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靖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靖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广东省东莞市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为人们的精神文明发展提供了基础,通过园林景观的构造,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文化栖息之地,能够大大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园林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造景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向着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靠近,园林景观绿化对于人们生活环境的提高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广泛应用,通过对植物造景的应用能够增强园林设计的整体艺术,体现出园林设计的价值。植物造景的过程中,需要将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自身的颜色特点等进行细致地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植物设计园林,从而提高园林设计质量。

1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1.1生态原则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植物造景得到广泛认可,但在植物造景中应遵循生态的原则,不应该只注重园林植物造景,更需要保护自然植物在园林里面,尊重自然植物生长的习惯,避免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此外,如果引进非本土植物在风景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如阳光、水、土壤和其它需求,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影响植物的生长。

1.2审美原则

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审美的原则,有许多的事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该体现的审美价值,从而给人们带来视觉美感,也能充分发挥风景园林造景的效果。植物造景过程中,应注重色彩和对比,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高综合设计的作用,充分考虑植物之间的协调,如假山、水和其它元素,把握好色彩,增强植物造景设计之间的搭配性和比例,有效地提高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审美价值。此外,植物造景应考虑景观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给风景园林设计添加一份美感。在风景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景观设计的主体,试图让每一个设计点都反映出审美价值,给人们带来从视觉上美的享受,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和轻松的环境,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压力得到缓解,这就充分反映了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的审美价值。

1.3平衡原则

植物造景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不仅应遵循生态的原则和审美原则,同时也应当遵循平衡的原则。首先植物造景应考虑色彩和形状之间的平衡,两者之间应该具有很好的协调和匹配效果。其次要考虑植物造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虚拟场景,和实体场景之间的平衡,以保证相互搭配和谐。因此,在应用过程中的植物造景风景园林设计,需要遵循平衡的原则,以确保风景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2.1植物和水体结合造景

园林中各种水体与植物的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的要求。在风景园林水体边,一般是选择良好耐水湿的植物,如柳树进行种植设计,不仅美化岸边和池畔环境,还丰富了水空间的景观。在园林水体岸边,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木芙蓉等进行种植设计,美化河岸、池畔环境,丰富水体空间景观。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建筑物等组成一幅“水中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湖泊,设计人员可以针对植物在水面上的倒影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较为宽阔的水面,可以采用两边较为稀疏、中间密集种植的方法,这样植物在水面上的倒影就会呈现自然式水体,可以有效激发游人的观赏兴趣。设计人员还可以在湖边铺设草坪,种植灌木类植物,在湖泊中建设小岛和凉亭,这样就可以为游人提供休息驻足的场所,也可以使得湖泊造景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

2.2植物和建筑结合造景

在植物与建筑物之间,往往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配置不同形式的园林植物,可使建筑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突出和表现。如陵园、庙宇多用规则对称模式栽植松柏类植物,使人产生一种庄严肃穆的景仰之感,突出庄严性和纪念性。而在苏州园林中,通过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把色彩淡雅、造型轻巧的园林建筑衬托得诗情画意,充满情趣。在皇家古典园林中,选用白皮松、油松、侧柏等四季常青、树体高大的树种为基调,以彰显皇族帝业的兴旺不衰、万古长青。另外,在建筑物周围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2.3植物和园路结合造景

园林植物与园路的配置,主要是在道路的两侧、交叉路口、道路的转弯处等方面。如规则式园路两旁,可采用列植、对植给人以整齐的美感;自然式园路两侧植物配置应是树无行列,疏密有致,再配以灌木或草丛,使其富有自然之趣;自然式园林中弯曲道路的外侧游人视线焦点处,可采用花丛、树丛、孤植树与假山石及花卉组合,进行植物造景。园路两旁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起到遮荫、装饰、美化的作用,还能随着游人的脚步使人们视觉上产生“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2.4植物和地形结合造景

园林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形地貌配置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而且要考虑景观的协调一致性。如果是平地,根据周围建筑确定地形高度,便于群众性活动、人流集散和排水。如果有堆山,则应突出其石骨嶙峋、植被苍翠的特征,结合地形的起伏,形成高低错落,层次感较强的景观空间。结合坡地设计的植物群落比在平地上进行的设计更富有变化和节奏感,易形成视觉焦点。因此,植物的种植要顺应地形条件,充分利用地形现状,以形成高低错落、有进深感和围合感的空间效果,同时考虑植物的耐阴性和排水性等。在地形的高点配置园林建筑,以吸引游人视线,再配以林间小路,利用植物特征,结合框景、透景等构景方法,营造出富有美感的近自然景色,使人联想到深山幽林,达到最终的景观营造效果。

2.5植物季节性合理配置

通常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比如发芽、开花以及结果,这些生长变化将会有利于植物的栽种,并且也能够体现出植物造景技术的效果。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在进行栽种时,尽量不要在主体开花的地方种植其他树木,这样会影响美观,其实就是将植物进行分类种植,减少因植物生长变化的不同带来的杂乱。植物造景技术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出视觉上的美感,在种植树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树木的生长变化时间段,让树木在一定的季节呈现出一定的氛围,比如在春天时就应该繁花似锦,夏天时应该葱葱绿绿,秋天时应该色彩缤纷,冬天时应该白雪皑皑,利用自然的天气效果和植物的生长变化来进行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这样将会带给人们身处大自然的感觉,更好体现出植物造景技术的作用,发挥园林景观绿化的效果。

2.6植物色彩合理配置

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色彩的配置主要有单色配置、双色配置、多色配置以及类似色配置四种。其中单色配置通常是在大面积园林设计中使用,但形成的大色块景观容易给人以单调之感;双色配置讲究的是两种色彩之间的互补与配合,如红色与绿色,同时相邻植物之间的补色配合也能达到活跃色彩的目的,如大红色与黄色;多色配置通常会给人以活泼、欢快之感,如在某处景观设置颜色各异的花卉,营造欢乐、喜庆的氛围;类似色彩配置通常发挥衔接作用,主要在园林设计中过渡空间时使用,使得景观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柔和,不会显得突兀,如花坛景观的花色由内向外或是由外往内循序展开,让观赏者感受到层次性与美感。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将会加强。植物造景技术更好地为园林景观绿化服务,将更加新颖的科技和思维创新方式投入其中,使得园林景观绿化的效果更强,也更加具有美感,同时也起到了环保的作用,维持了生态的平衡,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高也.论述园林植物在造景中的配置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2)

[2]王晓,王聪.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现代园艺.2014(09)

[3]程碧微.试论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绿色画报.2015(10)

论文作者:张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