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与信息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苏州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_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与信息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苏州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_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及信息需求实证研究——苏州市企业问卷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州市论文,问卷调查论文,中小企业论文,经济发展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6X(2001)04-0038-08

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也提到了一 个新的高度。但我们对中小企业的现状把握、政策服务、信息需求等研究相对滞后。为此,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荷兰EIM中小企业咨询研究院合作开展了为期三年的“苏南中小企业发 展研究”项目。本报告是继无锡、常州调查的第三年度调查—苏州中小企业问卷调查之后的 研究成果。2000年秋季,课题组在苏州分别选择了常熟、吴江两市,随机抽取120家中小企 业为调查样本。因采用当面填答法,问卷回收率达100%,并运用SPSS9.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 析。

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之际,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苏南中小 企 业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到位,改革效应较为明显。随着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 要想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不断调整资本结构、完善治理结构。

1.产权制度改革

在随机抽样的120家企业中,已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87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2.5%, 其中1996年以前改制的企业有23家,占19.2%;1996年后改制的企业有64家,占53.3%。还没 有 改制的企业以城市中小企业居多。改制后,企业产权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有、集体 中小企业最终将被民营企业所取代。目前,私营企业(私人资本占注册资本的51%以上)占调 查企业总数的32.5%;股份合作制企业占27.5%;集体企业占17.5%;公司制企业占15.8%。其 中3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中有16家企业股本全部集中于经营层,18家公司制企业中有9家股本 全部集中于经营层,所占比例均为50%左右。

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营主体,企业享有绝大部分经营自主权。如 产品生产销售、招聘职工决定权,完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企业数占被调查企业的98.85%;解 聘职工完全在企业内部的占97.07%;工资奖金发放完全在企业内部的占94.25%;新增投资决 定完全在企业内部的比例达93.1%。

改制后的企业,经营状况有了较大提高,企业税前利润显著提高(同比增长率>20%)的企业 数占28.7%;稍有提高(5~10%)的企业占41.4%;职工收入显著提高(>20%)的企业占21.7%; 稍有提高(5~10%)的企业占34.2%。

2.资本结构与融资渠道

改制后的企业,明显地体现出资本结构多元化特征。从被调查企业创建时投资的主要来源 看,有18.3%的企业资本来自乡村合作经济组织;有11.7%的企业资本主要是银行贷款;有17 .5%的企业资本主要来自家庭的积蓄;有33.8%的企业资本主要是企业干部、职工的入股投资 。由于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很小(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25%;50~ 100万的企业占14.2%;100-500万的企业占32.5%;500万元以上的占28.3%)。在经营过程中 极易出现资本集中,从而导致资本结构单一化。实践表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 资本结构单一化是不利于企业成长发展的。从本次调查状况来看,苏南中小企业已经出现资 本结构单一化的趋势,其成因主要如下:

一是在早期的产权改革过程中,相当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化,导致新的大 锅饭和平均主义。于是进行二次改制,实现经营者控股,经营者持大股成为后来改制的模式 。从调查改制的企业来看,有67.8%的企业改制时法人代表由持股数量多少决定的;有12.6% 的企业法人代表由上级委任;有17.2%的企业法人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改制后有33.3%的企 业法人代表改变,66.7%的企业法人代表没有变更,经营者控股的优势非常突出。

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在调查前的24个月中,被调查企 业中曾有70家得到过贷款,没有贷款的企业有47家,有2家企业申请过贷款但没有成功。这7 0家企业选择银行作最主要的融资主体。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债券市场规 模小,发育不健全,并且主要是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融资,同时我国又没有创业板市场, 中小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单纯依靠银行信贷资金,难以改变资产结构。

三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现有的经营者对企业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望。调查企业中有85家企 业有增资的愿望,占企业总数的70.8%;在投资来源的选择中有51家企业表示愿意选择银行 贷款,占企业数的42.5%;有26家企业选择内部股东追加投资,占21.7%;只有17家企业愿意 分 享控制权,选择向职工和社会集资或寻求其他投资伙伴。这些企业增资的要求与投资来源选 择存在着较大矛盾,具体表现为:希望将商业银行贷款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改造、设备 更新等长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有36家企业,占希望追加投资企业的42.4%;有15家企业选择要 股东追加投资;有6家企业寻求其它投资伙伴;有3家企业向内部职工或社会集资。实际上, 商业银行贷款适用于短期周转,不适合于风险投资和长期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而言,较长 期限的贷款带来较重的利息负担。

