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结构研究_企业规模论文

企业规模结构研究_企业规模论文

企业规模结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规模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规模的双重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首先,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形成企业规模上的双重结构。一些结构单一、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且需求面广量大的产品,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必须在一个企业内连续进行,或者只有采用大型企业才能综合利用资源的部门,适合大规模集中生产方式;而众多的生活消费品、专用技术设备等,因品种多、批量小、市场变化大,则适合小型企业生产。

其次,现代科技所具有的大型化、高效化与微型化、多功能化并存,先进技术与传统工艺技术并存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企业规模的双重结构。技术微型化、多功能化,给小企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多品种与专业化生产有效结合;大型高效、技术综合性程度高的设备,为大企业扩大批量提供了物质条件;而多技术的相互渗透,则使跨行业的多种一体化企业得以发展。

第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决定了大中小企业的并存与结合。生产社会化一方面表现为专业化协作的发展,它使许多小型、结构简单的产品或零部件、工艺以及辅助服务生产,发展成各种小型专业化企业;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企业联合化的发展,如采用大型专用设备、生产过程连续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加工深度化等,都会引起生产的集中与联合,从而要求向大型化企业发展。

第四,产品与技术设备的特点、产业内部市场需求的规模、市场竞争环境、自然资源的丰欠等因素,也决定了企业规模的双重结构。

二、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途径

大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限制,不能相互替代而应相互结合。中小企业要依靠大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大企业也需要中小企业为其配套服务。高度的生产专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结构体系,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分析世界上经济方面取得成就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一条共同的改变产业组织结构体系的成功经验,这就是走联合和兼并的道路。

企业联合的方式很多,按照发展阶段可分为初级形态和高级形态。

经济联合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发展的专业化协作生产体系,具体方式有:大型企业承担主机产品的设计、装配及关键性零部件的加工,围绕主机产品,组织专业性中小企业生产质量、技术难度较小的零部件、工艺加工协作产品,以及各项生产技术的辅助服务,形成主体厂与卫星厂的联合;以外贸出口大企业为核心,组织中小企业为外贸出口服务;以生产原料的大型企业为核心,组织中小企业开展深度加工,进行系列开发;以大型科研部门为核心,组织中小企业进行科研成果中间试验和应用推广等等。

企业联合的高级形态是组建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由若干具有内在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按照专业化、协作化原则,围绕共同的生产经营目标,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合和以契约合同为纽带,联合众多中小企业的一种大规模、多层次、多种联合形式结合的经济联合组织。企业集团是在一般经济联合组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高层次的组织形式,尽管在企业联合的方式上有共同之处,但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企业集团除了统一下达生产计划、掌握质量标准、联合生产外,还同时进行联合销售、服务、开发新产品,特别是可以联合融资,组成集团银行或财务公司,进行生产要素的联合,使联合更具实体性和凝聚力。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合并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从资产交易方式看,大体可分为购买产权式、承担义务式、行政划转式和控股式四种兼并方式。企业兼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竞争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兼并可推动现有大量闲置或利用率很低的资产的流动,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资产存量的流动促进了资产增量的革命,使新增投资尽量投向现有企业,挖掘已有的社会生产力,从而促进限制产业的收缩和优先发展产业的壮大,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兼并也为企业的联合、企业集团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在企业集团内部形成紧密的核心层,实现专业化协作和集约化经营。

三、我国企业规模结构的缺陷及其原因

我国企业规模结构的主要缺陷是:企业组织结构分散、生产集中度低,专业化水平低,企业间缺乏合理的生产联系和协作配套,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一)从总体构成上看,我国工业生产的一般集中度偏低、大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和占产值的比重都过低。一般集中度反映了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大企业积聚和支配的生产要素和产品在整个工业部门的全部经济资源中所占的比例。集中度低,说明我国规模经济效益低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信息传递和处理均不发达的环境中,小企业比重过大,会导致交易者与交易次数的增加和社会交易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小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过低对工业技术进步也将造成不利的影响。凡此种种,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工业尚不发达。

(二)从具体产业看,在一些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中,企业生产集中度低,企业的平均规模过小,普遍低于合理经济规模标准。工业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资本形成的增加和技术进步,一些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如钢铁、化肥、水泥、纺织等,大中型企业所占的份额趋向增加,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趋于上升,这样才能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50年代末在“大跃进”、“大炼钢铁”中,盲目发展了大批小企业,70年代又提倡“五小”工业和社队企业,改革开放后,农村工业迅猛发展,同时期城市工业投资也出现了小型化、轻型化倾向,原来大中型企业比重偏低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致使一些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如钢铁、冶金、化工、建材、汽车等行业中,在企业数量已经偏多,规模偏小的情况下,小企业数量仍在猛增,企业规模普遍低于合理经济规模标准。

