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砖房墙体裂缝调查研究

多层砖房墙体裂缝调查研究

张松涛[1]2000年在《多层砖房墙体裂缝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大量工程实践调查、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对多层砖房墙体裂缝现状、原因、破坏机理、理论计算进行了探讨。着重对地基沉降、温度作用原因引起墙体开裂问题进行深入的定性、定量研究。同时,在对大量工程实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作出多层砖房墙体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针对目前科研现状和在工程设计、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防止砖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技术及构造措施。

苏东君[2]2006年在《城镇低矮房屋抗震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抗震设计规范随着国家经济条件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不断的修订、完善和更新。不同年代设计建造的房屋,其抗震性能和设防标准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年代建造的各类房屋,其抗震性能存在很大差异。 论文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砌体结构、木结构典型单体房屋抗震性能的量化分析及承重生土墙体的低周水平反复荷载抗震性能试验,对此类房屋的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1.针对目前我国现有砌体结构房屋建造年代不一、抗震设防标准不同和建造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选取了三幢具有代表性的房屋,依据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按照不同的地震参数,用PKPM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价,得出抗震鉴定结论。然后由点及面地分析了该类房屋在结构抗震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加固策略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2.从木结构房屋的构造形式特点出发,研究了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木结构房屋的震害特点。并以西安回民保护区典型木结构房屋为例,按8度抗震设防考虑,分别对木结构房屋的纵向、横向进行了内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并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木结构房屋进行了三维空间分析。通过平面与空间的计算,指出木结构房屋抗震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对木结构房屋应采取的抗震保护措施。 3.对村镇建筑中使用的生土结构房屋承重夯土墙及土坯墙的受力及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设计了三片夯土墙试件和一片土坯墙试件。对试件施加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研究墙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特征以及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等。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构造柱、圈梁在墙体中的作用以及土中掺和料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指出影响墙体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及一些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生土墙承重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4.通过对夯土墙承重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的造价分析,表明论文提出的加强夯土墙房屋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经济合理,可以推广使用。

杨玉成, 杨柳, 高云学, 朱玉莲, 杨亚玲[3]1981年在《唐山地震多层砖房震害与强度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进行了震害与砖墙体强度的对比,结果表明在唐山市区,楼层平均抗震强度系数K_1大于0.25的多层砖房,一般不倒塌。文中又研究了不同烈度区砖墳体抗震强度系数的开裂临界值K_0。上述结果为多层砖房按抗裂抗倒双重没防准则进行设计提供了技术参数。文中指出K_0值亦可作为地震烈度的定量指标。文中通过对比,还反映了唐山市区的烈度异常现象。

蔡其彪[4]2011年在《汶川地震中陇南地区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此次大地震造成了陇南地区大量的房屋建筑的破坏,本文基于汶川地震中陇南地区建筑结构的地震灾害调查资料,对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对陇南地区典型房屋的震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总结了两种类型结构的抗震经验。得出如下结论:1)砖混结构房屋纵墙、横墙、楼梯间墙体开裂普遍,主要原因是房屋结构基础薄弱,结构整体性不好。裂缝产生后,修复比较困难,应开展砖混结构墙体抗震防裂措施研究。如发展轻质高强的砌体材料,提高砂浆强度,加强其连接构造措施,严格保证施工质量等。2)通过分析、总结发现结构的整体性和整体强度是控制砖混结构地震损害大小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砖混结构的整体性及抗倒塌能力,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应限制预制板的使用范围,特别是纵墙承重、大开间的建筑;坚持现有的抗震理念和原则,严格执行抗震规范,特别是落实圈梁和构造柱抗震措施,且保证施工质量。3)框架结构的损害主要是填充墙的大量开裂和破坏。原因是:框架填充墙平面布置不对称,造成结构刚心与质心不重合,产生剧烈扭转位移;填充墙沿房屋竖向布置不均匀,导致竖向刚度不连续形成薄弱层,产生过大相对侧移。因此,嵌砌于框架中的填充墙,平面布置应均匀对称,竖向应连续贯通。4)框架填充墙大多采用红砖砌体材料,块体较多,砂浆饱满度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其与主体结构连结不牢靠,在强震下变形不能与主体结构相协调,而普遍破坏严重,所以应着重考虑框架结构中墙体材料和连接措施的问题。最后,本文选取了陇南地区一幢典型的框架结构,利用Perform-3D简化建模,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反应分析,分析了填充墙对结构地震反应和动力时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布置填充墙以后,由于侧向刚度变大,结构自振周期减小。在罕遇地震下,相比输入相同地震动情况下,填充墙框架的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都有明显的减小作用。