3.治理结构与企业家素质

企业资本结构决定治理结构,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了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管理体制两方面 。具体而言,要进行下列制度安排:(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评价和监督董事会 、经理人和职工;(3)如何设计实施激励机制。调查企业的产权结构表明:产权结构单一化 ,家族式经营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出资者和管理者没有分离。如本次调查中有30家企业 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大部分企业是家族经营的。家族企业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所有 权和经营权合一的治理结构适应于小规模经营、专业化的领域。组织结构上企业家(出资人) 掌握整个管理职能和全部作业部门,对企业进行垂直管理。所以,在中小企业中其优势反映 得更多的是企业家的首创优势——归根到底是企业家本人的素质。

改制后的中小企业,具有“刚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者必须对自己企业的成败负完 全的责任,其产权结构从根本上保证了几乎不存在对经营者的代理成本,所以中小企业是企 业家最能发挥才能的场所。决定中小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而影响企业 家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有学历、经验、奉献精神、激励机制等因素。调查企业中,有32.5% 的企业负责人文化程度是高中;40.8%的企业负责人文化程度是中专或大专;20.0%为初中; 小学和本科学历的分别占4.2%、2.5%。

企业规模小,吸纳不了很多人才,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族企业排斥外来人才,其治理结 构和管理体制决定了管理方式上业主独裁的一面,不愿对下属授权。当问及何种信息对企业 最有用时,只有7.5%的企业认为“最需要优秀经营管理与技术人才”方面的信息。可见对家 族企业来讲,重视人才并形成激励机制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有73.3%的企业认为“招聘技 术人员”没有困难,85%的企业认为“招聘管理人员”没有困难,77.5%的企业认为“招聘营 销人员”没有困难,99.2%的企业认为“招聘财务人员”没有困难。

中小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1.中小企业外部经营环境

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是指包括立法、税收、财政金融、劳动用工为主的宏观政策环 境及包括物价、通货膨胀率、汇率、利率和市场竞争的经济环境。在被调查企业中,对宏观 政策环境认为“有利”的企业占43.3%,认为“一般”的占50%,认为“不利”和“非常有利 ”的各占3.3%。对经济环境认为认为“有利”的占30%;认为“一般”的占45%;认为“不利 ”的占19.2%;认为“非常不利”和“非常有利”的分别占1.7%和2.5%。这表明,随着国家 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政策的实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企业外部环境较为宽松,同时有51.9 %的 调查企业认为税负和社会负担太重,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外部环境的认识不同,同时也反映出各自的适应能力不同。认为宏观政 策环境有利的企业中,销售规模为100~500万元的企业中有50%,销售规模在500~2000万元 的企业中有42.9%,销售规模在2000~5000万元的企业中有45%,销售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 企业中有37.5%。认为宏观政策环境一般的企业中,销售规模在100~500万元的企业中有40% ,销售规模在500~2000万的企业中有48.9%,销售规模在2000~5000万元的企业中有55%, 销售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有62.5%。

2.市场容量与企业规模

调查企业中,有69.2%的企业从事制造业,10.0%的企业从事建筑业,13.3%的企业从事贸易 餐饮业,其它行业占7.5%。在78家企业中,本地的销售不足25.0%,占企业数的65.0%,说明 中小企业开拓全国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国际市场份额方面不足,有80.0%左右的企业 其国际市场份额占其销售的比重在25.0%以下。

