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改革:一个世界性难题_新课程改革论文

普通教育的改革——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教育论文,世界性论文,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普通教育改革是本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遇到的一个难题。作者对照美、英、法、德、日等国普通教育改革的特点、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我国普通教育发展、改革中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困难以及良好的发展条件,指出我们要博采众长,形成一套既具中国特色又能适应21世纪要求的新的普通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为解决普遍教育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做出贡献。

* **

普通教育的改革,在世界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个世界末和本世纪初,几个很有影响的国家的普通教育都经过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改革。

在美国,杜威发表了《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等一系列著作,提出和倡导“进步教育”,并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与此同时还有当时的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等组织及一些著名教育家提出了种种改革建议,从而在美国引发了一次广泛的普通教育改革。这对美国的普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英国和法国,也相继颁布了一些新的教育法,如英国的《初等教育法》和法国的《费里法》,对普通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

在日本,也是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普通教育改革,确立了“新学制”。

在中国,“新学堂”和“新学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这些国家虽然情况不同,但同在此时对普通教育进行重大改革,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从那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些国家的普通教育又不断进行了一些改革,这里且不多谈。二次大战一结束,一些国家普通教育的改革就又相继展开,此起彼伏,一直没有间断。

战争将结束时,英国就通过和颁布了1944教育改革法,也就是著名的《巴特勒法》,对普通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1945年,日本颁布了《新日本建设的教育方针》,1946年和1947年,又陆续颁布了《新教育方针》、《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对普通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1946年至50年代初,美国也展开了战后第一次普及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适应教育”。1947年,法国的国民议会讨论了著名的《朗之—一瓦龙教育改革法案》,1949年和1953年,又讨论了其它两个教育改革法案,酝酿着重大的教育改革。

50年代到70年代,普通教育的改革在一些国家又进一步深入展开,特别是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在美国引起了巨大震动,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1959年,发表了著名的科南特报告《今日的美国中学》,对改革中等教育提出了21条建议;同年,美国科学院召开了中小学课程改革讨论会,布鲁纳发表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提出“课程结构论”,并指导编写了一系列教材,从而掀起了一次改革高潮,这对其它国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法国于1959年发布了战后第一批重要的教育法令,对普通教育进行重大改革。以后,1953年、1965年、1969年、1975年、1980年,又进行了几次改革。德国也在50、60、70年代,对普通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日本于1971年提出《教育改革的基本措施》后,在70年代展开了一次重大的普通教育改革。到80年代,普通教育改革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要了解普及教育改革这个新阶段的新特点,首先需要看一看80年代以来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普通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

(一)美国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不久就责成教育部组织了一个“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状况进行调查,限期18个月提出调查报告和改革建议。1983年,这个委员会如期提出一份重要报告,题名为《国家在危险之中—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报告指出:美国的普通教育质量和效果极差,以至有40%的青年阅读能力很低,只有20%的青年可以写出有内容的文章,只有1/3的青年能解需要几个步骤的数学题,全国有2700万半文盲,美国教育在当代科学革命的条件下正在培养一代科学和一技术的文盲,如此等等。

原来美国中小学的课程和教学,全国没有任何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完全由各州、各学区以至学校自行其是。这一报告针对这种课程不统一、无标准、无中心、放任自流、程度下降等情况,提出建议,要求在高中4年期间学生最低限度必须学习4年英语、3年数学、3年科学、3年社会方面的课程和半年计算机,并将这5门课程称为“基础课程”。

这一报告发表后,在1983年至1988年之间,美国召开了多次教育改革讨论会;又发表了不少由权威机构提出的教育改革报告和建议;同时各州纷纷制定教育改革法令,仅1983至1985年间就制定了700多个教育改革法。可见这五年在美国是普通教育改革异常繁忙的五年。但效果却很有限。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国家在危险之中》的报告中所提出的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学习3年数学和3年科学的建议,在绝大多数学校直至今日都没有得到执行。