张振洋[5]2014年在《城中村典型房屋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和多层砌体房屋在我国城市郊区和乡镇街道中随处可见,但在地震中这两类房屋的震害最为严重。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两类房屋的抗震性能。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和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和成因,对郑州市庙李、陈寨两个典型城中村建筑进行了调研,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和多层砌体房屋两种典型房屋的有限元模型,对两种典型房屋分别进行了在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反应分析。本文在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郑州市城中村建筑抗震性能研究与震害预测”(课题编号:132102310447)的支持下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总结和分析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和多层砌体房屋在汶川、玉树地震中的震害特点和成因,确定结构的薄弱部位,为后续对郑州市城中村建筑的调查工作做准备;2、通过对郑州市庙李、陈寨两个典型城中村建筑进行调查,确定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和多层砌体房屋的基本参数,为后续有限元建模提供原始数据;3、为了解结构动力特性,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第一振型均为纵向水平振动,说明纵墙开洞口削弱了其水平抗侧刚度;4、分别对两种结构进行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反应分析,通过研究结构的位移反应和裂缝开展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和砌体过渡层是其薄弱部位,尤其是框架柱端和过渡层窗间墙,裂缝开展程度非常严重;对于砌体房屋,底层是其薄弱部位,裂缝开展非常严重。

孙得璋[6]2008年在《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新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工程结构的震害预测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全国或某一地区范围内,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划或小区划、工程建设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某一时段因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构)筑物、工程设施破坏等经济、人员伤亡损失及其分布的定量估计。工程结构的震害预测是制定地震减灾规划、地震应急方案和我国实现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仅是工程结构震害预测的一部分,主要是基于以往不同结构单体震害预测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一种较为简便的单体结构的震害预测方法。我国现在已有的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大致有历史震害统计、专家评估、半经验半理论、模糊类比、结构计算等等,但很多单体计算方法较为繁琐,实现起来工作量大。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做了以下主要工作:⑴.总结了建筑结构由于地震发生破坏的原因,筛选出影响震害的主要因素。⑵.简单介绍了模糊评判方法及在地震工程中的运用。⑶.整理了工作组收集的全国范围内多数做过震害预测城市的相关震害预测资料,建立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单体结构震害预测区域数据库。⑷.定义了震害影响因子(包括结构类型、建造年代、结构的层数、场地类型等),介绍了震害影响因子对结构的作用以及本文中对震害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⑸.参照模糊评判模型,本文建立了多因子分析单体结构震害的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能以较为简单、可行的方式得到单体结构的震害指数,而且与以往单体结构计算结果比较,可靠度相对较高。⑹.介绍了样本数据库查询系统的样本组成及功能模块。⑺.本文在第四章中计算了多层砌体结构和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影响因子,并各自比较了不同震害影响因子对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张璇[7]2010年在《多层砌体结构延性破坏模式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者赴“5.12”汶川地震灾区,分别对绵竹、汉旺、都江堰、汶川、映秀进行了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主要震害,对以窗下墙为破坏部位的延性破坏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对现行结构设计规范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窗下墙延性破坏模式相对于窗间墙的破坏具有诸多优点,例如窗下墙非竖向连续墙体承受竖向荷载小,破坏后易于修复。窗下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破坏时,伴随着地震能量的耗散,当窗下墙破坏解体后,内力重分布,由窗间墙连同窗间墙上下的墙体共同抗震,不至于结构的瞬时倒塌,使结构呈现出更多的延性性质,是一种延性破坏模式。类比壁式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建立多层砌体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分析模型,考虑窗间墙和窗下墙剪切和弯曲变形的影响,运用杆件结构力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受力分析及内力计算,提出多层砌体结构延性破坏模式形成条件,并给出变形模量系数建议值。