1999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4.2%,100~500万元之间的企业占25.0%,500~20 00万元之间的企业占40.8%,2000~5000万元的企业占16.7%,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13.3% 。2000年上半年销售总额与1999年同期相比“强劲增长”的企业占27.5%;“增长”的企业 占37.5%;“基本持平”企业占20.0%;“下降”或“大幅度下降”占14.1%。不同规模的企 业其销售收入增长呈现分化趋势。销售强劲增长的33家企业中,有19家企业销售规模在500 ~2000万元之间,销售收入“下降”或“大幅度下降”的17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是500~20 00万元规模。企业销售状况与企业目前经营组织形式之间的关系:在“强劲增长”的33家企 业中,私营企业11家;股份合作制企业7家。在“下降”的企业中,私营企业占6家。以上情 况表明,市场化经营的私营企业总体情况较好,但随着整个社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其分化 是不可避免的。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再适应发展要求,只有那些及 时调整经营策略的企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3.负债率、技术、质量和盈利

负债率过高,利息负担沉重,是影响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在作出回答的116家企业中,负 债率在40%以下的有46家企业;40~60%的有30家;60~80%的有24家;80%以上的有16家;资 产负债率较以往有了较大的下降。负债率在40%以下的企业中,有17家企业的资产规模在100 ~500万元中,有12家在500~2000万元中,但在负债率80%以上的企业中,上述两档规模的 企业各占4家,表现出分化趋势。

从调查企业对其生产技术的自我评价来看,16.6%的企业认为其生产处于“高技术”水平, 68.3%的企业认为其生产处于“中等技术”水平,只有9.2%的企业认为其生产处于“低技术 ” 层次。从企业对其产品质量的评估结果来看,46.7%的企业认为其产品质量在江苏属高水平 ;50.8%的企业认为其产品质量在江苏范围内属中等水平;只有1.7%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 质量处低等水平。1999年度,79.2%的企业盈利,12.5%的企业持平,7.5%的企业亏损。2000 年上半年税前盈利与1999年同期相比,有16.7%的企业盈利呈强劲增长,30.0%的企业盈利增 长,30.8%的企业持平;21.7%的企业盈利下降。在资产规模500~2000万元的41家企业中, 有35家盈利,在5000万元以上的14家企业中,有11家盈利,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 中有30.0%亏损;资产规模在100~500万元的企业中有2.8%亏损;500~2000万元的企业中有 4.9%亏损;2000~5000万元的企业中有5.3%亏损,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规模越小的企业亏损的 可能性越大。

4.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经营过程中,有60.8%的调查企业认为行业竞争激烈、产品销售困难是最大的困难,有16 .7%的企业认为生产方面不存在问题,7.5%的企业认为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是最困难 的。部分民营企业家已经认识到行业竞争激烈实质上是中小企业产品结构趋同造成的。在同 样灵活的体制下,如果不能比竞争对手的技术更先进、成本更低廉、交货更及时,企业将被 淘汰出局。国内外实践证明中小企业要更好地发展,就要在某个细分市场中占有支配地位, 这要求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人力资源与资金是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制 约瓶颈。

在企业人力资源方面,有28.3%的企业认为不存在问题,21.7%的企业认为缺乏高素质的管 理人才,17.5%的企业认为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态度不同 。在100万元以下销售规模的企业中,有50%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只有10%的企业认为缺乏高 素质的管理人才,而销售规模在500~2000万元的企业中,24.39%的企业认为不存在问题,3 4.15%的企业认为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从中小企业对人才的态度来看,企业规模较小时 , 外来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销售达到2000万元左右时,中小企业面临着管理体制、组织机 构变革的重要关口。

在资金方面,34.2%的企业认为没有问题。在这41家企业中,盈利企业有39家,29.2%的企 业认为三角债问题是最主要的资金问题,20%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短缺,12.5%的企业认为技 改及追加投资短缺,只有4.2%的企业认为资产负债率太高。银行从金融资产的安全性考虑, 只贷给效益较好的企业,造成了优势企业不需贷款,有好的产品而刚起步的中小企业贷不到 款这样一种恶性的“马太效应”。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了这一趋势,有73家企业认为贷款没有 困难,有69家企业贷款从没有被银行拒绝过,有10企业认为贷款困难主要来自无法满足银行 所需的担保条件,有6家企业认为银行不喜欢贷款用于企业初创。中国农业银行有一系列资 助中小企业发展项目,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效果有限。71.7%的调查企业没有听说过“贸工 农 贴息专贷”,97.5%没有申请过,只有2.5%的企业得到此项贷款;有50.8%的企业听说过“ 星火计划专项贷款”,但只有2.5%的企业申请过,仅有0.8%的企业得到这项贷款;有49.2% 的企业听说过“科技开发专项贷款”,5.0%的企业申请过,1.8%的企业得到这项贷款。

