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优质基础教育的要素_教育论文

全民优质基础教育的要素_教育论文

全民优质基础教育的要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教育论文,全民论文,要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译者的话: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何看优质教育,此间近来已有一些评介。发表在《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第9期的一篇介绍,便是一例。这里译出皮戈齐(Pigozzi,M.J.)的文章,则集中阐述了该组织继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2000年)之后所关心的优质教育的六个关键性维度。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升教育质量处处长,作者强调,在这六个维度中,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作者认为入学始终应该优先于教育质量的看法并非最为恰当。此文原题为《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是全民教育的要素》。

达喀尔全民教育行动框架(2000年)(注:2000年在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上,100多个国家的政府做出政策承诺,要实施优质教育。——译者注)的第6个目标是明确的:所有的学习者都有权接受优质的基础教育。(注:与达喀尔全民教育行动框架的含义相同的,在国际上还有其他的申明、建议与协议,它们就全民优质教育权也做出了全球性承诺。)受教育权的大小也已经很好地为人们所了解,即使其实施对于今天全球约十亿文盲而言仍是一个未完成的目标。遗憾的是,世界共同体在处理受教育问题上严重的无能,迄今为止一直掩盖了作为受教育权要素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之巨大挑战。(注:在许多国家里,与教育的立法范围有关系的种种问题都是重要的,但本文不予讨论。)

一、入学与质量之间的联系

人们经常错误地认为,入学始终应该优先于对质量的关心。可惜,这种看法并非是最恰当的。来自现场的资料表明,在某些场合,即使在学校中已拥有学习座位时,学习者却并没有从中得益;在另一些场合,当传授给学习者的东西不符合他们现在的或将来的需要时,他们就中途退学。不过,下述要点倒是明确的:

·入学与质量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这两个概念在本质上是有联系的,尤其是在用供求的观点来加以审视的时候;

·如果说没有入学就没有质量的话,那么,在入学早已成为可能的那些人的眼里,没有教育质量的入学就是无用的。

教育的结果——学习的总结毕竟才是重要的。因此,入学是具有决定性的,但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学习活动的入学几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鉴于入学与质量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已经常地得到了研究,我们在这里就不予涉及了。要强调的一点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或方法)是受教育权的一个重要的要素。

二、为何存在一种“优质”的受教育权?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也经常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因为以前优先考虑的与其说是学习的总结,倒不如说是数量的总结。正像新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120多位教育部部长所确认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平等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差异使人人有可能受到优质教育已成为一个对许多人来说目前是不可能实现之梦。”(注:关于教育质量的部长圆桌会议,2003年10月3—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全体会议期间组织。)因此,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赋予入学的优先,对那些已有机会入学者来说,同样地意味着所处的条件是不平等的。在优质教育系统中的学习者,从中得到的明显地多于被安置在资源相对匮乏的一般教育系统中的学习者。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教育系统提供的服务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按照涉及这个问题的不同的法律文本,使每个人都有受教育权的承诺必须以促进优质教育为前提,正像达喀尔全民教育行动框架所强调的。主要的问题在2003年10月已经由教育部部长们作了研究,那就是要确定何谓优质教育。

三、作为优质教育要素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

优质教育有许多维度。优质教育的定义在演变着,但其经典定义今天仍具有现实性。优质教育包括读、写、算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能力的学习;优质教育与教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课程、考试制度、政策、规划、行政管理诸重要因素都有直接的联系。学业上的基本能力,现在仍是主要的。但是,有些论者希望教育能考虑它在当代世界中的作用。在过去,教育中首选的主要部分和认知性理解及发展有关,今天则必须涉及学习的社会维度与其他维度。人们现在寄希望于教育的是,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平、安全以及个人的、集体的与全球的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在实务层面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心受教育权观点中的优质教育的六个关键性维度。现将这些维度叙述于后。

