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予鹏 金成全

(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对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中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存在主动性不足,程度较低,管理模式单一等问题,应当从转变观念,建立运营机制和激励机制,开放融资渠道,引进先进管理模式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

相对于我国整体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无法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状况而言,高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条件明显较好,不仅类别较为齐全,而且质量也比较高。高校体育场馆主要服务于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高校师生的日常锻炼,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还具备公共体育资源的属性,在服务于学校师生的基础上还应对社会提供服务。在社会体育场馆资源相对紧张并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等行政部门联合提出“让学校体育场馆更好地为大众服务”的宏观指导思想。2017年3月8日,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 要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1]。在这一大背景下,各高校都对体育场馆的管理理念进行了转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进行了开放,但对社会的开放无疑会增加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和保养费用,加重了高校的体育财政负担,于是部分有条件的场地进行有偿开放也成为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形式的主流。高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已经成为趋势和必然,这是解决公众体育健身对设施需求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高校体育设施作用的广阔市场[2]。因此,如何对高校场馆设施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满足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减少场馆设施的空置率,服务于社会同时又能获得经营收入减轻场馆设施保养维护的财政负担,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课题对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运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的现状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寻促进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和有效运营的措施,以期为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运营提供参考。

深圳赤湾石油基地码头于1986年10月15日全部竣工投产。C、D泊位分A、B、C、D、E、F共6个泊位,均为5000吨级码头用途为件杂货码头(含装卸危险货物)。

1 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现状分析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的现状,本课题对郑州市的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轻工业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开封市的河南大学;洛阳市的河南科技大学;焦作市的河南理工大学;新乡市的河南师范大学等省内有代表性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发现,河南省大多数高校场地设施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对社会的开放,在调查中仅发现郑州轻工业学院一所高校场馆设施未对外开放。在开放程度上,所调查高校除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室外场地比如田径场和球类场地都是对外开放的,而且是免费开放。在室内场馆方面,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封闭管理不对社会开放,仅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部分室内场馆对外实行有偿开放。黄河科技学院的室内场馆主要用于承接商业性比赛和大型商业活动比如产品展销、员工培训等等。在体育场馆设施运营管理形式上,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都是学校行政部门或体育院系进行管理,其中河南理工大学设处级单位——体育场馆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学校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服务和经营[3]。而河南科技大学则将部分场地台球厅和健身房进行了外包,交由专业的体育场馆运营企业进行管理和运营[4]。对于大部分高校室内场地设施不对外开放的原因方面调查发现,主要有,担心开放后和教学训练以及学生锻炼相冲突;社会人员进入后不易管理;安全控制方面需要增加投入;缺少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无人愿意管理等方面。在面对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时,大部分高校采取了躲避的态度,不对场馆设施进行开发和运营,这造成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大量闲置的状况。这和国家上层的指导思想不符,而国家高层部门也并未给出场馆开放的实施办法,基层高校对体育场馆有偿开放仍旧持谨慎态度。

2 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主要用于日常的教学和训练,在课余和节假日期间会造成大量的闲置,如果不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从调查结果来看,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没用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公共服务属性。高校的体育设施是国家财政投资的产物,是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归高校管理和使用,主要目的是服务于高校师生的体育健身活动。但是高校体育设施的公益性决定了它不能仅仅为高校师生服务的狭隘模式,更应该面向社会和公众,体现公共福利的性质。应该成为广大居民体育健身的重要设施,为民众的体育活动提供帮助[2]。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刺激下,河南省部分高校也在不断地进行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的实践探索,在将体育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对外有偿开放,但目前仍在探索阶段,并没用形成有效的运营模式和大范围实施的效应,很多高校还是处于观望状态,继续沿用原来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只有部分室外的场地向社会群众开放,而对场馆开发运营的热情不高,多数室内体育馆所并未对外开放。

2.2 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落后单一

目前河南省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主要由学校行政部门或体育院系进行管理,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交由专业的管理服务企业进行运营。由于学校或体育院系的主要职责是教育教学,其工作思路也主要从教学出发,将体育场馆定位于服务于教学而非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的价值,其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天然的短板。这造成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还仅处于“管”的水平,还远没有达到专业化运营的层面。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运营不仅会对场馆的安保、卫生、维护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的人群更为复杂,教师、学生、校外人员的混杂必然会有一定的冲突,时间、空间等各方面的矛盾也会加剧,社会服务对教学训练等主题工作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无疑是对管理者的一个挑战,必须要更构建更为高效的管理运营模式,仅靠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就难以满足场馆开发运营的需要。

2.3 河南省高校对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的主动性不足

针对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和河南省高校对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的主动性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公共服务属性的状况,在现阶段,为了促进河南省高校对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的积极性加大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程度,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制定推出相关的补贴和奖励政策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和开发运营进行激励,也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比如保险公司介入等来缓解学校对场馆开放时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的顾虑。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对体育资源在高校中的配置进行相关的统筹规划,对政府投资建设的高校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采取评估机制,督促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