(三)在企业集中度偏低的同时,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关联度差,专业化协作程度较低,两者结合,严重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企业间专业分工协作不发达,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企业居多,且承担大量的社会功能,是我国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其结果,大企业因大而全或者整个生产与外协企业不协调而扼杀了集中优势,小企业则因小而全而丧失了分工的利益。尤为严重的是,大中小企业不仅不能有效结合,而且低水平重复,在一些产业中形成过度竞争,造成投资浪费、高耗低效,规模经济效益低下。

企业规模结构存在上述缺陷是由诸多因素所致:其一,资产存量结构僵化,同类的资产需求不能靠企业间相互转让资产来满足,需求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动只能靠新增投资来实现,从而导致了资金严重短缺与资产大量闲置并存的局面,阻碍了企业联合化、规模化发展;其二,企业积累能力较弱,企业规模的内部性增长具有很大障碍,同时,企业之间缺乏联合与竞争的动力,缺乏有效的兼并机制,企业规模的外部性增长也存在诸多障碍;其三,在有关企业组织结构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上,过多局限于企业的生产过程而忽视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更没有从整个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益的角度寻求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的途径;其四,“诸侯经济”的崛起构成了投资分散的深厚基础,一方面地方政府间围绕产值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的完整性,热门产业进行攀比竞争;另一方面设置区域经济壁垒,形成了包括投资品在内的市场割据,严重地抑制了投资使用的集中化、分工化,成为我国企业规模结构小型化、分散化的重要原因。

四、我国企业规模结构的合理化

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的目标是:一方面,组建重点企业集团,增加大型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份额,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强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提高小企业的效益。该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一)制定和完善产业组织政策。针对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现阶段产业组织政策可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一些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规定新建企业的最低生产规模标准,防止规模不经济的小企业再度产生;第二,根据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需要,引导小企业进行合并或大企业进行兼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作为合并与兼并的准则;第三,对于存在过度竞争的产业中的一些低效益企业,逐步采取关、停和合并到同类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去的措施,或将其折卖给集体、个人去转产经营,从而降低社会成本;第四,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关联的高度化;第五,制定和实施保护合理竞争的法规,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反对行政性垄断,鼓励合理竞争。

(二)改革企业融资机制,促进企业规模的内部性增长。形成我国企业规模生长障碍和多数新创企业规模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首先,应逐步发展直接融资和金融市场,促进股份制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股份制,可使企业突破所有制、地区和部门的局限,迅速聚集较大规模的投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使企业和创业者能够通过股票、债券等方式筹资;其次,创设主导产业投资基金,从而适当集中一定比例的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注入到核心企业,通过发行基金券的形式可以为提高我国主导产业经济规模筹集到巨额的社会资金,此外,投资基金所具有的专家管理机制可提高规模资金的投资效益,有利于缓解调大主导产业经济规模的资金约束。

(三)形成企业兼并机制,促进企业的外部性增长。企业兼并是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可以使一些优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同时一些效率低的企业被淘汰。要形成有效的兼并机制,消除企业退出、重组障碍,需着重解决下列问题:第一,克服产权障碍,逐步发育产权交易市场,将产权交易市场化作为我国产权改革的重要取向,目前可扩大授权经营范围,加快资产重组;第二,进一步发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市场的发育与完善是培育兼并市场的基础,有了兼并市场,企业才能在市场上选择,真正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才能发挥;第三,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进行企业兼并。对需要发展的重点产业,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兼并的办法,促进闲置资产和重点限制产业的部分资产向这些产业转移;限制基础产业的企业对不相关产业的跨行业兼并,制止基础产业资金外溢;对生产劣质产品、严重浪费资源、长期亏损的企业,应限期整顿或迫使其转产或被兼并;对规模经济效益显著行业中的一些不符合规模要求、经济效益差的小型企业,也应列入可以被兼并企业的名单;第四,建立待业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减少兼并中企业的退出障碍。

(四)在主导产业中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几年来,在发展横向联系的基础上,我国已涌现出一大批规模较大,较为紧密的企业集团,对于改善我国的企业组织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打破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组织形态,将原来分散的局部优势变为联合优势,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以名优产品为龙头,通过集团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形成名优产品的规模优势;依靠集团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推动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拓展企业规模化发展的空间。发展规模经济,并不是所有产业都要搞大规模生产,而应当根据产业政策,在重点产业中发展企业集团,这一点应当成为今后企业集团发展的方向。

为实现按产业政策发展企业集团的目标,必须加强对企业集团的宏观指导,科学设计产业组织体系格局:首先,根据产品和生产的关联度对各类企业进行分类,理顺企业间的关系;其次,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以及企业的技术经济实力,确立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可对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属于不同部门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进行兼并,组建多种形式的企业集团;最后,在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多角化经营,推行混合合并,即企业集团跨越行业或部门合并或控制与其主要产品毫无关系的企业。

标签:;  ;  ;  ;  ;  ;  ;  ;  

企业规模结构研究_企业规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