乔开元, 吕宏云[8]1998年在《多层砖房墙体钢筋网水泥砂浆抗震加固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砖墙加固前后的试验研究,说明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砖墙后,可改善其受力和变形性能.

毕可为[9]2009年在《群体建筑的易损性分析和地震损失快速评估》文中研究指明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房屋建筑的损失又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如何快速准确的了解我国各城市地区群体建筑的抗震能力和震后损失情况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问题,建筑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是地震损失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城市地区制定合理的防震减灾规划和应急响应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1)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选择对地震损失评估结果有重大影响,本文从随机变量的相关性角度出发,对易损性分析中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结构破坏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别以砌体、框架为例,选择了不同的抗力指标,研究表明峰值加速度值与砌体结构的超越强度倍率相关性最好,与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相关性较好。(2)对单体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全概率地震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简便实用,可用于评定我国大中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结构易损性分析采用峰值加速度值作为地震动输入,考虑了地震动参数的不确定性,最终可得到设计基准期内结构破坏的概率结果。以设置构造柱的砌体结构为例,对所采用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3)本文对群体建筑的易损性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震后快速评估的群体易损性分析方法,将模糊数学中的熵权法确定权重和相似理论引入到群体易损性中,可快速准确评估出群体建筑物的震害情况。将本文方法应用于量大面广的砌体和框架中,通过研究已知典型单体和未知单体抗震能力的相似度,由已知单体的易损性即可得到未知单体的易损性,最终统计分析得到群体建筑的易损性。(4)本文将结构易损性分析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结合起来研究,可对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提出了一种考虑结构不同使用用途的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模型,最终可用于评估结构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为以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应用提供参考。

常勇, 陈慧芝, 赵光景[10]2007年在《多层砖房裂缝的原因》文中研究说明多层砖房通常会发生开裂现象,特别是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年温差大,夏季日温差也较大,房屋建成后一年,有的2至3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墙体产生裂缝,裂缝的形态有斜缝、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八字裂缝等。它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严重的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抗震性能差。因此防止砖墙开裂十分重要,但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复杂,现就裂缝产生的原因作一简析。

参考文献:

[1]. 多层砖房墙体裂缝调查研究[D]. 张松涛. 河北工业大学. 2000

[2]. 城镇低矮房屋抗震性能分析[D]. 苏东君. 长安大学. 2006

[3]. 唐山地震多层砖房震害与强度的关系[J]. 杨玉成, 杨柳, 高云学, 朱玉莲, 杨亚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81

[4]. 汶川地震中陇南地区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D]. 蔡其彪. 广州大学. 2011

[5]. 城中村典型房屋抗震性能研究[D]. 张振洋. 郑州大学. 2014

[6]. 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新方法探讨[D]. 孙得璋.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8

[7]. 多层砌体结构延性破坏模式的调查与研究[D]. 张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8]. 多层砖房墙体钢筋网水泥砂浆抗震加固的试验研究[J]. 乔开元, 吕宏云.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8

[9]. 群体建筑的易损性分析和地震损失快速评估[D]. 毕可为.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10]. 多层砖房裂缝的原因[J]. 常勇, 陈慧芝, 赵光景.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7

标签:;  ;  ;  ;  ;  ;  ;  ;  ;  ;  ;  ;  

多层砖房墙体裂缝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