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体现一名基层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论文_张磊

试论如何体现一名基层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论文_张磊

八五二农场组织部

“德能勤绩廉”如一把标尺,为评价、衡量干部提供了一个重要标准。这五个字的要求虽不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和做好,需要我们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借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工作,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蓬勃发展,创造佳绩。“德能勤绩廉”的每一个字中,饱含着一个干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的心态,也记录下一个干部流血、流汗的成长足迹。事实证明,这五要素具有深刻的意义,需要我们逐一领会学习。

一、以德为纲

古语云:“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那么,德到底是什么?德,即品德、道德。古往今来,“德”被认为是好的品行、优秀的情操,是做人的准则。孔子的“为政以德”和孟子的“以德服人”,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个历朝代更是把“德”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由此可见,德兴则人旺、德高则事业兴。对于我们党的干部来说,德就是指政治思想品德以及干部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遵守职业、社会公德的情况。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阶级也有不同的标准,但不论什么时候人们都把“德”作为考核和用人的首要标准。

具体的说,“德”由四个方面构成:

1、政治品德。即指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建立在这个世界观基础上的政治立场等。具体表现为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廉洁奉公、办事公道、品德高尚等方面。

2、伦理道德。即指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的思想品德。包括大公无私、牺牲精神、相容性等。

3、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用高尚的道德指导本职岗位职业活动的具体实践。包括职业上的原则性、事业心、责任感、政策性等。

4、心理品德。是指个性心理倾向、动机、兴趣、理想品德是否高尚。包括:行为动机、性格特征、志趣爱好等方面。

在构成“德”的这四个方面中,政治品德是核心,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起作用;其他几个方面分别从交往对象、社会劳动和心理品德对个人成长起着不同的作用。

俗话说“有德无才干蠢事,无德有才干坏事,无德无才难成事”,“德者增才干,才者修德行”。在各个历史时期,德才兼备的人都属于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虽然,我们始终期望所有的干部德才兼备,但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古往今来,有像古代的尧舜、勇尝百草的神农、疏渠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等,千古流芳者;亦有心术不正、无德有才之人,如清朝的和珅很有才,不仅文学造诣高,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乾隆时期,颇受赏识飞黄腾达。但他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生活腐化、穷奢极欲,德行极其败坏,最终被押上了道德审判的断头台。作为党的干部,我们应该勤修德、严为行。在处事为人上,以忠诚、诚信、诚恳为准则;在工作中,以干实事、求实效为目标,谨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醒言,以“八荣八耻”作为我们德行的试金石。

二、以能为基

何为能?能,即能力或才能,是有效认识、改造和控制客观世界的综合力量,是对干部才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方面的要求。一个干部能力的高低,决定其是否能承担得起某项工作任务。

工作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组成。一般能力,是指完成一切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分析判断能力、基本工作能力和身体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为适应一定活动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专业和综合特征的能力。包括:业务专业技术能力、领导能力、创造能力、执行能力和经验能力。经验是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管理实践和业务专业技术工作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能力。

个人的能力由才干、知识和技能构成,才干是核心。党的领导干部应利用其卓越的能力,发挥自身才干,积极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心中所系之事。同时,领导干部还要有容人之心,待人之诚,否则就会出问题。春秋战国时,齐桓公用管仲、越王勾践用范蠡、文仲成就了霸业;唐太宗李世民用魏征和房玄龄出现了“贞观之治”;汉武帝用董仲舒成就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唐玄宗用李林甫、杨国忠而使民心向背,导致“安史之乱”。

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思想工作做在前,本职工作赶在前,名誉待遇让在前,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准确把握“能”的使用尺度,注意谦虚谨慎,以能为基,不要凭“能”自赏,居“能”自傲。宋徽宗书法造诣很高,但其能,用之不当,最后亡国丧身。干部要将自身的能用在培养人格魅力上,用在坚持原则上,用在增强团结上,才能让自身才能得以发挥,创造各项工作佳绩。