在社会化服务方面,有41.5%的企业认为不存在问题,24.2%的企业认为缺少有价值的商务 信息来源,21.7%的企业认为缺少有效的业务培训机构,5.0%的企业认为缺少可信赖的咨询 服务机构。企业对于社会提供的咨询服务认识较浅,企业规模也影响着对社会化服务的态度 。100万元销售规模以下的企业中,有66.7%的企业认为社会化服务方面不存在问题;2000~ 5000万元销售规模的企业中,40%的企业认为没有问题;在认为缺少可信赖的咨询服务机构 的6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的规模在2000~5000万元之间。

中小企业信息需求及来源

对于21世纪的中小企业而言,信息的重要作用及其带来的巨大效益是难以估量的。本课题 组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对信息的认知程度、获取信息的渠道、企业搜集信息的动机,及中小企 业需要哪类信息及满意度等问题,进行了综合性问卷测量分析。

1.中小企业搜集信息的动机

在本次调查中,为了测评中小企业搜集信息的动机,设置了11项调查内容,让企业家选择 回答。120份有效问卷中,该组回答排在前六位的动机选择项是:以“市场营销”为目的的 企业占78.3%;选“质量管理”的企业有48.3%;选“引进技术”的企业有45.0%;选“寻求 合作伙伴”的企业有42.5%;选“寻找供货商”的企业有40.8%;为了“产品出口”的企业占 33.3%。对于“为创建新企业、寻找培训教材、招聘员工、借贷与纳税”等目的的企业均不 足20%。

对于“市场营销”在企业寻求信息动机中的重要角色,是受访的中小企业管理者们认同度 最高的信息,可以认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在意识上非常重视市场营销。大多数中小企业寻求 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生存的需要。1998年在无锡进行的120份同类问卷的调查结果显 示 ,企业寻求信息最首要的目的是为企业“市场营销”的占调查企业的88.0%,与苏州的调查 结果非常近似。而体现企业发展壮大的“寻找新办公、生产场所”只有4.2%(苏州调查)的企 业有需求意向,无锡此项调查结果也只有3.6%。由此可见,对企业生存的关注是大多数中小 企业管理者首先考虑的问题。

调查显示,所有企业都有寻求信息的欲望,但需求的信息类型又有所侧重。为了了解中小 企业信息需求,问卷设置了7项内容供企业选择。统计数据表明:希望得到“产品销售渠道 信息”的企业占58.8%;其次有14.2%的企业希望得到“本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其余要“适 宜投资领域信息”的占7.5%;要“招聘优秀经营管理与技术人才信息”的占6.7%;要“投资 合作伙伴信息”的企业占5.0%;要了解“国家产业政策法规”的企业为3.3%。可见,一半多 的企业最需要的是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可喜的现象是,仅次于市场信息的是对新技术信息的 了解有较高需求,这表明有不少中小企业已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有着重要作 用的。虽然生存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始终考虑的问题,但对于能掌握新技术经营战略成功的 中 小企业来说,是有可能发展成大中型企业的。

2.中小企业搜集信息的手段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经济实力等原因,它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方式是多样化的。中小企 业最常规的搜集方式是什么,其方式效果如何?

