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泻停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2论文_郭伟

郭伟(江苏省洪泽县妇幼保健院 223100)

【摘要】目的探讨儿泻停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62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抗病毒,对症治疗加儿泻停颗粒)和对照组组30 例(抗病毒,对症治疗加蒙脱石散)。年龄 2 月 ~ 2 岁。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情无差异。用药3 d 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 05)。结论:儿泻停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药物。

【关键词】婴幼儿肠炎 ; 轮状病毒; 儿泻停颗粒【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08-01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 天,多发生与6~24 个月婴幼儿。

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 天常发生呕吐,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常伴脱水,电解质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8 天。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有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支持治疗。近 1 年来我们应用儿泻停颗粒 ( 合肥神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治疗62 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3 年 01 月 ~ 2014 年 03 月住院患儿,均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1]。年龄 2 个月 ~ 2 岁,急性起病,腹泻病程 3 天以内,大便次数 ≥ 4 次 / 日,均呈水样或蛋黄汤样,大便常规检查大部分正常,仅少数镜检有少量的白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无生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测定为阳性,脱水程度大多为轻至中度。随机将62 例患儿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2 例,对照组30 例,年龄及性别分布见表1表 1   两组病例性别及年龄分布

1. 2 临床表现: 治疗组腹泻< 5 次d 8 例, 5 ~ 10 d 19 例, >10 次d 5 例; 发热 24 例, 呕吐 26 例, 轻度脱水 20 例, 中度脱水 12例, 。对照组:腹泻< 5 次d 6 例, 5 ~ 10 次d 17 例, > 10 次d 7例; 发热 22 例, 呕吐 25 例, 轻度脱水18 例, 中度脱水12 例。两组用药前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 具有可比性。

1. 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儿泻停颗粒。剂量 : <6 个月 0. 5 g , 6 ~ 12 个月 0. 75 g , 12 ~ 24 月 1 g , 均每日 3 次 , 连用3 d。对照组采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蒙脱石散。剂量 : <6 个月 1 g , 6 ~ 12 个月1.5g, 12 ~ 24 月 3 g , 均每日 3 次 , 连用 3 d。

1. 4 疗效判定 :参照 1992 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及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腹泻病治疗原则及判断的补充建议。显效 : 治疗 72 h 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 , 全身症状消失。

有效 : 治疗 72 h 内粪便的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无效 : 治疗 72 h 内粪便性状 , 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见表 2。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显效率均有显著差异 (P 均 <0. 05) , 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也说明儿泻停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效。

表 2 两组病例治疗结果

3 讨论轮状病毒是我国秋冬季小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当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同时,发生病变的肠粘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的糖类消化不全,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最近的研究表明: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4(NSP4)与发病机制关系密切。NSP4 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可作用于肠固有层细胞,激活cl- 分泌和水外流,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还可通过旁分泌效应作用于未感染的细胞,扩大了被感染细胞的感染效应,并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ENS)产生类似霍乱毒素引起的腹泻[2]。

本研究62 例肠炎,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测定阳性,从发病季节、年龄、典型临床症状及大便性状 ,常规方面均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且目前治疗病毒性肠炎尚无十分有效的药物。

儿泻停颗粒是茜草腾,乌梅,甘草为主的纯中药处方制剂,它具有清热燥湿固肠止泻作用,主治湿热内蕴型小儿腹泻。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儿泻停可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抑制轮状病毒,起到治疗病因的作用。本研究应用儿泻停颗粒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中无任何不良反应。我们认为应用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心、肝、肾、脑等脏器无影响,安全性大,止泻效果好及口味适宜,服用方便等优点,因此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294[2] 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8-251

论文作者:郭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  ;  ;  ;  ;  ;  ;  ;  

儿泻停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2论文_郭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