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_杨婷

杨 婷

(江苏省无锡市解放军第101医院脑外ICU 江苏 无锡 214044)

【摘 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94例急诊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个性化延续护理组(47例)与常规护理组(47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个性化延续护理组则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再次就诊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发现,个性化延续护理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个性化延续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再次就诊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急诊高血压;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42-02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种具有很高危害性的疾病,很容易对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伤害,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积极干预,而高血压病属于一类终身性疾病,治疗的同时更要求加强护理[1-2]。本文旨在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特收集我院的94例急诊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94例急诊高血压病患者,本组患者均排除合并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意识障碍、精神性疾病等病者,根据其护理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个性化延续护理组(47例)与常规护理组(47例),个性化延续护理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3岁-84岁,平均年龄(56.44±13.26)岁,学历: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12例,高中及中专19例,大学及以上6例,病程2年-14年,平均(6.85±1.34)年;常规护理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52岁-85岁,平均年龄(57.56±13.44)岁,学历:小学及以下11例,初中13例,高中及中专18例,大学及以上5例,病程2年-15年,平均(6.91±1.4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具体内容包括:首先是由护理人员接待入院患者并引导患者完成离室登记等流程,按照规范完成护理记录的书写,口头性的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疑问,包括日常饮食、运动等等,要求三个月后复诊,并记录患者三个月内的再次诊断率进行统计和记录;个性化延续护理组则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首先是由科室长及相关院领导组织成立延续护理小组,所选的组员必须具有超过五年工作经验、性格开朗、表达力强、具有带教经验或者骨干护士,小组成员共计五名,对该组成员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主要对高血压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内容、随访等等,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个体化延续护理的理念,在完成培训之后应对小组成员对个体化延续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必须确保每一位小组成员的考核成绩符合要求;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首先是详细登记患者的基本情况,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常规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动态血压监测,重点做好二十四小时内的各项情况,包括患者的进食情况、情绪状态、排便记录等等;其次是在患者次日回医院的时候交予护理人员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结果以及相关记录,同时,个体化延续护理小组组员配合小组组长、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根据患者上交的资料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患者出院后第三天的时候,护理人员需对患者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患者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优势;在患者出院第十天的时候,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家庭随访,测量三次患者的血压,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同时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以此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最后是要求患者在出院后复诊,护理人员检测患者的血压,同时为患者发放生活质量调查表,采用现场调查,嘱咐患者现场填写并收回。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三个月再次就诊率[3]。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发现,个性化延续护理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个性化延续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再次就诊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对比情况

3 讨论

高血压是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则很容易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需积极干预。同时,由于高血压的特性,在干预上除了要积极通过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加强护理干预,尤其是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和重视,而常规的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并未发挥较大的效果[4-5]。个体化延续护理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主要为临床人员利用电话随访或家庭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及控制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病情控制效果。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付萍[6]等通过试验表明,个体化延续护理属于一类院内护理的延伸模式,有效的将院内护理延伸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包括患者的家庭、社区等等,通过持续性的关注有效的保障了护理的协调性、延续性、连贯性,以尽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方面,个性化延续护理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同时,个性化延续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再次就诊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了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国虹,刘莉萍,常鸿晶.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2013,20:113-114+117.

[2]朱春燕.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1:161-163.

[3]吉云兰,崔秋霞,单君,沈雁波,沈王琴.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 护士进修杂志,2012,15:1401-1403.

[4]斯月萍,李燕. 急诊高血压患者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24:96-98+102.

[5]梁彩霞.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4,07:255-256.

[6]付萍,徐慧春,林喜爱,刘亚楠,孙冲. 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0,08:546-548.

论文作者:杨婷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_杨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