1987年3月,里根又要求当时的教育部长贝内特对《国家在危险之中》的报告发表后教育改革的进展情况提出一份报告。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查,贝内特于1988年4月提出了一份题名为《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报告》。报告以大量的实际材料和数据说明,“我们(指美国)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快。我们仍处在危险之中。我们所取得的进步的绝对水平还太低。不能在中学毕业的学生太多,那些即使已经毕业的中学生里很多人所受教育的质量也是很差的……或功的信念从许许多多的美国学校里消失了”,“进行广泛而根本性的教育改革仍然是必需的”。

1989年,布什总统上台,自称为“教育总统”,当年就召开了有各洲州长参加的“高峰会议”,讨论教育改革问题。1990年,在高峰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布什提出了一套“国家教育目标”,内容包括:到2000年美国高中学生的毕业率至少要提高到90%;学生的科学和数学成绩要在世界上占第一位;所有美国学校都要没有吸毒和暴力行为,有一个有纪律的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1991年,布什又提出了“教育革命”的口号和到2000年的教育战略,要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等学科建立世界水平的标准,同时建立一套对四年级、八年级、十二年级学生的国家考试制度。

从布什的教育改革设想中可以明显看到要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学校的课程标准和建立统一的考试制度的倾向。这比里根时期的《国家在危险之中》的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议更进了一步。

然而,布什“宏伟”的教育改革目标,并没有在美国的学校中引起热烈反应,相反却受到了很多抨击和嘲讽。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提出的目标正反映了美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如学生大量流失、科学和数字成绩非常低下,纪律松驰、吸毒和暴力行为相当普遍等等。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决不是短短几年就可以做到的。另一方面也因为美国学校的课程和教学素有地方和学校各自为政的“自由化”的传统,要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制度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和抵制。

1993年,克林顿上台,也自称为“教育总统”,并于当年4月就提出了一份教育改革法案,题名为《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准备提交参众两院审议通过。这一法案,是布什的“国家教育目标”和“2000年的教育战略”的发展,也贯彻着要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评价制度的精神。然而,它刚一发表,原来准备提交参众两院讨论的计划就被无限期推迟了。

(二)英国 80年代英国的普通教育改革,要从70年代后期说起。

英国的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原来同美国一样,也没有全国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完全由地方教育当局和学校自行其是,因此教育质量很差,问题很多。针对这种情况,1976年,当时的首相卡拉汉在牛津大学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了要在全国建立“统一标准的基础课程”,从而引发了一场长时期的大讨论。可以说,这也就是80年代英国普通教育改革的发端。

1981年,英国的教育科学部就发出了关于学校课程的指导方针,开始对中小学的课程从总体上进行指导。1982年,公布了《技术职业教育计划》,旨在增强普通教育中的技术职业教育内容。1984年,教育和科学部在课程管理上又向前迈进一步,发出了对数学、英语和科学等几门课程的指导方针。1985年,教育和科学部又向议会提交了一份题名为《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其中指出,“我国(即英国)的学生取得的平均成绩,既没有达到应当达到的标准,也不能适应面对21世纪世界的需要”,“约有2/3的学校没有很好的课程设置计划,或者没有有效地加以执行”,“不少学生很少有机会涉足科学、实践和美学领域”,“大多数班级里的优秀生得不到充分发展,差生得不到恰当帮助”,“所有学校都承认,对无礼、混乱和破坏行为的往常性检查的失败,对学校的影响比什么都快”,旷课“对中学四、五年级的影响已达到足以令人担忧的程度”。针对这种情况,白皮书提出了改革意见和政府措施,其中首要就是“需要有一个课程设置的政策”,“就学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内容取得普遍一致的认识”。在这之后,1987年,教育和科学部就发表了要实行统一化《国家课程(5-16岁)征求意见稿》,在全国展开了大讨论。1988年,英国的议会就通过了二次大战以后一个最重要的教育法,即《1988年教育改革法》,对英国普通教育的课程制度做了根本性的重大改革。

