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论文_李强

吉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要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研发资金的投入。但是如何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创新绩效呢?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5年--201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以股权激励为调节变量,检验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即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但是企业的薪酬激励在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调节效应。

【关键词】 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1-026-05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到中高速的"新常态"阶段,正面临着增长减速、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等一系列的巨大的挑战。而应对这些挑战的唯一方式就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让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如何刺激创新、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呢?足够的研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行为,研发活动是企业自主创新的载体,研发投入的强度和规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以研发为基础的增长理论认为通过研发创新的投入可以促进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形成企业的知识存量并促进其创新活动的开展,进而增强企业的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

现代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两权分离",即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导致的问题就是委托代理问题。而在委托代理理论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在这个契约关系当中限制了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最大限度的提高委托人的利益。而在企业创新活动这个问题上,企业的所有者们倾向于进行大量的研发活动,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努力获取创新成果并推向市场,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研发活动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企业的经营者们倾向于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因为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会对企业当前的利润带来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经营者们的业绩,因此企业的经营者们更注重眼前的利益,规避研发活动带来的风险。为了缓解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在研发活动上的分歧,实施股权激励是比较有效的手段,有效健全的股权激励体系可以使得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加强企业经营者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在的学者大部分关注的是股权激励、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两两之间的关系,很少有学者关注股权激励、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求企业股权激励、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调节作用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

在创新理论当中,企业之所以能够进行创新,是因为相关资源的有效投入,缺乏强有力的资源,企业进行创新是不可能的,就好像巧妇没有米做饭,树木没有根一样;而相关资源的有效投入最重要的是资金的投入,没有资金,与研发相关的设备、人员、场地等等都无法为企业提供,更不用说进行创新了。国外学者Los & Verspagen (2000)利用美国的制造业数据证实了研发投入会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曹勇等(2012)的研究发现,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资能对企业最终的创新绩效产生直接作用,但这种影响也受到了企业所处行业背景的影响。孙慧和王慧(2017)的研究则以我国创业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利用2010年--201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研发投入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在研究研发投入时,有学者仅研究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中的单个因素的影响,如仅考虑了研发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马文聪等(2013)证明了研发人员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胡义东和仲伟俊(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通过提高资金投入的力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并且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远高于科研人员投入。但也有观点认为,研发人员投入并非与企业创新绩效总是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冯文娜(2010)的实证研究得出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能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但研发人员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并不显著。

本文认为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因为如果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则就能够满足研发所使用的资金,就能够为企业的创新配备更好的设备、更加专业的人员,则更能够保证企业研发成功的概率更高,研发所进行的周期更短,则能够进行更多的研发活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研发投入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即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

2、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权与企业管理权相分离,这样为企业的发展能带来很大的好处,能使专业的人员来管理公司,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分离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弊端,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代理问题"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的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致使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经营风险以及做出的相关的决策与企业的所有者有所不同,同时企业中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以及不完备的契约,为企业高管寻求个人的利益有了可乘之机。同时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高管作为一个理性"经纪人"所寻求的目标,而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因为企业的研发投入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同时我们都知道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其研发的周期较长、研发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会对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产生影响,毕竟他们的业绩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的经营者们会减少企业研发投入,尽量使企业避免进行研发活动。但是如果能够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一定的激励政策,避免他们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则他们就不反对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会支持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王淑琴(2016)认为企业的股权激励能够增加企业的研发创新。杨华领(2018)主要研究的是对企业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效果的影响,他认为骨干员工股权激励范围越广,上市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越多,在控制其研发费用时结论依然如此。赵国宇(2015)认为发现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技术创新能力更强;管理层、核心技术员工和董事会持股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均是激励对象;无论是采用限制性股票还是股票期权,管理层董事会持股都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对于核心技术员工采用股票期权的方式更有效。黄园、陈昆玉(2012)发现实施高管层股权激励的公司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比未实施的公司效果显著;相对于股票期权,上市公司选择实施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更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比非制造业上市公司强,高管层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可以使企业高管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业绩联系起来,使企业高管不再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的假设:

假设2:提升高管的持股水平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两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薪酬激励,尤其是在我国的经济转型的时代,它更显得尤为重要。陈冬华、范从来等(2015)认为薪酬激励会在微观层面对企业得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在宏观层面也会对经济体制的改革产生重要影响。许瑜、冯均科(2017)认为我国实施的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相比,存在的时间更加的长远,且薪酬激励的机制发展的更加完善。在我国企业中,对高管实施薪酬激励比股权激励更具有吸引力,效果也更好。由于我国企业高管的目的在于积累更多的财富,因此更愿意接受企业实施的薪酬激励。虽然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存在风险规避的行为,但是如果企业所有者在设计薪酬激励的机制时,将企业由于研发失败的导致企业业绩不佳的情考虑在内,避免对企业的管理层做出处罚,这也就说明企业的薪酬激励可以为企业的高管带来稳定的收益,进而可以减少企业高管与所有者在创新决策上的代理问题,增加企业高管的风险接受程度,激发企业高管的创新动机,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3:

假设3:薪酬激励可以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

3、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

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企业在信息不对成以及代理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但是关于股权激励能否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学者们主要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就是股权激励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正向的相关的关系,这类学者有NaKahara(1996);Abdullah & Faud(2002);李银香、刘汉武(2018);李战奎(2017);靳亭亭(2018); 齐秀辉、王维等(2016);胡永平、张玲(2018);所不同的是靳亭亭(2018)认为企业实施的战略不同,高管的股权激励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企业实施的是差异化的战略,则企业的股权激励政策就能够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如果企业实施的是低成本的战略,则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并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齐秀辉、王维(2016)等认为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的作用会随着企业的产权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假如企业是国有企业,则高管的股权激励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非国有的企业中,高管的股权激励更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胡永平、张玲(2018)在研究高管的股权激励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的作用时,加入了企业的生命周期的因素,认为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高管的股权激励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投资的效用就有所不同。第二种观点就是和第一种观点完全相反的观点,即实施股权激励并不能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这类学者有王新红、石欣欣(2016);邱玉兴、于溪洋等(2017);尹美群,盛磊等(2018)。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企业实施高管激励可以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即股权激励可以正向调节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假设4a:企业实施高管薪酬激励可以正向调节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5--2018年期间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虑到研发投入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因此在本文当中研发费用以1年作为滞后期,即如果研发投入是2018年数据,则研发投入选取的是2017年的数据。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原始样本进行以下处理:(1)剔除ST、*ST的样本企业。(2)剔除各变量数据值存在缺失、异常以及无法计算的样本企业。经过上述的处理,本文最终得到3882个样本数据,形成一个平衡面板数据。数据处理使用的是EXCEL2016和SAS9.4统计软件。研究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1%的Winsorize处理。

3.2模型与变量

基于前文的理论假设,建立计量模型如下:

Patents=β0+β1RD+β2SP+β2PAY+β4RD *SP +β5RD *PAY +ΣConi,t+εi,t

(1)被解释变量 目前国内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从研发成果方面,例如企业的专利数、原创的论文数、新产品的数量和服务等等,另一个就是从财务成果来说的,例如企业创新带来的财务绩效的改善、新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新产品和服务利润率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等。本文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采用的是发明专利申请数来测量企业创新绩效。

(2)解释变量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做法,采用研发投入强度来衡量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而目前的相关研究中主要有四种方法来测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是:研发经费占企业资产总额之比、研发支出占企业利润的比例、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以及研发支出占企业价值之比。但是国内的上市公司经营环境比较复杂,难以找到有效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市场价值。而企业的营业收入容易随着企业利润分配政策和公司盈余管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测度缺乏稳定性,所以本文借鉴前人的做法,拟采用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来衡量企业的研发投入。

(3)调节变量 本文的调节变量是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分为高管持股激励和薪酬激励,高管持股激励拟采用高管持股数量来进行衡量,高管薪酬激励董事、监事及高管年薪总额。这里的高管不仅仅包括日常管理企业的高管,还包括企业的董事和监事,因为对公司进行治理不仅是高管的工作,企业的董事和监事同样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负责。

企业的股权激励与研发投入都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增加企业中高管的持股比例以及薪酬,减少企业中存在的代理成本,同时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为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而了可以为企业研发活动的成功提供了保障,从而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优化企业的股权激励的契约,来引导高管人员关注企业持续竞争能力的取得,从而能够使企业的股权激励可以积极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赢得有利局面。

参考文献

[1]Los B, Verspagen B.R&D spillovers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U.S. manufacturing microdata[J]. Empirical Economics, 2000, 25(1):127-148.

[2]曹勇,苏凤娇.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全产业及其下属五大行业面板数据的比较分析[J].科研管理,2012,33(9):22-31.

[3]孙慧,王慧.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2):111-116.

[4]马文聪,侯羽,朱桂龙.研发投入和人员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3):58-68.

[5]胡义东, 仲伟俊.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4):80-85.

[6]冯文娜.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J].经济问题, 2010(9):74-78.

[7]王淑琴.融资约束、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J].财会通讯,2018(24):91-95.

[8]杨华领.骨干人员股权激励范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7(12):78-84.

[9]赵国宇.股权激励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与效果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02):36-45.

[10]黄园,陈昆玉.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179-182.

[11]AGRAWAL A,KNOEBER C R.Firm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to control agency problems between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6,31(3):377- 397.

[12]Ryan H E,Wiggins R A.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R&D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Compensation Policy[J].Financial Management, 2002, 31(1):5-29.

[13]李银香,刘汉武.高管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J].财会月刊,2018(15):59-64.

[14]李战奎.高管激励、创新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J].财会通讯,2017(35):31-36.

[15]靳亭亭.竞争战略、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J].财会通讯,2018(3):23-26.

[16]齐秀辉,王维,武志勇.高管激励调节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5):76-82.

[17]胡永平,张玲.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资--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J].会计之友,2018(18):93-97.

[18]王新红,石欣欣.高管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验数[J].财会通讯,2016(27):58-61.

[19]邱玉兴,于溪洋,姚玉莹.管理层激励、R&D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分[J].会计之友,2017(12):85-89.

[20]尹美群,盛磊,李文博.高管激励、创新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内生视角的分行业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8(01):108-117.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论文_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