1、接受学习者

优质教育正要寻找学习者和教他们使用范围广泛的行为、思想方式、并承认学习是与经验、语言、文化习俗、天赋、个人特质、外部环境及兴趣有联系的。我们是以不同的方式在学习,而且每个人都在以本身特有的方式使用自己的观念与能力。优质教育是整合的。因此,优质教育在努力使所有的学习者——例如,不论他们的性别、语言、宗教或种族等——都有可能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并从中受益。

有若干因素在影响着学习质量: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与学习环境。(注:参见儿童发展基金会关于优质教育的工作文件。)

2、学习者本人带给自身学习的东西

学习者本人带给自身学习的东西以及在一个学习群体中的其人其事是极其重要的。学习者本人带给自身学习的东西,可以是一些专业能力或受创伤的体验,也可以是幼年期卓越的发展情况或疾病、饥饿。学生特点中的这些变数应予以考虑。

3、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已很好地被理解为教育质量的一个构成部分,但是,应该根据世界上发生的变化,并根据以某种方式使各个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密切的信息技术与全球化过程重新审视教育内容。

4、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育质量中常被低估的一个方面。其实,人们怎样使学习者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同一个学习群体中不同的学习者受到什么样的待遇,教师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在教育中是怎样言行的,以及家庭和社区在教育中又是怎样言行的,这一切都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教育过程。优质教育过程必须有经过培训能够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方法,并能够使用日常生活所必须的能力的学习方法的教师。不过,“以学生为中心”这一表述应予以重构,以处理学习者的差异与歧视问题,并处理学习者带给学习环境的不同的看法与体验。

5、学习环境

人们已越来越好地懂得学习环境也应该被视为教育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习环境中,应该有令人满意的卫生条件与公共卫生设施,如有可能,还应该有设在附近的医务部门与营养咨询部门。学校政策及其实施,则应该促进身心健康以及安全与防备。如果说现在人们以较好地懂得与身体有关的环境的话,那么,至少同样重要的心理社会环境倒也是值得认真对待的,以排除像性别歧视、戏弄新生、体罚与强迫劳动那样的一些做法。

6、有行动能力的环境

重要的是使学习环境有能力以学习者的权力为基础。优质教育应该呈现在一种也是支持有效学习的行政管理制度的框架之中。此举首先需要这样的一个行政管理制度,亦即它很好地得到管理,并且有一些由实施正确的政策与适当的立法范围所引导的透明的过程。此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并证明拨款标准的不同是可以支持教育的。

四、实践中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

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已一天天地成为人们所希望的和不由自主的课程的结果,并成为教/学过程展开方式的结果。因此,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直接地与课程有联系,有时还直接地与课程纲要、教科书、其他被用来传递课程的教学材料以及教师施教方式、进行有组织的教学所处的环境有联系。

1、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人们按惯例最予以承认的优质教育的要素之一。然而,多少应该重新审视这一断言也是明摆着的事,因为世界上现在教授的许多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已不再适切。人们需要课程与教学材料可适用于读、写、算得学习,也可适用于教学生学习“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概念与能力”,后者包括关于权利、性别平等、健康、营养、防艾滋病、和平以及尊重与欣赏多样性的教育。正是这些为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将会使学习者在使用基础教育阶段中获得的其他的知识与能力方面处于有利的位置。此外,如果说多数的教育内容现应得到强化的话,那么,课程与教学材料中对男性的偏好,则意味着女童经常加倍地处于不利的地位。

文化对教育内容有一些独特而又可贵的贡献。在形成关于问题之间联系方式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观点方面,文化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了解不同的文化及其产物,如同多元文化主义这一概念本身,也是对教育内容的一大贡献。

在这一方面,提及特别重要的一点——教育内容中有一种张力——是恰当的。看来,这是将会使男人与女人以及男童与女童能够成为“其共同体的完全成员并成为世界公民”,(注:《关于教育质量的部长圆桌会议公报》,2003年10月4日,第1页。)而无论学习者在哪里的教育内容之共同因素(为一方)与正在帮助我们形成与理解个人的身份及社会的身份的学习活动诸方面(为另一方)之间应该存在一种健全的张力。这就是说,除了上文已提及的学业方面的基本知识之外,所有的学习者似乎还都应该有机会获得一些基本知识、价值、能力与行为,以便能够参与全球化环境,并为之作出贡献。与此同时,教育内容应该重视在我们当今的世界里显示出来并以许多不同形式表现的差异,尤其应该重视语言、文化、精神性及信仰诸方面的差异。