数据显示,“上门面谈”这种最传统、最直接的方式是86.7%的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常规方 法,且有63.3%的企业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有40%的企业开始运用最现代、最便捷的“ 网上搜寻”方法,但对网上信息满意程度不高,这与我国商业电子平台的建设、网络发展水 平不高有关。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电子商务成熟,中小企业网上搜集信息频率将会大大提 高,信息质量也会逐步让企业满意。那时“网上查询”将成中小企业搜集信息主要方式之一 。

3.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途径及满意取向

本次调查我们根据部门属性将企业获取信息的信息源分为两类,即官方信息源和非官方信 息源。下面将企业对两类信息的利用情况分别进行实证分析。

(1)官方信息源的利用程度。我们将国家正式编制机构的部门划为官方信息机构。在此我们 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11个部门当作11项信息源,并根据企业向各部门获取信息次数分档 :“1~5次”和“5次以上”二档,调查企业各自根据获取信息程度进行选择。

在此,我们先分析每个信息源被企业选中机会。“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官员 ”是企业寻求信息最多的部门。在过去一年中,接受他们咨询服务的企业分别占被调查企业 总数的41.5%(17.5+24.0)和37.5%(22.5+15.0);其次是“税务局”和“省市技术监督局”, 得到过信息服务的企业分别为21.6%和19.1%,而“个体劳动者协会”是企业最少去咨询的机 构,只有3.4%的企业去咨询。在国外,象这类企业联谊协会是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重要部门 之一,相反“各级政府官员”是很少直接参与企业的咨询。这种差异的产生是与各国国情不 同有关。

如果将“1~5次”和“5次以上”分别定义为3次和6次,可以计算出每个企业平均利用信息 源的次数。用这一方法分析,为企业提供信息最多的是“各级行业主管部门”,为3.73次, 其中有24%的企业获得了5次以上的信息;其次,“各级政府官员”为3.45次;“税务局”“ 和省市技术监督局”均为3.25次;其余基本少于3.1次。

(2)非官方咨询机构。我们列举了15项非政府机构为信息渠道,按照官方信息统计的规则, 对非官方信息来源进行统计描述。

我们先从中小企业与各非官方信息源的选择次数看,中小企业从非官方信息源中所获信息 大大高于官方信息利用程度。如从“亲人或朋友”处获取信息的企业占调查总数企业的56.7 %,比官方信息源中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咨询的企业比例高15.2个百分点。从比例排在前 五位的信息源看,基本是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部门人员,如“合作者或员工”、“经销 商”、“供货商”、“其他企业家”等,向他们进行过咨询业务的企业比例分别占调查企业 的48.3%、47.5%、35.2%和41.7%。

按平均次数分析,每个企业平均从“亲人和朋友”那里获取了4.1次信息,比官方信息的最 高次数约高0.37次;其次是“经销商”,为3.85次;其余依次是“合作者及员工”、“行业 或专业杂志”、“其他企业家”,“行业协会”,分别为3.78次、3.65次、3.60次、3.53次 。发挥作用最少的是“企业顾问”,只有3.05次。

(3)满意度。前面所述体现了企业信息咨询服务的面上情况,企业对从各渠道搜寻的信息质 量是否满意呢?我们将信息源分为5个评估层次: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 意,分别用分值“5、4、3、2、1”来替代满意值,由此推算出企业对各种信息源所获信息 的满意程度。从综合角度看,企业对以上部门的信息总体是持“较为满意”的评价。具体分 析,企业对各不同部门的信息满意度还是有所差异。

官方12个信息源中,“其他”所获信息满意分值最高,为4.2分,但“其他”样本只有5家 ,离散系数为1.3038,其样本代表性很低,可以不予参考。因此,中小企业满意的官方信息 是来自“省市计经委”,达到3.833分,且选择意向比较一致。其次是“各级政府官员”, 有45家企业认为比较满意,分值为3.6,也是企业获得“非常满意”信息最多的部门;“各 级政府官员”、“省市科委”、“省市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满意度均在3.5 ~3.6分之间;在此,满意度最低的是“个体劳动者协会”,刚刚达到3分,只能列为“一般 ”水平。

