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 内蒙古兴安盟 137400
摘要: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拥有高度现代化的设备和巨额的资产,这是电力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电力企业利用全寿命周期管理法对大量设备和资产进行管理,对于降低成本,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营,实现其社会公用事业的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1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克服了传统的项目管理中以工程为核心的理念,过去的管理存在视角低、系统性不足等问题,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对资产各个环节的优化,以资产全过程管理为核心,通过优化流程和信息化管理,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1.1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优化电网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
随着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深入,电网企业有必要提升其资产的成本效益比,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在项目的形成开始就将建设和运行的各个阶段进行通盘考虑,在这种考虑中寻求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费用最优化,这样可以避免过去割裂前后阶段的通病,实现项目各个阶段的衔接,保证资产在后期的运行维护费用优化,非常显著地降低企业的总成本。
1.2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这种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体现在电网企业内部,还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资产进行了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将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也减少了浪费现象,这样就有利于企业内部节约资金,实现更多的项目开发,也有利于资金的回收和效益的提升,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在管理中也充分考虑电网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中与环境的协调,确保了电网项目和环境的协调。
1.3 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也将有利于提升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电网行业中,单独的一个元件或者设备的投资都会影响到系统,采用全寿命周期管理有利于研究全网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影响的模型,确定一些关键设备和薄弱环节。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电网企业的运行效率,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资产的要求在前期项目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大大降低了后期资产不稳定的可能性,通过这种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加强了系统性管理,提升运行的管理水平。
2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属地化的基础资料管理原则
基础资料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进行技术及经济分析、统计评价工作的基本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由于很多单位不重视基础资料管理,数据不规范、不完整,造成对资产状况的发展趋势无法预测,存在问题无法具体描述,后期评价缺乏依据,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等。因此要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首先加强基础资料管理。
基础资料管理应采用属地化管理模式,即由资产坐落地点的运行维护或使用保管单位进行该资产全寿命期间内相关资料信息管理,以设备台帐或设备履历卡为基础,对设备相关信息进行建档、收集、整理,并负责保存完整。资产使用保管单位发生变更时,及时完整移交。
资产全寿命周期内的相关信息基本上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其中静态信息主要包含设备的基本参数、技术条件、性能描述,结构、形式或构成等动态信息主要包含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运行现场及故障情况、性能监测、技术监督、状态评价、经济技术分析等。
2.2 标准化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主要是正确进行资产的使用保管,进一步发挥资产应有的功效,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分析评价资产是否需要进行维护、修理、更换直至报废鉴定等。技术管理应从资产设备订货开始。
提高设计选型标准,提高资产订货技术标准,狠抓资产人网管理,从源头严格控制资产质量,对资产运行状况和制造商开展动态评价,实行评定选用制度。应加强资产的维护保养及运行监测管理,加强大修改造项目的立项和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用状态,并有效进行成本费用控制,降低维修费用。能状态检修的不小修,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大修的不改造,确保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杜绝年久失修,杜绝以换代修。应加强资产的报废鉴定管理,加强待报废资产设备的检验、试验工作,以具体的试验数据以及趋势分析来论证是否需要报废,提倡定量分析,兼顾定性分析,防止随意报废。切实提升固定资产健康水平,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提高资产利用率。
2.3 精益化的经济分析
开展资产经济分析,通过对资产全寿命期间的资产原值、折旧、成本增加、修理??以上因素不影响资产原值、改造、升级的资产增值,以及设备最终报废后残值回收等环节的资金支出、回收情况的经济分析,反映资产本身运行的稳定性、产品质量、不同设备的性价比等指标,对资产选型、配置、运行维护提出指导意见。
加强资产投资计划管理,加强新增资产决算及人账管理,加强资产的运行成本管理,加强资产大修改造立项及资金使用管理,加强资产保险管理,加强资产报废及变价收人管理是资产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2.4 信息化的实施手段
以ERP为平台,建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内的信息平台,依据管理权限提供查询、分类统计、对比分析、信息归档等功能,是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手段。目前电力系统的资产量不断增加,要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依据现代化的手段实现精益管理、信息快速交换。
3 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经济分析环节
3.1 资产基础管理
全面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根据资产采购、施工、工程管理单位提供的决算,按资产管理要求确定资产原值,建立资产卡片,实现“账卡物”一致,并准确计提资产折旧。
3.2 寿命周期费用的统计
①成本性费用核算
加强资产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成本性支出的费用的统计、分析。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测算, 当计划维修费用大于其资产的当前净值时,该设备的维修计划应予重新评估当资产维修费用的增加不能导致资产运行价值的同比增加时应考虑进行技术改造的可能性。
②延长使用寿命的技术改造费用
对资产进行修理、改造、升级而发生的费用含保险公司理赔的费用,维修和保障人员、备件、各种测试设备等方面的投人进行统计、分析、测算,如果对资产技术改造后,所增加的技术改造费用、所引起的资产的运行价值不能同比增加时,该资产技术改造方案应予重新评估,或考虑进行资产设备的更换。
③因故障而导致的“损失”
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因发生故障进行修理而不能正常使用所造成的损失,也要计人寿命周期费用之中。
④退役和处理费用
资产在退役后发生的回收和处理环节费用等。
3.3 资产寿命终止的经济分析
当资产修理、改造所需一次性投入费用或累计发生费用超过资产原来价值,即“修一台还不如买一台”时,可以忍定该资产在价值经济角度不具备延长寿命的可能,可以进行寿命终止鉴定,可进行退出运行或者报废建议。另外对资产进行运行价值分析,如果该资产产出价值小于资产寿命周期内的运行成本,也说明资产部具备运行使用的必要,也可以进行报废建议。
结语:
电力企业既肩负着社会责任,又要追求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进步和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电力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应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法,转变管理理念,打破信息壁垒,加强技术研究,实现资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张怡,滕乐天,凌平.浅析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应用. 中国资产管理网,2016.
[2]罗世应,葛成荣.企业资产管理与供电企业生产管理.安顺科技,2015.
论文作者:刘月阳,田秀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资产论文; 寿命论文; 周期论文; 设备论文; 费用论文; 电网论文; 基础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