2、教育过程

教育学研究已充分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程与教师/推动发展者的预期开始,但是,也从学生并非有意地作为课程或学习经验之组成部份的受教育者的体验开始。学生既然被要求服从教师权威和不提问,于是他们一般地就学习权威人士对他们所说的东西,例如,他们自己并不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既然观察到和/或遭受到对人缺乏尊重或暴力,于是他们就将这些行为理解为可接受的,并在仿效。

此外,在同一个班级中,女童与男童,或者富裕人家的孩子与贫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有一些区别很大且不公平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起因于他们有不同的身份,因而也起因于对不同的体验有不同的解释,还起因于为不同的学生所保留的不同的待遇。因此,对这些“有差别的”孩子的骚扰是常见的。在班级中进行的教育过程尤其是很容易受无意的性别歧视的影响,例如,教师们更经常地向男生而不是女生提问,或者指引男生主攻科学学科,指引女生主攻艺术学科。这些做法强化了性别与过早定向并具有歧视性的学习活动之间的负面联系。事实上,学校实践中的偏见是在传递一种通常是无意的课程,它告诉人们:所有的学生并非是平等的,根据人的特质或属性,有些学生似乎始终应该受到不同的待遇——好的或坏的待遇。而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则可以是加剧学习环境中不平等的人。但是,这种平等的缺乏是违背一人权为基础的优质教育的。

同理,认为其他文化没有价值的教师,不接受例如一种文化的产物所表现出来的观点的教师,或者不是倾向于不关心就是倾向于低估那些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学习者的教师,都在促进不太有利于所有人都得以成功的学习过程。这些特征与优质教育都是不相容的。

五、改进学习材料与师资培训的结果

如果教育系统真的想要保证人人受到优质教育,教育系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教育系统因此需要在各方面进行变革,而可以立即奏效的,则是在五个领域中的变化。

1、改进课程

应该搞清楚课程,并使课程适应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课程应该含有本土的维度与世界的维度,以便学生能够在他们自己的共同体中生活,而且能够对全球化环境做出贡献。

2、改变教学材料的内容

现在已变为一目了然的是,许多的教材和其他教学材料含有一些错误信息或偏见,应该予以删除,以便不向学习者提供一个错误的基础,使他们据此进行今后的学习活动,并影响他们日后对生活及其生活方式的解释。

3、使学习者学会识别偏见并尊重差异

改进学习材料还是不够的,因为许多学习来源存在于有组织的正规教育或非正规教育之外。这些学习来源包括家庭与社区,以及其他设施与媒体。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对不同观点的探求、了解与尊重,并使他们在遇到偏见时能够识别与了解。

4、承认教师本身就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懂得:他们是以某种方式作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他们——就像教师那样——是优质教育所期望的结果即主要能力、价值与行为之榜样。其他角色——属于教育系统的人,或者是教育系统的用户——则应该懂得他们对教师期望的是什么,应该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应该依此给予报酬。

5、改进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无论是职前的还是在职的师资培训,应该重视21世纪的迅速演变中的世界。一个教师在其一生中将必须学习许多事情,以了解他的学生们带到学习环境中的东西,并了解他的学生们是如何认识与分析他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的。这一断言,也许就是作出了在职培训这一抉择后更关注教师继续培训的一个理由。

更有必要的是应确保有一种双重的变化,而如果我们忽略了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我们就不能达成优质教育的目标。

张人杰,广州大学教授。

译自《教育信息与革新》,国际教育局,2003年8月-12月,总第114-115期合刊,法文版第4-5页。

标签:;  ;  

全民优质基础教育的要素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