这一教育改革法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6年和中学5年,作为统一的“国家课程”有10门基础学科,即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技术、音乐、艺术、体育和中学阶段的外语;同时规定,要设立“国家课程委员会”和“学校考试和评价委员会”,为各门基础学科制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纲要,并制定考试标准,对7、11、14、16岁学生进行阶段考试。这就根本改变了过去英国学校的课程完全由地方和学校自行其是的传统。

然而,这一改革并不顺利,而且产生了“为考试教学”、学生负担过重、成绩下降,厌学和流失等等现象,以至1993年春季发生了教师工会、校长和家长联合会一致决议“罢考”的风潮。教育部长不得不宣布要对“国家课程”进行修订,降低标准和精减内容,并对1994年的考试工作进行调整。现在,教育界仍意见纷纷,讨论和辩论正在继续中,一些新的改革方案也在不断提出。

(三)法国 法国的普通教育管理和课程制度,与美国和英国不同,多年来一直是中央集权,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规定的。二次大战以后虽然进行过多次改革,但是并没有改变这种集中统一的制度,也没有根本扭转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学业成绩低下、中途辍学和留级率高、青年犯罪和吸毒的人数在增长等状况。

1981年,法国内客会议通过决议,对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当时的总理莫洛瓦随即委托专家组织调查,于当年9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题名为《提高青年人的职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报告。随后,教育部又组织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对初中的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并于1982年提出了《为建立民主的初中而斗争》的报告。1983年,高中改革工作小组也向政府提出了以《21世纪前夕的高中及其教育》为题的报告。这些报告都提出了法国普通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然而改革进展缓慢,收效甚微。198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又亲自写信给法国的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院长,提出“未来的教育怎么办”的问题,请法兰西学院进行研究。这个学院的全体教授经过一年多的讨论研究,于1985年向总统提交了一份正式报告《对未来教育的建议》,对未来的法国教育提出了九大基本原则,包括尊重科学的统一性和文化的多样化、学校教育形式多样化、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等等。同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分权法”,在教育管理上给予地方和学校以较大的自主权。自1985年至1989年期间,小学和中学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实行了新的教学计划。1989年,法国教育部又发展了《法国教育指导法案》及附加报告,对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意见。

总起来说,80年代以来,法国的普通教育可以说是在不断的改革之中,其总的趋势是在向“分权”、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把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当作一个中心问题。不过,现在只能说改革还正在进程当中。从上述法案和报告中可以看出,普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如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不能适应社会要求和流失等问题,仍然未能得到适当解决。

(四)日本 日本的普通教育管理和课程制度,也是中央集权的,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全由国家规定。

70年代,日本的普通教育就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80年代,最为突出的是,当时的首相中曾根于1984年2月鲜明地提出“展望21世纪,一个势在必行的全面改革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他同时建议并经议会通过,设置了一个直接隶属于总理大臣的咨询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对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改革建议。1985年,这个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咨询报告》,1986年,又提出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咨询报告》;1987年,又相继提出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三次咨询报告》和《第四次报告》(亦即终结报告)。

这些报告都指明了日本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如第二次报告就指出,日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正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并将这种状况称之为“危机四伏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荒废”。报告说明,“教育荒废表现为恶作剧、儿童自杀、逃学、青少年行为不良、校内暴力、家庭内暴力”等等。第四次报告又指出,“忽视教养和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所应有的自觉意识,不能将权利要求和责任感协调起来”;“学校教育刻板划一,强调形式上绝对平等的倾向十分严重,在发现、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和能力倾向方面极为欠缺。而考试竞争激化的结果,又导致学校偏重传授知识和考试成绩,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且,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刻板性和封闭性导致‘恶作剧’逃学、校内暴力等‘教育荒废”的现象日趋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第四次报告提出了日本教育改革的三条基本原则,即重视个性的原则、向终身学习过渡的原则和适应时代变化的原则;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随之,日本内阁就作出了有关教育改革的决定,学校课程审议会又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意见。1989年初,文部省就颁布了新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从1992年开始,初中从1993年开始,高中从1994年开始实行。这也就是说,一场新的重大改革正在开始。