2.4 河南省高校对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缺乏合理合法的运行机制

那年部队来征兵,招财报名,所幸的是老支书庆高伯卸职去公社林场了,不然的话会是第一个就被刷下来。他在部队几年,是站岗、放哨?还是练武、杀鬼子?谁也不知道。他娘桃娭毑也不知道。他虽然小时候读过三个一年级,两个二年级,后来还混到四年级,可他不会写信,就是写了信寄回来,桃娭毑也不会看,她扁担倒地,一字不识。

3 促进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发运营的措施分析

3.1 转变河南省高校对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的观念

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不仅是国家管理部门的指导精神,也是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公共资源的有效途径。河南省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引导者的作用,应进一步制定详细地法规制度,采用有效行政引导和激励措施转变河南省高校管理者的观念,推动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最大程度的对社会开放,提高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河南省高校管理部门也应认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益处,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同时也能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对体育场馆合理有效的开发运营也能取得经济效益,缓解场馆维修保养的财政压力,使体育场馆产生 “造血能力”能够自给自足;同时也能提高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激发基层管理部门的积极性。

当前,虽然国家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对社会大众开放提出了要求,并制定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但是并没有给予具体的引导和实施细则,缺乏具体的运行机制,存在立法体系不健全以及法律法规内容欠缺操作性的问题,导致高校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无法可依,无所适从,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开放氛围,进而导致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时存在的“政府想做、群众想进、高校无奈”的局面[5]。在对河南省高校的调查也发现,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还缺乏相应的文件精神及运行机制的指导,对向外开放的体育场馆也没有奖励制度和费用补偿,导致学校层面对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消极对待,学校也没有形成明确的文件制度规定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甚至存在有些高校不允许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现象。

3.2 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河南省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认识不足,在对待场馆开放的问题上只看到其不利的一面,比如,开放后进入校园的人员复杂易造成安全事故,校外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不便于管理,场馆的维护保养费用增加,有偿开放易造成经济方面的问题等等。髙校工作的重点是教学和科研工作,领导更重视在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下,保证各项工作的稳步进行, 不希望有过多的不可控因素的出现。而且高校的体育经费虽不充裕但也是有一定的保证,不需要通过开放运营体育场馆的途径来增加收入。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对体育场馆开发运营就会持消极的态度。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运营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激励,管理部门消极态度无法调动体育场馆基层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体育场馆的开放运营也仅停留在粗放无序的状态。

3.3 探寻多样高效的开发运营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必然会增加体育场馆维护费用和管理服务的成本,在高校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对体育场馆进行有偿开放的市场化模式运营,走“以馆养馆”的道路才是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而在市场条件下,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体育场馆能否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也关系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体育场馆是教学的基础设施,首先要服务好师生的教学和训练,这和社会上的俱乐部健身房等体育设施性质不同,也不能完全按照纯粹的商业模式运作,过于追求商业的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因此在运营管理上需要更高的要求。要在满足高校学校日常体育教学训练前提下,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必须建立一个健全合理的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可以采用学校内部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运营管理、承包经营管理、租赁经营管理、委托经营管理等模式,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场馆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用合适的运营模式。此外,“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也可以将“互联网+”应用到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中去,建立体育场馆使用信息发布平台,既能够充分利用体育场馆避免闲置还可以减少矛盾冲突,便于管理。

REN Qian, ZENG Shu-xiong, TANG Shi-jie, DAI Li-he, XU Jin-shan, SUN Ying-hao, XU Chuan-liang

3.4 开放筹资渠道,建设高质量体育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开发运营离不开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河南省高校的体育场馆虽然具备有偿开放的基本条件但场馆的规模和质量与国家标准还有差距,与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更是落后不少,普遍存在设备陈旧,卫生环境差,一馆多用等现象,其主要原因依旧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渠道单一,在有限的资源下,大部分河南省高校的体育经费都不充裕。为了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的质量,应当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投入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和吸引企业、社会、个人等其它主体的投入,并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后期的开发和运营,利用专业的运营管理机构的优势资源充分挖掘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论

在国家提倡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大众开放的大背景下,河南省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运营,但仍存在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管理运营模式单一,态度不积极,缺乏高效的运行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政府部门和高校应该共同努力,转变观念,建立运营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的开放和开发运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z].2017-3-8.

[2] 隋国增.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研究体育文化导刊[J].2015,12:118-121.

[3] 王源昌,赵新平,宋清华.高校体育场馆独立运营措施探讨——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个案[J].运动,2017,166(7):33-34.

[4] 张毅.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现状与多元运营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9):139-141.

[5]方淑琳.浙江高校体育场馆开放不足成因及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 2018,40(5):92-95.

[6] 李越洋.“互联网 + ”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2018,778(4):48-49.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Operation of College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in Henan Province

ZHANG Yupeng, etal.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Henan, China)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2017年软科学项目立项论文,课题名称: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筹资渠道的研究,课题编号:172400410041。

作者简介:张予鹏(1976—),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标签:;  ;  ;  ;  

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