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论文_谢秀丽,卓能柳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562400)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3例小儿脑瘫为研究对象。运用便利分组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观察组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针刺治疗。观察脑瘫患儿的疗效、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用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

前言:

小儿脑瘫的病因主要与低出生体重、早产等因素有关。小儿脑瘫的发生将造成语言功能障碍、听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1]。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文将针刺治疗用于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6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流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3例小儿脑瘫为研究对象。运用便利分组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2个组别。入选标准:①经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小儿脑瘫;②年龄在9个月-6岁之间。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患儿;②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的患儿;③排除2w内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儿。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5岁,平均年龄(3.8±1.5)岁;强直型患儿8例,视听觉障碍患儿10例,其他类型患儿1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年龄(3.4±2.1)岁;强直型患儿9例,视听觉障碍患儿11例,其他类型患儿12例。两组脑瘫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脑瘫患儿常规治疗。

1.2.2针刺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脑瘫患儿针刺治疗,具体治疗流程如下所示:①取穴。体穴:按双侧配穴方式取穴。头穴:取双侧百会透曲鬓穴。若脑瘫患儿伴有视听功能障碍,可增加听会穴、听宫穴等穴位;若患儿属肝肾不足类型,则应增加命门穴、太冲穴及肾俞穴等穴位。②针刺治疗。体穴针刺治疗选用点刺不留针法,以28好毫针快速点刺脑瘫患儿的双侧体穴,刺入后快速出针;头穴针刺治疗选用透刺留针法,以28号毫针以30°刺入患儿百会穴,捻针速度为200r/min。中途经1次捻转值曲鬓穴,共留针50min。持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脑瘫患儿的疗效,评分项包含无效、有效、显效3种。

观察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1.4评价方法

1.4.1疗效判定依据

无效:脑瘫患儿的过度激惹等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产生加重趋势;有效:脑瘫患儿的体位改变反应剧烈等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缓解;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率。

1.4.2粗大运动功能评价方法

选用GMFM量表,分别于脑瘫患儿治疗前后,对其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由88个评分项组成。脑瘫患儿的量表得分与粗大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关系。

1.5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1.0软件对63例小儿脑瘫的数据进行统计。运用 检验对两组脑瘫患儿的疗效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数据的对比分析则通过t检验完成。若P<0.05,可认为两组脑瘫患儿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瘫患儿的疗效

观察组脑瘫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脑瘫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58.06%,二者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脑瘫患儿的疗效

3讨论

3.1小儿脑瘫

发病后,患儿的脑组织将受到一定损伤,影响血液流通,引发各种功能障碍及病变。对于患儿而言,脑瘫引发的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将严重影响其正常成长及生活,而长期治疗过程将为患儿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2]。

3.2针刺治疗的优势

针刺治疗通过双侧体穴、双侧头穴,直接对患儿的肌肉皮肤、神经等产生刺激作用,促使神经支配区将来自毫针的刺激传输至大脑,进而改善脑组织的损伤状况[3]。此外,针刺治疗还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血液循环,间接优化其运动功能、听觉功能。

3.3针刺治疗的效果

上述研究表明,针刺治疗用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二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医院应于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广泛推行针刺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水琴.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02):185-187.

[2]王晓臣,陈轶,孙智颖,马雪真,付井成.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伴听觉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07):19-21.

[3]赵冬梅,李刚,杨旭芳.针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28-29.

论文作者:谢秀丽,卓能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论文_谢秀丽,卓能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