由上可见,这些国家自80年代以来普通教育的改革具有几个显著的共同特点。

一是这些改革都是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或最高领导机构发动和决策的。这就是把教育改革提高到了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成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策,与过去的教育改革常常是由教育部门或教育专家提出显著不同。自然,过去也有的时候有的国家由最高领导提出教育改革的问题并作出决定。但是,这样集中地在一段时间内,有这样一些国家的最高领导不约而同地将教育改革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特征。

二是这些改革都是明显地面向着21世纪的国际竞争。这从美国“到2000年代的教育战略”、法国的《21世纪前夕的高中及其教育》和《对未来教育的建议》、英国的《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日本首相中曾根的讲话和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四次报告以及其它许多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都可以明显看到。

三是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美国提出的是“国家在危险之中”,日本提出的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正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这是危机感的最为明显的说明。至于紧迫感,可以看一看下面的“年表”。

表中画“√”的年份,表示在这一年表中所列的国家有重大的教育改革行动,包括国家首脑采取行动、举行重要会议或发表重要报告、通过和颁布重大法令、提出新的改革计划等四项;表中画“—”的年份,表示新的改革计划正在贯彻实施。

从这一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这十年的教育改革,真是紧锣密鼓,异常紧张,每个国家都在连年“奋战”。这种带有国际性的紧张状态,是世界教育改革史上所少有的。

四是这些教育改革,虽然有的也涉及整个教育事来,但主要的问题是普通教育的改革;在普通教育的改革中,核心问题又是课程改革。英国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普通教育的课程改革。美国的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报告和建议,谈的基本上也都是普通教育问题,其所要进行的改革主要也是课程改革。法国和日本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主要也都是普通教育中的问题;其所强调的要适应21世纪的要求,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要给地方和学校以较大的自主权等等。也都是要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的,因此中心问题也就在于课程改革。实际上,历史上的普通教育改革,也大都是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因为课程问题,也就是学校教育的内容问题,自然也就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中心问题。

五是这些改革,虽然是在二次大战以后已经经过多次改革的基础之上,又经过了80年代的紧张努力,但至今仍然没有取得什么良好的成果。英国的改革,产生了新的问题,遇到了困难和抵制。美国的改革更是收效甚微,新的目标虽不断提出,但很难落实。法国的改革,也困难重重,步履艰难,一面实施新计划,一面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日本的改革,也遭到许多批评,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总起来说,虽然经过多次改革,这些国家普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大问题:一是学生道德水准下降,破坏行为,暴力行为,吸毒、堕落以至犯罪等现象相当严重,以至达到令人担忧和危险的程度。二是很多学生学业成绩低下,进入高中连基本的阅读和计算能力都没有,学生厌学、逃学、出走、流失等现象相当严重。这两大问题,在上述国家虽然在表现上和程度上会有所不同,但却是普遍存在的。在这国家的关于教育改革的官方的和有权威的报告中,有很多材料都说明了这两大问题是普遍而严重的。

事实上,不只是上述几个国家的普通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经过多年多次的改革也难以解决。其它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有同样的情况,只不过不同的国家的普通教育和普通教育改革,既存在着共性的问题,也存在着一些各自的特征。我国的普通教育和普通教育改革,也有很大困难。由此可见,普通教育的改革实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普通教育之所以普通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普通教育的改革之所以艰难,既有社会原因,也有教育内部的原因。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是很复杂的,并且常常交织在一起。这里只简略地谈一谈基本的矛盾。

本来,社会对普通教育的要求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就是有矛盾的。这就是一个基本矛盾。再加社会对普通教育的要求本身又是复杂的、有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和难以全面掌握的,同时学校教育从物质条件、方针任务、课程设置、领导管理、师生状况到教育教学,也有一系列的矛盾,所以问题就非常复杂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复杂。这也就是普通教育虽然经过多年多次的改革,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整个世界发生了急剧而又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使社会要求和普通教育的矛盾突出起来,以至成为一个既难以解决又关系到一些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这一基本矛盾的激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显而易见的是知识量的剧增和学校教学容量的矛盾尖锐化。

