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不同翻身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论文_李欢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俯卧位不同翻身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于平卧位、俯卧位下实施通气治疗,对照组为平卧位2h,翻身3次;实验组为俯卧位6h,翻身2次,然后平卧2h。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俯卧位结束时的心率、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平均压以及潮气量等指标略有升高,心理维度、生理维度、GCQ评分等舒适度指标评分略低,但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胃内容物反流、眼睑水肿、导管脱出以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而言,不同翻身时间对通气质量、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并无明显影响,但俯卧位通气方式可减少翻身次数,延长翻身时间,这对于改善患者氧耗状况比较有利,也降低了护理风险。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征;机械通气;俯卧位

俯卧位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的常用手段,可有效改善肺氧合以及低氧血症,降低VAP发生率,对重要器官功能施加保护[1]。但有观点认为俯卧位下患者舒适度可能受到影响,且通气反应及氧合改善效果不一,确定合理的翻身次数及翻身时间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俯卧位不同翻身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5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其中男90例,女69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4.5±1.2)岁;129例为气管插管,30例为气管切开。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实验组79例,两组年龄、性别、人工气道方式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气治疗前两组均由责任护士讲解通气过程中的配合要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并利用简单手势或者写字板来表达内心想法。垫高头部与水平呈15~30°夹角,保护眼部免受压迫,嘱患者双手向上平行于身体,取软枕垫于髋部、膝关节以及踝关节部位,每隔半小时调整软枕位置。对照组采用俯卧2h——平卧2h——俯卧2h——平卧2h——俯卧2h,其中俯卧位状态下翻身次数为3次;实验组采用俯卧3h——平卧2h——俯卧3h,其中俯卧位下翻身次数为2次。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2]

观察两组卧位结束时的心率、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平均压以及潮气量等指标,对比俯卧位状态下两组患者心理维度、生理维度、GCQ评分等舒适度指标评分,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俯卧位结束时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俯卧位结束时的心率、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平均压以及潮气量等指标略有升高,但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显著性(P>0.05)。

表1俯卧位结束时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比()

3 讨论

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改善背侧肺通气和氧合状态,降低气道峰压,近年来作为肺保护策略的一种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危重病患者翻身护理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俯卧位下翻身操作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其应用实践依然受到限制。临床研究发现,俯卧位下通气治疗可引起鼻饲液误吸、皮肤黏膜受损、血压波动、导管压迫/移位/弯折扭曲/脱出、角膜损伤以及结膜水肿等相关并发症[3]。护理人员在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对通气护理要点予以严格掌握,密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严格按照通气操作规程及护理步骤开展护理工作,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俯卧位结束时的心率、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平均压以及潮气量等指标略有升高,心理维度、生理维度、GCQ评分等舒适度指标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患者耐受度尚可的情况下两种翻身护理方案均是可取的。两组胃内容物反流、眼睑水肿、导管脱出以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在减少翻身次数、延长通气时间的同时对并发症并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而言,不同翻身时间对通气质量、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并无明显影响,但俯卧位通气方式可减少翻身次数,延长翻身时间,这对于改善患者氧耗状况比较有利,也降低了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娜,黄朗斯.探讨分析ICU护理风险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63+79.

[2]王玉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呼吸机辅助治疗的监护与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242-243.

[3]魏建华,陈淑敏.研究俯卧位通气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应护理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2):137.

论文作者:李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俯卧位不同翻身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论文_李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