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模式研究论文_程,欢

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院 414000

【摘 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全程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性护理配合模式的优劣。方法:通过在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选取了83例结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模式,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模式。结果: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得到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期间采用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模式,比采用常规性护理配合模式有明显的优势。使得患者更易恢复,从而能使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全程预见性护理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laparoscopic colon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mode.Methods:in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ssigned 83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2 cases using the predic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mode,control group 41 cases,adopt the routine nursing cooperation mode.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bed time for the first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comparison,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dur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colon cancer using predic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pattern all the way,than the routine nursing cooperation mode has obvious advantages.Make patients are more likely to recover,which will have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Key words:laparoscopic;Colon cancer radical;The entire predictive nursing

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由1990年美国Jacobs第一次实施[[1]]。随后,腹腔镜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易恢复等优点,使得腹腔镜手术在肠道外科以及肿瘤外科得到了广泛应用[[2]]。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对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患者实施了不同模式的护理配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 年 9 月~2015 年 9 月,随机选择共83例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年龄在30~63岁。分为A组观察组,共42例,采用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模式,B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模式。一般情况比较表见表1。P>0.05,无明显差别。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遵循医嘱后进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都进行常规护理配合。而A组则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通过对术前访视评估资料的整合,建立手术前中后一体的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方案。而B组则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模式。再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进行比较。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内容及方法为:

1.2.1术前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1h,巡回护士到病房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心理疏导。主要要让其知道有关手术的基本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和手术环境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2)术前器械的准备:一般的手术器械需经高温灭菌,腹腔镜专用的手术器械需采用环氧乙烷以及Steris低温灭菌器结合消毒。对腹腔镜相关外用设备等进行检查调试,保证其完整性,并且监测手术床的功能是否正常[[3]]。

1.2.2术中护理

(1)巡回护士配合:在手术期间,配合手术医生,做好相关工作。建立患者的静脉通道,将体位安置好,根据实际的手术方式进行调整。以左半结肠和乙状结肠切除术为例,取头低足高且右侧倾斜的卧位或者截石位,将尿道管留置,使用胶布在大腿内侧固定。将人工气腹压力设置为10~15mmHg,检查超声刀连接是否有效。将超声刀置于主治医生侧。手术开始以后,仔细观察并记录评估生命体征,15~20分钟记录一次,直到手术结束。(2)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前,需熟练掌握其手术过程,对手术器械的使用及整理都充分了解;在术前将器械整理好,并且将各种管道,摄像系统等器械设备进行共同消毒后固定妥当,以防术中掉落。需要配合医生做好气腹,安置好30°镜头以及配合医生做好其他相关工作,保证医生手术顺利的进行。手术结束,及时将手术床调至水平位,避免重力因素引起的压伤与神经麻痹[[4]]。

1.2.3术后回访配合护理

(1)实施动态护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护送回病房,与责任护士进行病情交接,手术后6小时平卧后改成半坐卧位。手术后进行低流量持续吸氧,心电监护持续1~3d,每2~4h进行记录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次,同时需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红肿热痛以及液体渗出。防止并发症(内出血、切口感染等)发生。(2)术后回访:手术结束后1~3d,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回访,对术后护理进行查房讨论,鼓励患者在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临床症状,判断患者在术后存在或者潜在的并发症,从而能实施预见性护理,并且应当准确记录回访评估表。一般情况术后回访次数为2~3次,每次是20~30分钟,促进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1.3观察指标

一是动态指标,通过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各个监护指标进行观察记录,时间为麻醉前20~30分钟,手术期间15~20分钟,手术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价。二是手术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首次下床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的综合评估效果进行密切观察与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是以(±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是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者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见表2,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出现情况见表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91,P<0.05)。术中本组 83例患者的生命体征都表现平稳,手术时间为90~180分钟,平均时间为120分钟,病理切片的结果,肠管两端都是无癌残留。

3讨论

随着医学迅速发展,微创外科理念不断深入,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趋向纵深、疑难、微创、专用配套器械增多,手术配合具有很高的专业性、灵活性、预见性,护士配合难度不断提高。

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术中配合及术后回访配合为一体的全程预见性、个体化手术护理配合模式,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安全性、可行性,达到整体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安抚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孙秀军[2]在研究中对37例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了全程预见性护理,通过对心率、动脉压与呼吸次数的观察发现,术后该组患者水平更理想,且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也发现,实施全程预见性护理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孙秀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提示,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期间采用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模式,比采用常规性护理配合模式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手术中的出血量也减少,以及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更少。使得患者更易恢复,从而能使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但是由于目前,手术室护士的术前中后的护理还有待完善,所以,探索一种应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全程配合模式是医患需求的共同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1]谭浩.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配合[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27-128.

[2]孙秀军.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73例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2,33(11):35-37.

[3]付大毛.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术中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46-547.

论文作者:程,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模式研究论文_程,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