本来,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和学校的教学容量之间就是有矛盾的。近几十年来,由于知识量的急剧增加,这一矛盾就更加尖锐和突出了。一方面是原有学科课程的内容增多和加深,最为明显的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课程的内容增多和加深。再加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许多国家都竟相强调加强科学教育,这些课程的分量就更重了。其实,不只是自然科学课程如此,文史和社会科学课程也是如此。例如,由于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对外语教育和世界知识教育的要求也提高了;同时,本国文化传统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加强。另一方面,又有一系列新的学科或新的知识要纳入到普通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中,这包括人口教育、环境教育、经济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把所有这些都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对普通教育的巨大压力。最终,这些压力都要落在学生的身上。在此之前,本来就有很多学生感到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有困难,成绩很差,以致厌学、逃学和中途流失;在这种高要求、高压力之下,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等一系列现象自然也就更加普遍和严重。这样,就形成了高要求和低质量的强烈反差。同时对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身心的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2)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矛盾加剧。

本来,思想品德教育要取得普遍良好的效果,就是非常艰难的;在社会急剧变化和飞跃发展的现代,就更加困难了。这是因为在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观念和社会风尚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这样的新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儿童,比过去时代的儿童早熟,开放,也比过去的儿童独立性强。他们受到的社会影响和刺激也更多、更复杂和更加强烈,自然其中也就包括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和刺激。这就必然会在思观念和道德行为上产生许多新问题。一些国家的“自由化教育”,推波助澜,使有些问题更加严重。另外一些国家采取原有的或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方法,与这样新的情况很不适应,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效能,造成了事与愿违的不良结果。再加上在知识剧增的压力下忽视了德育,问题就更加严重。而且,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越多,越是会在社会上激起要加强德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要求。这就又形成了一种高要求和低质量的强烈矛盾。

(3)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普通教育迅速发展普及,普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又扩大和加剧了上述矛盾。

过去,学校比较少的时候,学校的师资、设备、管理和经济条件等都比较好;学生数量也少,而且文化背景和条件也比较好;当时的课业负担也不象今天这样重。所以,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成绩,一般说,易于达到较好的水平。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好学校,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正是由于这样,有些从那时的名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常常怀念和称赞他们的母校和那时的教育,并有些今不如昔之感。其实,那时的学校和学生也有好、中、差之分,姣姣者也是少数,差的并不很少。社会要求和学校教育的矛盾也是存在的。所以,那时的普通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只不过由于学校和学生总量都不多,差的即使有一定数量,也不致在整个社会引起很大的风波。当时的主要问题不是在少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而是在学校的数量上。学校太少,需要发展,需要普及。

但是,当普通教育大发展、大普及以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质量问题就突出起来。一些国家的共同情况表明,在普通教育迅速发展和普及之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质量普遍或大面积降低。所以如此,原因很清楚。当学校大量增加,遍及各种不同地区的时候,学校之间和学生之间在情况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就会增大。新发展起来的条件较差和条件很差的学校就会占多数;学习环境和学习基础都比较差以至很差的学生就会大大增加,并且可能成为多数。这样,原来在少数学校和少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不好、厌学逃学、中途流失、违犯纪律、滋事生非等现象,就会成为在很多学校很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由于受种种不良的社会影响,可能变本加厉,出现道德败坏、吸毒犯罪等现象,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除以上几点外,还应该提到,决策者对普通教育和普通教育改革的要求与普通教育的实际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习惯势力的阻力和许多实际困难,也是普通教育改革之所以艰难的重要原因。

普通教育既然如此艰难,是不是就前景暗淡,没有多大希望取得很好的成果了呢?

