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象在大鼠癫痫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成象在大鼠癫痫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唐岳枫[1]2000年在《核磁共振成象在大鼠癫痫模型研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用核磁共振成象的方法研究活体大鼠急性和慢性癫痫模型大脑早期的特征性改变,为探讨癫痫发作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用扩散加权成象的方法研究了由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脑组织中水的双指数扩散现象。对癫痫诱发前后进行自身对照发现,癫痫发作期间水扩散系数在全脑范围内特别是在海马区和皮质区明显下降,同时快扩散部分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本文还根据核磁共振理论对扩散系数的这种变化做了解释。2.应用MRI研究大鼠慢性电刺激癫痫模型早期脑组织的不对称损伤及其与原发性湿狗样抖之间的关系。实验组大鼠侧脑室MRI信号呈不对称增强,电极对侧侧脑室不对称增强更为显著。刺激电极对侧背侧侧脑室信号增强还与原发性湿狗样抖频率相关,说明只有当诱发的癫痫性行为发作达到一定程度时,方可在背侧侧脑室引发MRI可观测的形态变化。该工作为癫痫病发生与发展的早期发现提供了参考。3.应用MRI研究海马-内嗅-颞叶新皮质神经通路在大鼠慢性癫痫发生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海马实验组大鼠无论是MRI信号的异常改变还是行为发作的程度都比颞叶新皮质实验组显著。本工作在活体动物模型上证实了海马是颞叶癫痫发生和扩布的“发源地”,而内嗅可能具有“门控”作用。

佚名[2]1999年在《1998年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年会论文摘要》文中研究指明MPTP诱导褐鼠黑质的胰岛素原样α肽同源EST的差异表达徐磊1吕立夏1杨秀丽2刘振国2李学礼1陈生弟2王尧1(1上海铁道大学生化教研室;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以震颤、强直、运动...

参考文献:

[1]. 核磁共振成象在大鼠癫痫模型研究中的应用[D]. 唐岳枫.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00

[2]. 1998年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年会论文摘要[J]. 佚名.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1999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成象在大鼠癫痫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