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刘新洁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刘新洁

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 淄博 255051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方案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即选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肽胃泌素,观察并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以及康复率。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康复率和幽门螺杆菌检测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肽胃泌素联合常规治疗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有着显著疗效,能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阴转率。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临床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的前期表现之一,患者多伴有腹痛、呕吐、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等现象[1],如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故本研究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探究五肽胃泌素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丽珠得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1.5±4.2)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29.4±3.1)岁。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患者经检查出现胃黏膜变薄、上皮萎缩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排除标准:心、肾、肝功能障碍者;患有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选用奥美拉唑(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02)、阿莫西林(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44605)、克拉霉素(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106)以及丽珠得乐(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20098)。奥美拉唑每天晨起时就温水吞服,一次1片,一天两次;阿莫西林一次0.5g,每日总用量不差过4g;克拉霉素每12小时进服一次,每次250mg。严重者每日用量可提高至500mg;丽珠得乐需用40-50ml温开水冲服,一日冲服4次,每次1带。前三次需在三餐前半小时冲服,第四次在晚饭后2小时后服用。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五肽胃泌素(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443)治疗。每日早餐前半小时前进行肌肉注射,每天一次;从第二周开始,调整为两天一次;第四周开始,继续调整为每周两次;以后每周一次,直至疗程结束。分两个疗程,每疗程六周。用药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评价标准 ①通过胃黏膜的血色素含量血色素指数(index of hemoglobin,IHB)中血色素表示出的红、黄、蓝颜色数量,判断患者康复率[2],总数量35个,红色及黄色数量越多,患者康复率越高。②根据幽门螺杆菌检测(Helicopter pylori,Hp)判断阴转率[3],阴转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和例数来表示,用χ2来检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用t来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Hp阴转率进行两组相比,对照组Hp阴转率为37%,低于观察组的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血色素含量血色素指数量表治疗后对比,对照组红色数量为11个,黄色数量为7个,蓝色数量为17个;观察组红色数量19个,黄色数量10个,蓝色数量6个;红、黄总数方面,观察组(29个)多于对照组(1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已被医学界列定为胃癌的前期表现之一,病理主要表现为以胃黏膜上皮数目减少,导致胃黏膜脆弱易受损。胃分泌动力不足导致患者出现腹部隐痛、胀气,食欲不振导致患者整体瘦弱、面部无血色等。经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导致:①不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超过70%的患者有吸烟、饮酒、喜辣及熬夜等习惯[4]。②身体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胃黏膜抵抗力及胃动力也越来越差,无法抵抗细菌感染等不利因素的入侵,有贫血遗传因素的人更容易出现萎缩性胃炎。③幽门螺杆菌感染:早在世界肠胃学会会议上就提出,Hp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出现的最重要原因,超过85%的患者的胃黏膜中可以培育出Hp。因此,如何抗Hp治疗成为临床攻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通过对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选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丽珠得乐进行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加用五肽胃泌素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阴转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康复率好于对比组。分析原因在于五肽胃泌素能够促进胃黏膜的修护,提高黏膜上细胞的再生能力。除了能够增加肠胃中蛋白酶原的分泌之外,还可以对胃黏膜表层形成保护[5]。

综上所述,五肽胃泌素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丽珠得乐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有着显著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莉,任秀英,牟洪香.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7,34(01):99-100.

[2] 董安山,潘兆宝,吉华青.四联疗法联合胃复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09):1257-1258.

[3] 胡楚胜,周坦峰,姜蕊.雷贝拉唑联合柴胡舒肝丸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和内皮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8):3162-3164.

[4] 王仲略,周刚,沈慧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5(08):1817-1819.

[5] 陈庆,陈金平.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z1):38-39.

论文作者:刘新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刘新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