不,普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改革还是前景光明,前途远大的。

(1)普通教育,不论是在哪一个国家,总的说来,都为数量众多的一代又一代儿童和少年,普遍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基础,使他们能够继续学习或参加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哪怕是这种基础还比较低并且有缺陷,总的说来,有这种基础和没有这种基础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没有这种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就难以想象。同时,还应提出,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普通教育,都有一些优秀的学校和优秀的教师,不断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后来成为出色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没有这样的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所有的人才和所有的事业,都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普通教育,也就没有现代社会。这就说明,普通教育是有很大功绩,很大作用,很大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的。尽管它有很多缺陷和问题,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改革而日臻完善。

(2)在全世界,普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改革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就为今后的改革打下了良好而又深厚的基础。从前面所说的情况可以看出:过去有些国家的普通教育管理和课程设置是全国集中统一的,现在正在向分级管理和课程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有些国家的普通教育管理和课程设置过去不是集中统一而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现在正在向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这都是积数十年的以至上百年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结果,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同时,这也说明这两种不同的制度并不只是各有各的严重缺陷,另一方面也各有各的长处和宝贵的经验。这也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的。现在,这两类不同的制度正在向各自相反的方向发展,取对方之所长,补自身之所短了,总的趋向是将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灵活多样结合起来。这是普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走向成熟的标志。再加近几十年来,各国的普通教育改革,特别是在课程改革方面,还有其它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只要认真总结和吸取这些经验和教训,经过长期的努力,上述一些尖锐的矛盾和严重的问题就会逐步得到适当解决,从而使普通教育的改革会逐步取得日益良好的成果,以至把普通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普通教育进行改革。这也就成为普通教育改革的一种巨大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推动力。同时,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普通教育的改革在很多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客观条件。实际上,近几十年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普通教育改革之所以在很多国家竞相展开,一浪高过一浪,正是这种客观力量造成的。可见普通教育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不论会有多少困难,是必定要向前发展的。尤其是一些普通教育普及水平较高的国家,必然会把提高质量当作中心问题。这样,经过不断的努力,普通教育的质量总是会逐步提高的。

四、普通教育的改革已成为很多国家最高领导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并将之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无疑,这对普通教育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不过,以上几点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是不平衡的。有些国家普通教育的基础比较扎实,有些则基础较差,有些国家优秀的学校、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较多,有些则较少;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差别较大,社会状况也大有不同。特别是一些国家的领导,即使是已经将普通教育的改革提到重要地位,但他们对普通教育改革所采取的实际行动,也有很大差别。而且,一个国家的普通教育改革,只有自上而下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改革的自觉性。而在这一方面,各国的差别也是很大的。最后,还应该说明,普通教育的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受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条件的制约,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究竟哪些国家普通教育的改革能够进展比较顺利,并且能够较早地取得较好的成果,这就要看以上种种条件的发展情况了;而就教育自身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看领导的决策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

我国的普通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将我国的普通教育状况和普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同其它国家的情况作一些比较,是很有意义的。

我国的普通教育有一些特殊的困难问题。

一是规模庞大。中小学校总计约90万所,学生达18000万左右,比美、英、德、法和日本五国的中小学生总数还要多一倍,是全世界中小学校和学生最多的国家,堪称为普通教育的“超级大国”。那些发达国家,普通教育的规模比我国小得多,有的还不及我国的1/10,尚且困难重重,问题很多,总是办不好。我国要把如此巨大规模的普通教育办好,其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经费很少。众所周知,这是我国普通教育中的一个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由于我国普通教育的规模庞大,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一些发达国家,钱多学校少,还难以办好;我国是学校多钱少,自然就更加困难。例如,美国的中小学校总数大约只有我国的1/10,而用于中小学教育经费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我国的30多倍。虽然由于两国的社会经济情况有很多不同之处,关于教育经费不能只从以上数字作简单的对比,但这也足以说明我国普通教育的经费实是太少,办学条件实在是太困难了。

