香港有500 多亿英磅的投资,1994年3月23日, 老牌英资洋行“怡和公司”所属的怡和控股公司正式宣布:从94年12月31日起终止其普通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第二上市地位。怡和公司系统的其他英资公司在日后以及“九七”后会否随之效法尚难预料,英国在香港的各个经济领域都有相当的传统势力,这一切也都可能给“九七”后的香港外贸乃至整体经济带来不利。(2)美国因素:香港外贸对美国依赖程度较大,港币汇率一直与美元挂钩,美国对香港投资额占港外来投资总额的34%,美国还是香港第二大出口市场和转口市场。因此,“九七”后美经济盛衰将给香港经济带来较大影响,一旦政治风云变幻也不排除美有可能对港的经济贸易制造一定困难。

再次,来自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有了明显发展,由此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必定对香港外贸产生“障碍”。这几年香港已面临越来越频繁的倾销指控,与此同时,对中国大陆产品的倾销指控更是日趋频繁,80年代至今已达170多起,大多以中方败诉被证收反销税告终。 诸多倾销指控使香港外贸陷入“困境”。

最后,来自其内部因素的制约。在“九七”后的未来时期内,香港发挥其中转港的作用将受到很多内部条件的限制:码头设施与日益增长的货运量不相适应,港口超负荷运作,与大陆内地的铁路运输环节较多,费用昂贵、公路运输联检手续不够简化,通车口岸较少,管理较为混乱,交通堵塞现象严重等等,无不束缚了中转港作用的发挥。

标签:;  ;  

论1997年后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_外贸资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