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_林秋英

血液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_林秋英

福建省柘荣县医院血透室 福建柘荣 355300

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治疗中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及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发生。方法 用临床观察累计的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以自体动静脉内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5例患者的3250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累计渗血发生的次数,算出初始渗血发生率,并对给与护理干预后的2016年3月—2016年5月期间46例透析患者的706次透析过程进行观察,累计护理干预后的渗血发生率。结果 初始观察期间的3250次透析中,有378次发生穿刺点渗血,渗血发生率为11.6%,其中 过度抗凝导致的有65次,占总透析次数的 2 %;穿刺不当导致有274次,占透析总数的 8.4 %;患者配合不良导致的有39次,占总透析次数的 1.2 %。给与护理干预后观察期间的46例患者的706次血液透析中,有19例发生渗血,其渗血发生率为2.69%。其中 抗凝过度的有 1次 占透析总数的0.14 %、穿刺不当的有18 次 占透析总数的 2.55 %。给与护理干预后渗血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加强与医生、患者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及时调整抗凝方案与抗凝剂的用量;改良穿刺技术;提高患者的配和,对预防和减少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发生十分重要。

关键词:血液透析 渗血 应对措施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而血液透析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替代疗法,它的发展和普及使尿毒症病人的生存期大大延长。而透析中穿刺点渗血是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它不仅使患者的血液丢失,还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紧张、担忧等不良的情绪体验,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不满甚至害怕、抗拒透析治疗。笔者针对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其原因并给与护理干预,明显的降低渗血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以自体动静脉内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6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5—80岁 平均年龄47岁。

1.2 方法

用临床观察累计的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以自体动静脉内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5例患者的3250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累计渗血发生的次数,算出初始渗血发生率为11.63%;其中 过度抗凝导致的有65次,占总透析次数的 2 %;穿刺不当导致有274次,占透析总数的 8.43 %;患者配合不良导致的有39次,占总透析次数的 1.2 %。给与护理干预后的2016年3月—2016年5月期间的46例患者的706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渗血的有19次,占透析总数的2.69%,其中 抗凝过度的有 1次 占透析总数的0.14 %、穿刺不当的有18 次 占透析总数的 2.55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应对措施

1.3.1 即时处理 观察并调整穿刺针的固定,用棉球在血管(非皮肤)进针处进行适当的压迫,加强观察渗血的情况。

1.3.2加强与医生沟通,将治疗中出现渗血的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抗凝方案或抗凝剂的用量。

1.3.3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改良穿刺方法。护士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减少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重要措施。

1.3.4 加强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血液透析间其如何对穿刺的血管进行有效的保养如热敷并告知保养的重要意义;注意预防感冒,防止在透析中剧烈咳嗽,因过度用力是导致穿刺点渗血的原因之一等。

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护理干预前后总渗血发生率由原来的11.63%降到了2.69%,其中 因过度抗凝的渗血发生率由2%降到了0.14%,穿刺不当的发生率从8.43%降到了2.55%。患者配合不良发生的渗血在护理干预后不再发生。

讨论

1抗凝过度导致的渗血,通常动、静脉两针会一起渗血,更换不同的进针部位与穿刺人员也无法避免,用棉球压迫也没多大效果。这往往由抗凝剂的方案与用量调整不及时所致。本组患者中有4例很典型,他们已经连续动、静脉两端一起渗血4—7次,后将抗凝剂的用量分别由原来的:肝素 首剂30mg、追加8mg/h降至首剂20mg 追加6mg;低分子量肝素钙首剂3075单位降至2000单位;低分子量肝素钠 首剂5000为单位降至3000单位,之后没再渗血。

2穿刺技术 提高穿刺技术或改变穿刺方法是减少透析中穿刺口渗血的有效措施。如有的护士经常在同一穿刺点进针,这确实会减轻病人的疼痛感,但也增加了渗血发生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每周都要行2—3次的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同一穿刺点在短时间内重复穿刺,使血管损伤得不到修复,血管穿刺口的边缘与针梗衔接不紧密,血液从肉眼看不见得缝隙渗出;有的护士习惯进针时将针梗全部刺入血管内然后再退出一部分,这使原本边缘那种紧密的衔接状态遭到破坏;有的护士针头固定方法不准确,固定针头时,针梗的长轴与血管的长轴应该要平行的,可有的护士没掌握好,经常向一边倾斜,导致对侧穿刺口出现缝隙、渗血。

3加强对患者的宣教 建立一条成功的血管通路,必须依靠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固然重要,但患者对血管的维护也很重要。如:热敷,不仅能增加血管的弹性,还有助于血管的修复,对减轻透析中穿刺口渗血很有好处。

结论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措施,而穿刺点渗血是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因此 透析中应加强观察,及时给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的减少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林秋英 联系电话:13559618876 QQ:1072822415 邮箱:1072822415@qq.com 通讯地址:福建省柘荣县医院血透室 邮编:355300

论文作者:林秋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7

标签:;  ;  ;  ;  ;  ;  ;  ;  

血液透析中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_林秋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