三是合格师资短缺。据1990年的统计材料,我国小学教师学历基本上达到规定要求的只有70%多;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则都达不到50%。而一些发达国家,一般说,中小学教师都具有高等学校毕业的学历,并受过教育专业的训练,取得了教师的合格证书。而且,在中小学教师中,获得过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也为数不少。可见这又是我国普通教育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四是发展极不平衡。普通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这在世界各国是一种普通现象。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学校不只在教育质量上会有高低之不同,在物质条件上也有很大差别,有些学校非常富有,有些学校则十分简陋,甚至可以说是贫困。我国由于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也有很大差异,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普通教育在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上的差别,尤其是物质条件上的差别,要比一些发达国家大得多,有关情况也复杂得多。

以上这些特殊的困难问题,是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十分重视,尽最大努力,逐步加以解决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困难,对于普遍教育的改革来说,并不是绝对的障碍,而是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例如,经费问题确实很重要,我国普通教育的经费确实需要增加。但是,经费多的国家,普通教育并不一定比我们办得好;他们的普遍教育改革也并不一定比我们先进。再如,我国的教师队伍质量的确需要提高,但是有些国家教师的学历虽高,教学质量却并不一定比我国好。至于规模庞大和发展极不平衡,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我国的这种国情,实事求是,在改革中努力使我国的普通教育适应这种国情,符合这种国情,符合这种实际,就有可能形成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普通教育制度,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我国的普通教育和普通教育改革,与有些国家相比,还有一些优越之处。

一是国家对普通教育有统一的要求和课程标准,虽然“统得过死”是缺点,需要改革,需要向灵活多样的方向发展,但有一定的统一要求和课程标准对于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是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的。这一点也正是有些国家在普通教育改革中力图做到而又难以做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和坚持这一点,只是要将统一的要求和课程标准定得符合实际,并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是我国一贯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虽然在这方面也有缺陷,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但总的说来,我国学生基本的思想品德,特别是在遵守法规和学校的纪律制度。听从教师的教导和勤奋学习上是好的,也是有些国家谋求做到而难以做到的。显然,这对于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成绩,具有根本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普通教育的改革中,一方面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都更活泼一些,另一方面则一定要注意发扬我们的这些优点。

三是我国一贯重视系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虽然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自己并不很满意,但总的说来,在国际比较中也是较好的。这有不少材料可以说明。例如,在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的学生屡获个人和团体的冠、亚军,常居于领先的地位;在有欧、亚、美等洲26个国家参加的国际教育评价学会80年代在这些国家的重点和一般学校进行的统一测试和评价中,我国学生由于有了这些优良传统,在我国的学校中,教师认真教学、学生勤奋学习已形成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良好风气。这也正是我国的普通教育之所以能够在有些方面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好一些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普通教育也有过于死板、不够灵活多样、不够生动活泼的缺点,需要进行改革。但是,决不能因此而否定了我们的优良传统或低估了我们自己的长处,更不应妄自菲薄,盲目地认为发达国家的普通教育都比我们的好;而是应当非常珍视我们自己的这些优良传统并加以发展,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四是我国除了以上一些优良传统外,与某些国家相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良好条件。这就是在我们整人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普通教育界,从各级领导到中小学教师,一般说,“改革意识”和“开放意识”都比较强。很多地区、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都在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和动态,受到普遍的关注;对于外国的普通教育和普通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和经验教训,我们考察、介绍、了解和研究的也比较多。现在,在我国的普通教育改革中,决策机关、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地方领导和教改实验学校已经结合了起来,在制定改革方案和推动改革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良好成绩,并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很好的改革形势。这种情况,在一些别的国家,是少有的。这就使我国的普通教育改革在决策上可以更加符合实际和更加科学化,同时又有广大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改革自觉性作为基础,并且可以广泛汲取其它国家普通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一些偏差,少走一些弯路,从而将我国的优良传统和其它国家灵活多样的好经验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既具有我国特色又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新的普通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为解决普通教育改革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作出一定贡献。

(本文所提到的各国教育改革的文件、报告和摘引的材料,在上列书籍中大都可以查到,为简便起见,在行文中不一一加注)

标签:;  ;  ;  ;  ;  

通识教育改革:一个世界性难题_新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