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吴新明

吴新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医院内科 226408)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患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从2008年10月到2012年1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患共102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病患使用单纯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病患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结合治疗。治疗3个疗程之后,对两组疗效及心电图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47/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3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值为(58.31±4.42)次,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27±3.6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QT间期为(0.378±0.003)m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42±0.00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上疗效较为明显,能较好地改善微循环及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观察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42-02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按照病患发病时心率情况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缓慢性心率失常诊断标准主要是心率低于60次/分钟,同时伴有心律不齐。该病发病机制是心脏的自律性或传导性的降低或遭到破坏。病患主要特征是窦性心率减缓,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式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塞等。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等疾病病患均容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临床上缓慢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除此之外,该病具有变化快,易反复发作等诸多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控制是临床上关注焦点。由于临床上对此病病患常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但疗效并不十分显著。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中西医结合治法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患的临床疗效,得出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08年10月到2012年1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患共102例。男60例,女42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1.8±8.9)岁。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病患男31例,女20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0.7±8.7)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03±0.4)年。对照组病患男29例,女22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0.9±8.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01±0.5)年。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年龄小于50的病患口服辅酶Q10,10mg/次,每日三次;三磷酸腺苷20mg/次,每日3次。大于50岁病患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5mg/次,每日3次;单硝酸异山梨脂,10mg/次,每日2次;卡托普利,12.5mg/次,每日三次。4周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在进行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应用,其中中药药物包括红参、灸甘草、桂枝、红花、麦冬、阿胶、石菖蒲、川芎、木香各10g;黄芪和当归各20g。根据病患病情程度适量加减药剂量。4周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以及病患24h动态心电图各项数据。

1.3 疗效评价 通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显效:病患心动过缓心率恢复正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明显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有效:心动过缓心率增快20%以上,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程度改善主要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心动过缓心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47/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3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见下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在中医角度上而言,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心悸、迟脉症以及眩晕等范畴。临床症状特征是以脉搏持久缓慢为主,同时病患时长伴有气短乏力、头晕耳鸣,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晕厥现象。临床上只要能引起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所有因素,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是心肌缺氧,病患血流速度变慢,外周阻力相应升高,引起组织起卦灌注不足、缺血、缺氧以及代谢障碍等,从而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虽有很多,但绝大多数为单纯服用西药药剂进行治疗,治疗后均有效果,但不明显。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一种新技术,采用西药合并中药进行治疗,与传统治疗手段有较大区别。

本文通过研究中西医结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于卉莉等人的报道结论相一致,表明中西医结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患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此外,观察组H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QT间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符合陈景开等人[2-3]的报道结论,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较好地缓解病患临床症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三硝酸异山梨脂作用是直接扩张冠脉,对心内膜及内膜下的心肌血管都会产生巨大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前后符合、减少左室壁张力,从而导致病患心肌血供增加,改善心肌血供,最终达到心肌血供平衡;辅酶Q10和三磷酸腺苷能提供心肌能量,而卡托普利的作用则是在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的同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具有抑制作用;中药主要功效是使得病患气旺血行、络脉自通、活血化瘀以及滋养心血等。此外,治疗缓慢性心律异常的中医药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窦房结自律性、加快心率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同时可以长时间服用,疗效显著,极少发生心律失常的副作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有研究报道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协同对心肌细胞代谢紊乱进行改善,同时调整心肌起搏传导功能,显著提高心率,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能较大程度地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该治疗方式在汲取西方医学长处的同时也发挥中医传统医学优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张建平.益气通脉汤配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67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4):558-559.

[2]陈景开,宗刚军,吴刚勇,等.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9):1397-1398.

[3]白丽梅,刘国勋,周进国,等.益气温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1(5):36-39.

论文作者:吴新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吴新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