三、以勤为本

勤,指的是对工作尽力尽责,甘于奉献,勤奋不怠。从某种意义来说,勤是一种工作态度的体现,古语云“勤能补拙”,即勤奋工作可以弥补某些能力上的不足。勤同样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体现,它是由组织纪律上的勤,工作态度上的勤,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勤等方面组成。换而言之,勤包括积极性、纪律性、责任心和出勤率,是评价干部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事业心,工作是否一丝不苟,是否肯学肯钻、任劳任怨。勤的内涵容易理解,难的是如何在实践工作中落实勤。通常人们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来评价在“勤”上做得好的人。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某人在众人面前大谈如何治国,然而却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的一塌糊涂,结果被人斥责为“一屋不扫,安扫天下”。 一生之计在于勤,要成就事业,关键要落在“勤”字上。

作为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凡事要身体力行,凡事多动手,多动脑。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以勤为本。清朝雍正帝每天五更准时上朝,大多数奏章亲自批阅,有的批示多的达一千多字,不可谓不勤,但他仍担心有负天下。数学家陈景润为哥德巴赫猜想草稿都堆了一小屋;书法家王羲之为练一手好字洗黑了一池水;马克思写《资本论》,写了四十多年……古往中外,以勤为本的例子不胜枚举,以史为鉴,以今为镜,作为干部,更应严于律己,勤读书、勤学习、勤思勤想,勤于理政,勤于为民。勿要自满,以为学问技术够了,俗话说的好,三天不练手生。只有常思勤践勤,才能方知天外有天,楼外有楼的道理。

四、以绩为效

我们所说的绩,是指成绩、成效,是指一个人的工作实绩。它是综合反映个人工作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的一个标志,是业务活动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

绩一般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一是,工作指标上的绩。即在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时质量好、数量多。这就是工作质量指标成绩和数量指标成绩。二是,工作效率上的绩。即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和机械效率高。三是,工作效益上的绩。即完成工作任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时问效益等方面的效益好,取得的成果绩效就好。四是,工作方法上的绩。是指采取了什么样的好方法、什么样的好措施、什么样的好手段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要正确认识对成绩的评价和态度,见名誉就上,见困难就让,见成绩就唯我,见失败就推诿,这不是一个好干部的作为。干部是做什么,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好干部要以人为本,努力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聊时”,成绩不讲,绝不会消失,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要时时想到“责任重于泰山”,天道酬勤。

五、以廉为守

古语云:“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廉洁奉公、严格自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能否保持廉洁,关系到人心向背。一个企业发展状况的好坏与干部的素质密切相关,干部清正廉洁,普通员工视企业的资产为自己的财富,企业的振兴与发展才有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廉这一要素,既是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需要,又是坚决、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客观需要。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说:“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如何看待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子。子孙不如我,留财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时时想着奉献的太少,而不是待遇的多少。清康熙帝时,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有句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铿锵有力地话语清晰地表达了一个国家栋梁为国为民的正直品格和廉洁的气概。俗话说:难耐清贫莫为官。当清官,要吃苦;当庸官,愧对百姓和良心;当贪官,有牢狱之灾。更是形象地说明了做干部要以廉为守,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

总而言之,要做一个好干部,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能勤绩廉”的价值观,深入了解这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德”是核心,处在“首要”位置。“能”是本领,处在“重要”位置;“勤”是态度,勤是为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绩是成果,处在“重点”位置;“廉”是操守,是开展工作的人格保障。“德、能、勤、绩、廉、”五个要素之间关系密切,德是统帅、能是将领、勤是士兵、绩是战果、廉是保障。有德、有能、有勤、再加廉,就能创造绩。作为国家干部要以党的事业发展为己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能勤绩廉”价值观,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做合格的人民公仆,锐意创新,不断进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论文作者:张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试论如何体现一名基层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论文_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