非官方信息满意度分析。中小企业从非官方的15个信息源获得的信息满意程度较高。如“ 合作者与员工”、“经销商”、“供货商”、“其他企业家”、“银行”、“律师”、“企 业顾问”、“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从没获得过不满意信息,其中除“律师”、“企 业顾问”外,其他中小企业都获得了非常满意的信息。综合中小企业由选择信息满意程度、 选择的企业数量及信息选择的相对集中性等几方面因素,中小企业满意的信息源排序第一的 是“大学与研究所”,满意度为4.1分,也是选择最为集中的一项;其二是“合作者与本企 业员工”,满意度4.0分,有近49.0%的调查企业做了“满意”选择;第三是“经销商”,其 满意度为3.95分;第4是“亲人和朋友”,其满意度为3.93分,有一半多的企业利用过这一 渠道搜集信息的,也是中小企业使用最多的信息渠道,中小企业对此所获的信息也是比较满 意的。在此,虽然“消费者协会”满意分值也达到4分,但因样本只有5家,且不满意到满意 之间选择意见相对分散,故不将其列入评价范围。

以上从多角度分析了企业对官方和非官方信息的评价,而各角度评价结果非常接近,这就 说明本次调查的可信度较高。中小企业对非官方企业信息的依赖程度高于官方信息,对非官 方信息的满意度也高于官方信息。

中小企业对信息的认同

企业在具体的信息咨询活动中,对信息的认知程度怎样并如何具体运作呢?在调查表中我们 设计了金融、技术、财政支持、员工培训、信息提供和企业管理6个方面的问题,对企业进 行了信息认知测量。为了让读者有比较整体的了解,我们将所调查的6个方面内容,以企业 选择“有点用”和“非常有用”的比例之和,取每项比例最高的前2位,进行汇总分析。这 一组数据将中小企业对各类信息的认知程度表达出来。

我们清楚地看到,“国内市场信息”有104家企业认为对企业“有点用”和“很有用”,其 中有49.2%的企业认为对他们“非常有用”,是所有信息咨询服务项目中,认同企业最多的 一项。“员工技术培训”及“员工法律税务知识培训”的信息对企业有帮助,对这一观点认 同的企业分别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8.4%和77.5%;如果将“有点用”和“很有用”两项比例合 起来,数值是六项中最高的。而“金融咨询”中的“投资计划的分析、投资来源选择咨询” 认同企业只有37.5%和31.6%。

从整个商务支持的六大类信息看,“信息提供”咨询服务的发展是中小企业需求潜力最大 的一类。国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应加大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咨询产业的投入,为中小企 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至于“金融投资咨询”、“技术咨询”、“政府财政支持”和 “企业管理咨询”,对中小企业的生产发展决策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作用更 突出的是“企业管理”和“技术咨询”。70%以上中小企业认为,“企业管理咨询”中,企 业更看重“销售与广告策划”。对这一信息的重视,意味着受访经营者由只重视营销学中的 产品、销售环节,开始形成了市场营销意识;“技术咨询”服务中,中小企业更需要“生产 技术咨询和产品质量控制”信息指导。而“金融咨询”、“财政支持”等;只有30~40%的 企业认为对企业的发展有用。这并非企业在这些方面没有需求,而是因为现有的“金融体制 、财政支持”对中小企业没有明显倾斜和具体的支持措施,中小企业对此期望值降低。而实 际上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是非常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和资金上的扶持的。

企业对信息咨询服务的投入及今后投资意向

1.投入水平

信息是一种有价资源,大多数的信息使用是要付出成本的。企业是否愿意花钱买信息,是 根据企业家对信息的认知程度及信息为企业所带来效益等因素所决定。在我们调查的各类中 小企业当中,除了20家企业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为获取信息有过支出外,其余的100家企业 均有不同程度的信息投入。其中,投入最少的信息费用是3元,最多的企业达到1,500,000 元,平均每家企业投入54,417元,有效平均支出费用是65,301元。从信息投入额度的分布 比例看,100家企业当中咨询费用在1~5000元的企业占投资企业的35.0%,5001元~2万元的 为22.0%;20001元~3.5万元的为7.0%;3.5万元~5万元的为14.0%;5万元~6.5万元的仅占 3.0% ;6.5万元~10万元的占9.0%;10万元以上有10.0%的企业。

尽管中小企业家都认识到信息的拥有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50%以上的企 业所投入的信息咨询费不足平均投资费用的一半。而其中在5000元以内的投资费竟占到整个 调查企业的1/3。这个投入水平是相当低的,可以说,开发中小企业咨询服务业的潜力是很 大的。

2.今后投资意向

根据中小企业目前咨询服务现状,今后一年当中中小企业对信息咨询服务会采取什么投资 取向呢?有88.0%以上的企业表示,今后能获得对企业确有帮助的信息是愿意付费咨询。当问 及企业的投资力度有多大时,66.0%的企业表示与去年投资额度持平;3.3%的企业表示比去 年减少20.0%以上信息投入;25.0%的企业会比去年的投入水平稍为减少一些(<20%);信息投 入准备增加(<20%)的企业约有1.7%,大幅增加(>20%)企业为3.3%。据此分析,中小企业投入 的总体水平呈下降态势。

在有偿服务的前提下,中小企业愿意获取何类信息?我们将企业愿意支付咨询费用的服务项 目根据选择企业比例的多少排序,让人们了解中小企业的投资选择意向。

中小企业有偿咨询项目选择比例排序

服 务 项 目 愿有偿服务企业比例

1 销售信息 70.0%

2 企业质量管理信息 58.0%

3 招聘、培训、激励员工 50.0%

4 税务咨询 46.7%

5 供货商的信息服务 45.8%

6 管理咨询 41.7%

数据显示,70%的企业愿意花钱得到“销售”的信息;58%的企业愿意为“提高企业的质量 管理水平”增加成本开支;50%的企业愿意获取如何“招聘、培训、激励员工”方面信息。 而对于“公司创建的程序”、“企业改制”等方面信息,80%的企业家认为没有必要去花钱 。究其原因:一是此类信息属于共同类信息,不付费也可以从政府有关部门得到;二是使用 的有限性,因为在被调查企业中,大多企业已完成改制工作,不再需要此类信息。

评价与思考

针对中小企业出现的种种问题,各级政府要关注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国家扶持的 政策和措施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仅就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谈谈初步的 思考。

建立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挥中小企业优势,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小 企业规模小,资金、人才、技术等实力有限,缺乏自我完善、自我服务功能,而社会化服务 机构却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这方面的不足。从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看,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 技术、资金担保、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的支撑。如德国政府注重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并以经 济资助和减免营业税等措施,鼓励和扶持中介机构发展,1996年为中小企业培训投入1亿马 克资助款,把中小企业初创期的启蒙培训和企业管理培训当作中心工作来抓。目前,德国已 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网络,发挥着联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作用。(注:宋新力:《中德非国有企业经济合作研讨会综述》,《中国中小企业》1999年1期。

)如美国,由私人 机构、教育界、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共同建立了小企业发展中心。这种机构主要是提供各 种咨询、培训和技术援助等全方位服务,具体包括:金融、营销、生产、组织、工程以及可 行性研究。由于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的服务,1992年为美国企业增加销售额37亿美元,新增加 68,000个就业岗位,增加2.9亿美元增值税收入,而政府对小企业发展中心的投入产出比为 1∶2.61,其中,用于咨询服务投入产出比为1∶4.31,用于长期咨询服务的投入产出比为1 ∶7.52。(注:王玉丛:《美国政府对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载《中国中小企业》1999年2期。)

我国也应该支持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的组织,构造包括政府指导的机构和民 间组织在内的社会服务体系,并在投入经费、税收、信贷和工商管理上,政府给予必要的支 持。在健全组织化服务中,要“由政府推动,将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以区县级地方协会 和多种行业协会为基础的全国分级会员网络,促进中小区域间的互助,提供信息、组织培训 ,协调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改变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势单力薄的不利地位,并保证政府宏观 管理与调控政策的贯彻”。

(注:萧好:《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载《中国中小企业》1999年5期。

)建立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是社会化,要通过为中 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的体系建立,既直接促进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质量, 也将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苏南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项目参与者:

荷方学者:Koos Van Elk,高级研究员;中方项目负责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钰 研究员;课题组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副所长包宗顺研究员;课题组成员:吴群 研究员,李芸、王维、张远鹏副研究员,陈涵助理研究员。

本文执笔:李芸、陈涵。

标签:;  ;  ;  ;  ;  ;  

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与信息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苏州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_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